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回觀: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
- 作者:Donald A. Schon
- 譯者:夏林清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3-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50381
- ISBN13:9789573250388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召集人Donald A. Schon企圖呈現14個關於實踐中反映與對實踐的反映的個案,闡述進行此類研究所採用的理論架構與方法論,一方面標示出此類研究的關鍵性議題,一方面提供探究何謂「做好這種研究」的意涵的機會。
在這些個案中,「學校」是最主要的實踐場境。Bamberger、 Erickson & MacKinnon, Clandinin & Connelly、Newberg、Russell & Munby的研究都與中、小學有關,其他作者所關切的則含括極為多樣的職業與機構類別。Parlett研究的是英國輔導聽力受損兒童的諮商員;Mattingly研究波士頓教學醫院中的職能治療師;Baum的個案與公家機關的規劃者有關;Forester探討都市規劃者、不動產開發者與市府官員的互動;Hirschhorn撰述非營利組織中的管理者與專業人員;Greenwood研究Fagor工業合作社的管理者與工作人員;Lanzara研究有關麻省理工學院之新教育電腦系統的發展;Putnam描繪他與一家工業公司之組織發展顧問的長期指導關係;Bar-On則反映他與德國第三帝國時期納粹犯罪施暴者子女的訪談。
雖然各章作者採用的理論架構與對實踐的定義極為不同,但他們共同採用了一個極為關鍵的重要觀點:反映的轉向(reflective turn)--他們全都試圖「提供理由給實務工作者」。然而,採用此一觀點究竟對一良好的實踐研究具有何種意涵,本書提出四個問題來檢視所載之個案:
1.什麼是適合去加以反映的?
2.什麼是觀察實踐與對實踐反映的適當方式?
3.什麼構成了適切的嚴謹性?
4.反映的轉向對研究者在其工作所採之立場--關於「研究對象」、他們的研究活動、以及他們自己的角色--的意涵是什麼?
對本書各章作者而言,這些問題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都是居於核心的問題。本書也是環繞這些問題來加以組織整理的。這些個案提供了呈現這些問題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的回答方式;在閱讀這些個案時,應該將這些問題謹記在心。
《作者簡介》
JEANNE BAMBERGER 麻省理工學院音樂教授。著有音樂相關書籍《聆聽的藝術:發展音樂感知》(The Art of Listening: Developing Musical Perception;與Howard Brofsky合著,1987年),現已出至第五版;此外,她廣泛撰述關於音樂認知與音樂發展的主題。她的近作為《音樂聆聽背後的心靈》(The Mind
Behind the Musical Ear)
DAN BAR-ON 現為以色列Negev的Ben-Gurion大學行為科學系資深講師。他於耶路撒冷的Hebrew大學獲得心理學的博士學位,而且擔任治療師、組織發展顧問(O. D. consultant),同時也是以色列防衛隊(Israel Defense Force)的資深田野心理學者(field
psychologist)。著有《沈默的遺產:面對第三帝國兒童》(Legacy of Silence: Encounters with Children of the Third Reich, 1989),該書根據他在德國進行的一個前置研究而寫成,內容有關大屠殺對施暴者子女之心理的與道德的事後效應。
大學、伊利諾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的教師,之後他在多倫多大學與OISE擔任課程與教師研究教授。他協調加拿大的第二國際科學研究(Seco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Study),是《課程評論》(Curriculum Review)的編輯,也是「杜威教育與文化學會」(John Dewey Society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e)理事會的理事。他最近擔任安大略政府師資培育政策報告的共同作者。他的研究興趣主要在教學的研究,且與D. Jean Clandinin共同擔任教師個人實踐知識之長期研究的主持人。Connelly與Clandinin兩位博士合著《教師做為課程規劃者:經驗的敘事》,也共同撰述了許多文章與書籍的章節。Connelly博士獲頒「加拿大教育研究學會」(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1987年的加拿大傑出課程學者獎(Outstanding Canadian Curriculum Scholar Award)。
GAALEN ERICKSON 其教育背景為亞伯達大學化學碩士、英國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科學博士,現任職於該大學的數學與科學教育系。他的著述集中於辨識與再現學生有關科學概念的直覺性推理,以及從學生的思維來檢視教育的意涵。這些研究興趣,結合了對科學教師養成的反映性實踐的關懷,引領他發展出大學與學校教育人員於行動研究計畫上的協同合作網絡。的規劃博士。
《譯者簡介》
夏林清,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諮商教育碩士,哈佛大學諮商與諮詢心理學碩士、博士。曾任救國團張老師輔導員、淡江大學講師、輔仁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教育服務處處長。現任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教授、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顧問。著有《探索自我》、《大團體動力》、《由實務取向到社會實踐》(張老師)等書,並譯有《行動研究方法導論》、《行動科學》(遠流)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