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構建夥伴式的企業
美律實業董事長廖祿立
一九九五年八月,我參加了柏克萊加州大學舉行的現代管理研討會。一開始就由Dr.Barry
Phegan主講「組織變革與未來的組織」他提到:「一般人在公司裡,只能貢獻其才能的百分之二十。今後的公司將加強對人性的了解、互動與展,來引導同僚自願地投入另外的百分之八十的能力到公司來。」這是具有相當震撼力的一段話。我們知人力是企業最珍貴的資源;以過去百分之二十的投入就能有今日的成就,設想若一個公司能引導全員力地投人,它能成為何等威力的企業!
從彼得.聖吉的鉅著「第五項修練」做為理論與思考的基礎開始,就有一系列的暢銷書在探討如何使組織裡的成員傾全力來共襄盛舉,而達到全贏的效果。這些著作中,不斷地強調溝通、信任、授權、資訊共、共同願景、團隊合作、認同與報酬、利益分享、顧客滿意……等的重要性。顯然地,構建全員發展、夥伴式的組織已經在現今管理的潮流中蔚然成風。如果公司不能順應這波主流而變革,它將如何承受來自擁有全員參與的企業之強大競爭力的擠壓而倖存呢?
本書「用心管理」作者索能堡(Fank
K.Sonnenberg)以具體可行的方法帶領讀者構建一個能為個人與組織追求長程利益的夥伴式的組織,作者在前言中所提的「咱們」就是「夥伴」最好的詮釋。在本書的十個章節中除了第一章屬於導論與心理建設,以建立變革的決心;及第十章屬結語,勉勵即知即行、貫徹變革的行動力外,其間的八章都是在討論增進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副標題「回歸人本的企業方針」則是大方向的指導原則。所謂「人本」就是人本來就有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意向,它是具備善意、良知、誠信、信任等人性本善的光明面。這是我們老祖宗不斷教我們而又在近代被遺忘的東西,現在則發現它是根本的、平衡的、可以持之以恆的守則。誠如「與成功有約」的作者Stephen
R. Covey所言:「我注意到一個令人詫異的趨勢,就是過去五十年來討論成功的著作都很膚淺,充斥著塑造社會形象的技巧與成功的捷徑,但往往是治標不治本。相形之下,前一百五十年的作品便呈強烈對比。這些早期論著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本,包括正直、謙虛、誠信、勤勉、樸實、公平公正等等。」都在引領我們回歸人本以追求永恆的成功與快樂。
九0年代已進入「全球產能過剩的時代」,優越的企業正跨越國界,甚至包括未開發國家來整合種資源,以增強其競爭力,這波追求永恆發展的整合是朝善意、互惠的方式在進行;因此Richard J.Schonberger在「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THE NEXT
DECADE」一書中提到以「夥伴關係的年代」構建一個以客戶為焦點,員工自我驅策為動力,資訊數據為依歸,且影響廣泛的健全、持續的企業。對內,應當和員工結成夥伴,共同為企業的發展而打拼,並能顧及員工的幸福與期望;對外,與協力廠商、客戶也要形成夥伴關係,相互支援,利益均霑。而這正是本書的終極目標。
作者在論述提昇企業競爭力時,除了描繪出具有競爭力組織的特性外,也提及如何來塑造它方法及經常易犯的錯誤。作者都能以簡短有力的例子、加強讀者的印象,在東方較具威權色彩的社會及制式教育的背景下,要學習這套功夫,還真不容易。以我多年接觸歐美的作品與實際業務的往來,對他們也算略知一二,但看到書中條述常犯的錯誤時,有些也會令我深感汗顏。在現有的組織體制中,我們有很多陋習、威權需要放棄掉,才能接受新的變革,這是要有一番勇氣與毅力的。本書並非只做知識或觀念的傳播,而是一本實踐的手冊,其更重要的意義是在現有組織中植入新的靈魂與精神,進而產生新的運作理念,激發全員投人的工作熱忱。這必須在企業組織中,形成共識,建立共同願景,從個人的「觀念建立」到「品德修養」再到「成為習慣」,是一項持續的修鍊。我相信只要讀者「用心管理必能構建一個充滿愉悅、互信、感恩、活力而又經營卓越的夥伴式學習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