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前言
- 第一章 孩子為何不聽話?
- 第二章 用分析曲線圖診斷自我的性格
- 第三章 激厲或扼殺孩子的一句話
一、會抹滅孩子意願的話語
二、完美主義會使孩子變得無精打采
三、是否以父母的權威壓孩子呢
四、改變說詞即可達到不同的效果
序
現代的父母在繁忙的事務中,仍須付出心力去教養孩子,但是往往父母付出的金錢、時間、精神在孩子身上,所得到的卻是負數。這種使得父母不禁感嘆,孩子不能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
父母總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他們自己整理房間,自己安排讀書,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總嫌父母嘮叨。孩子由於父母的過度溺愛,培養出有如溫室花朵般,似乎一切的事情有父母擔當,孩子就「樂觀其成」,完全缺乏主動、積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樹給予太多的水會被淹死;沒有了水也會枯死。千萬別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及權威式的教育,尤其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事。給孩子時間、機會、空間去摸索、去體會、去成長。
每一位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難免面臨一些問題,也難免感覺心餘力絀,不知如何調適。管教孩子,最忌情緒化,往往父母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對孩子具有激厲或扼殺的影響,要教育出人格穩定的孩子;必須要有心緒堅定的父母,有時冷靜用「心」思考一下親子的關係,以身作則才是管教兒女的捷徑。
本書的內容是根據美國心理療法研究權威艾瑟雷的交流分析的理論及實際經驗,為家有中、小學生的母親們闡述,「該如何使孩子產生意願?」的問題。 本書若能有助於為親子關係感到煩惱的父母親,乃是本社無上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