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巨無霸
- 作者:大衛‧麥考利
- 原文作者:David Macaulay
- 譯者:王梅春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04-06-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475046
- ISBN13:9789867475046
- 裝訂:平裝 / 200頁 / 21 x 27.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為什麼長這樣而不是那樣?為什麼使用鋼材而不用水泥或石頭?為什麼放在這裡而不是那裡?
作者在觀看偉大的建築奇景時,總是會問自己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總是讓作者重新回頭思考所有建築一開始建造時的設計步驟──從對建築物基本需求的認知,到工程師與設計者最後完工的努力。也只有大衛‧麥考利,這位獲頒「美國建築師協會」特別獎章,被盛讚是「傑出建築藝術作品的插畫者及記錄者」,才能啟發讀者的想像,讓讀者思考他們每天看到與使用的建築物,包括橋樑、隧道、摩天大樓、教堂、水壩等。本書主要訴說在建築規劃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最終如何克服難題的故事。不論是宏偉還是壯觀的建築,作者要告訴讀者的是,生活常識與邏輯思考在建築設計裡,與想像力和技術是一樣重要的。正如以往,麥考利先生藉由本書激發各個年齡層讀者:以新的方法來看待世界。
◎【編輯小語】
●揭開橋樑、隧道、水壩、圓頂和摩天大樓的建造秘密
●一本適合所有大人小孩的建築書
◎【得獎與推薦】
★2001年《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年度選書
★《出版人週刊》、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School Library Journal》編輯推薦書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讀者評價四顆半星
★蕭百興(華梵大學建築系所主任暨副教授)、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幾米(知名繪本作家)、劉鳳芯(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大力推薦
作者簡介
以《機械大百科》(The Way Things Work)一書享譽全球的 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1946/12/2-),曾以《大教堂》(Cathedral)、《城堡》(Castle)獲得「卡德考特獎」(Caldecott Medal
Honor)、「全美圖書館協會(ALA)優良圖書」、《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畫書獎和德國青少年讀物年度最佳圖書獎﹔從處女作《大教堂:教堂的建造故事》(Cathedral),到《機械大百科》、《原來如此:世界運轉的祕密》(The New Way Things
Work)和《建築巨無霸》,麥考利不遺餘力為各年齡層讀者淺介不尋常的概念與複雜的資訊,透過卓越的設計與宏觀的解釋,清楚呈現人類各式複雜建築背後的設計邏輯和流程。無論是記錄過去文明的不朽成就或是諷刺現代建築,在本書中,他最關心的是:建築物如何被建造出來,以及它們對人類及其生活的影響。
譯者簡介
王梅春,台大外文研究所畢業,譯有《康拉德:海洋小說大師》、《塞尚》、《佛烈德利赫》,目前為《中外文學》執行編輯。
《建築巨無霸》這本書源自於五部關於建造橋樑、隧道、摩天大樓、圓頂與水壩的影片。在大約兩年多的時間裡,不同的製作人、所有的影片工作人員與我,進進出出四大洲的旅館,與許多設計、建造、研究這些建築物的人對談。當不同的製片者同來關注人類的故事(雄心、心碎、勝利)與技術層面時,我卻發現自己越來越被基本的問題所吸引。我就是這種人。為什麼建築物長成這樣而不是那樣?為什麼使用鋼而不用水泥或石頭?為什麼放在這裡而不是那裡?這些問題,將我帶回到基本的設計流程,而這些流程,都是從工程師與設計者企圖找出問題所在、以及將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分出優先次序開始的。而由於「建築巨無霸」這樣特殊的題材,讓我終於相信所謂的參考指南是有用的。
我知道影片可以呈現巨大的影像──包括與建造大型建築物相關、較為廣闊的歷史、社會、環境課題──因此我可以在較小的層面上自由運作。本書擷取影片中部分而非全部的案例,並且完全投注在必須處理的主要設計問題及其最後的解決方法上面。更確切地說,事實上無論建築結構如何令人敬畏,或者只因它的規模而讓人害怕,但每座建築都是一連串合乎邏輯且可以理解的事件結果。一旦我們體認到常識與邏輯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想像力,是與技術竅門同等重要時,那麼即使是大型建築物,也是可以被抽絲剝繭掘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