DNA光環背後的奇女子:羅莎琳‧法蘭克林的一生

DNA光環背後的奇女子:羅莎琳‧法蘭克林的一生
定價:380
NT $ 342
 

內容簡介

  羅莎琳‧法蘭克林所拍的第五十一號DNA照片是「有史以來拍得最漂亮的X射線照片之一」。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照片流到華森手上,他一眼看出這是DNA螺旋的明證。

  華森與克里克於1953年解開了雙螺旋結構,堪稱二十世紀生物學最重大的發現。克里克後來寫道:「我們之所以能摸索出DNA的結構,是基於韋爾金斯、法蘭克林以及與他們合作的人員所提供的X射線圖形……」

  1962年,華森、克里克與韋爾金斯因而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然而,一般人仍不知道羅莎琳是誰。直到1968年,華森發表自傳《雙螺旋》講述這段歷史,把她化身為名叫「羅西」的壞脾氣女學究。

  但羅莎琳已於1958年因卵巢癌早逝,無法為自己辯解。本書還原她的真實面貌——美麗又有天分、勇敢卻又敏感;讓她重新為世人所認識。

  • 本書贏得:
    2002年洛杉磯時報科學及科技書獎、2003年瑪許傳記獎!
  • 入圍:2002年惠特筆傳記書獎的決選名單!

    作者簡介

      布蘭妲‧馬杜克斯(Brenda Maddox)曾任《經濟學人》雜誌的內政新聞主編、英國科學作家協會主席,目前為英國皇家學會科學暨社會委員會的成員。現在居住於倫敦及威爾斯中部。

      委員會的成員。現在居住於倫敦及威爾斯中部。曾多次贏得最佳傳記獎,作品翻譯成十種以上的文字。她的著作《諾拉:喬哀思夫人傳》(Nora: A Biography of Nora Joyce)接連贏得《洛杉磯時報》傳記獎、銀筆獎、法國的最佳外語書籍著作獎,並入圍英國布克獎的決選名單;《勞倫斯:已婚男人》(D. H. Lawrence: The Married Man)贏得Whitbread傳記獎。《葉慈的鬼魂:葉慈的祕密生活》(Yeats\’s Ghosts: The Secret Life of W. B. Yeats)入圍Samuel John son獎決選名單。

    譯者簡介

      楊玉齡,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從事科學傳播工作多年,採訪報導作品散見《牛頓》雜誌第六期至第九十四期;著作有《台灣蛇毒傳奇》、《肝炎聖戰》(皆與羅時成合著)、《一代醫人杜聰明》,譯作有《雁鵝與勞倫茲》、《基因聖戰》、《人類傳奇》、《伊甸園外的生命長河》、《達爾文與小獵犬號》、《大自然的獵人》、《螞蟻與孔雀》(上、下)、《DNA的語言》、《瘟疫與人》、《想像的未來》、《我的生日不見了》、《露骨──X射線檔案》、《露骨──醫學造影檔案》、《佛克曼醫師的戰爭》、《生物圈的未來》、《試管中的惡魔》、《DNA光環背後的奇女子》(皆為天下文化出版)以及《番茄一號》(遠流出版)。其中,《肝炎聖戰》榮獲科學普及著作的最高榮譽「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創作類金籤獎」,《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

 

目錄


序曲 黑暗女郎傳奇

第一部 成為科學家

  • 第 一 章 大衛王的後裔
    同時身兼英國淑女與猶太人所造成的異常處境,影響了羅莎琳一輩子。
  • 第 二 章 聰明得嚇人
    在那個年代,女性要是聰明過人,只會令自己尷尬。
  • 第 三 章 曾為「聖保羅女生」
    聖保羅女中對於有上進心的聰明女孩再適合也沒有了。
  • 第 四 章 永不屈服
    建於中世紀、擁有僧侶傳統的劍橋大學內,女生終究還是異類。
  • 第 五 章 煤炭裡的孔隙
    羅莎琳的博士論文研究,為何有些類型的煤炭不容易被水或氣體滲透。
  • 第 六 章 河左岸的女子
    喜歡分析怪異晶體又親法的羅莎琳,來到了法國的中央化工實驗室。
  • 第 七 章 從塞納河到河濱大道
    如果妳想將擅長的X射線技術應用到生物學上,到倫敦國王學院來是滿有利的。

    第二部 跨過界線

  • 第 八 章 生命是什麼?
    二次大戰之後,基因的祕密成為科學界最熱門的主題。
  • 第 九 章 加入馬戲團
    國王學院的「藍德爾馬戲團」裡頭雜七雜八,什麼人才都有。
  • 第 十 章 如此滑稽的實驗室
    克里克和華森融洽的程度,就像羅莎琳和韋爾金斯不合的程度一樣強烈。
  • 第十一章 暗中較勁
    羅莎琳的第五十一號照片是當時最清晰的B型DNA照片,顯示DNA是螺旋狀的。
  • 第十二章 大發現與再見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克里克衝進老鷹酒吧,宣布他們發現了生命的祕密。
  • 第十三章 黯然退場
    大發現剛剛登場,加上一連串暗地進行的運作,羅莎琳的離去顯得更加不起眼。

    第三部 調整方向

  • 第十四章 DNA的鄰居
    辦公室在小閣樓裡,攝影機安置在會漏水的地下室,她開始研究菸草嵌紋病毒。
  • 第十五章 啊,親愛的美國
    在美國,由真正一流人才形成的菁英團體,水準遠高過她在英國碰到的。
  • 第十六章 新朋友與新敵人
    她需要可以幫忙突破思考模式、指出眼前證據、督促她更上一層樓的合作夥伴。
  • 第十七章 延期離開美國
    若真有所謂的雙面羅莎琳,美國人看到的,確實是明亮的那一面。
  • 第十八章 私密的與公開的
    那時,癌症並不是能隨意說出口的字眼。羅莎琳的組員也不知道她到底生什麼病。
  • 第十九章 透澈與完美
    她的一生,相當於一心一意獻身科學研究的最佳典範。
  • 尾聲 身後事
    《雙螺旋》這本書在她身後才出版;而她已無法為自己辯白,終至遭到世人的誤解。
  • 誌謝
 


~布蘭妲‧馬杜克斯

  我們馬上就注意到,我們所假設的這種特殊配對方式,指示出一條可供遺傳物質複製的機轉。

  一九五三年四月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這段話,非常著名,也非常含糊低調,它解釋了克里克和華森★ 如何發現雙螺旋的意義,也就是DNA分子如何藉由自我複製這個動作,將遺傳物質由老細胞送入新細胞。另外還有一段話,出現在一九五三年三月七日的一封私人信函中,也很著名:「我們的黑暗女郎,下週就要離開了。」

  對於收信者,劍橋大學卡文迪西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的克里克來說,「黑暗女郎」係指何人,不需要再說明。因為寄信給他的朋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物理部門的韋爾金斯◆,已經對他怨嘆了兩年,關於他那絆腳的女同事羅莎琳‧法蘭克林。現在,羅莎琳終於要放棄國王學院,轉往另一所柏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而韋爾金斯深信自己一定能和克里克及華森(與克里克一道研究的美國青年),一同解開DNA的結構之謎。然而一切都太遲了。等到韋爾金斯這封信寄達劍橋大學,那兩個名字將永遠相連的人,已經在觀看他們完工的模型,模型裡那份簡潔,等於在向他們昭示:他們已經發現了生命的祕密。

  但是,若沒有「黑暗女郎」,那位當年三十二歲、韋爾金斯滿心期待她趕緊離開國王學院的生物物理學家,華森和克里克還能夠做出這項發現嗎?羅莎琳的研究數據,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輾轉迂迴流入他們手中,成為這項大發現的關鍵。由於華森瞥到幾眼她所做的DNA的X射線照片,而獲得了最後一股推進力,將他與克里克一舉推上顛峰。從她的筆記本看來,很顯然,要不了多久,原本她自己就可以登頂的。

  然而,如此一來,勝利變成他們的了,不屬於她。除了同領域的少數人之外,外界並不知道誰是羅莎琳‧法蘭克林,直到一九六八年,華森發表自傳《雙螺旋》(The Double Helix),用他那傑出流暢的個人敘事方式,講述這段歷史,羅莎琳才出現在世人的眼前。書中的她,是一個叫做「羅西」的可怕女人,一個壞脾氣的女學究,暗中屯積著數據,長相嘛,要是摘掉眼鏡,把髮型弄得時髦點,或許還算漂亮。

  但是,對於當年春天延攬她進入柏貝克學院,之後又看著她度過五年快樂且產量豐碩時光的知名物理學家柏納(J. D. Bernal, 1901-1971),他眼中的羅莎琳,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形象。他在《自然》期刊上描述:「就科學家而言,法蘭克林小姐最特殊的是,她所做的每件工作都極端透澈與完美。她所拍攝的照片,可以列入有史以來拍得最漂亮的X射線照片之一。」

  可惜,柏納這段話是悼辭。羅莎琳的生命,因為卵巢癌,於一九五八年匆匆結束,她才三十七歲。過世這年,是華森、克里克和韋爾金斯因發現DNA結構獲頒諾貝爾獎的前四年;也是她被一本書醜化的前十年,也因此,她已無法開口為自己辯白。

  自從華森的大作出版之後,羅莎琳便搖身變成女性主義者的象徵、分子生物學界的普拉絲●、成就男性光環的女性犧牲者。雖然這方面的迷思,試圖要對她做出一些補償,但是對她卻不見得有利。除了待在國王學院那二十七個月的不快樂時光外,她的一生,還有太多其他的事物,遠較那一小段歲月來得複雜、豐富且充滿活力。她在三個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裡,博得國際好評,但同時,她也是一位熱愛旅行、愛交朋友、講究衣著、懂得美食而且政治意識強烈的人物。對於她那顯赫的英籍猶太裔家族,她也從未怠忽自己的義務,始終是一名忠貞、甚至戰鬥力十足的成員。

  從十六歲起,立志做科學家的羅莎琳,曉得自己的條件,曉得自己必須做哪些努力,更曉得自己的方向在何處。打從童年起,她就懂得奮力將自己擁有的條件優勢,拿來配合她的目標。她發現人生並不輕鬆——身為女性、身為猶太人,以及身為科學家。她身邊的許多人也同樣發現,和她相處並不輕鬆。然而,鑑於以下幾個理由:她保有諸多堅貞不移的友誼,諸多對她心悅誠服的同事,滿溢在她信件中的生命力,以及即使時間長度加倍、依舊堪稱傳奇的科學發現生涯;我們可以說,她這一生是成功的。

★ 編注:克里克(Francis Crick, 1916-2004)原為英國物理學家,後來轉入生物領域,與美國生化學家華森(Jame Watson, 1928- )於一九五三年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
◆ 編注:韋爾金斯(Maurice Wilkins, 1916-2004),英國生物物理學家,他所做的DNA的X射線繞射研究,證實了華森與克里克所提出的DNA結構,這三人因此同獲一九六二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編注:普拉絲(Sylvia Plath, 1932-1963),美國女詩人及小說家,作品中充滿疏離、死亡、自我毀滅的意象。少年時即在文壇嶄露頭角,一九五六年與詩人休斯(Ted Hughes)結婚,生了兩個小孩,於一九六三年自殺身亡,只活了三十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