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多得的營養專書~黃燦龍
國民健康的維護,不只要靠醫療團隊的努力,民眾們更應隨時充實自己的健康常識。出版和民眾健康息息相關的營養醫療叢書,也是醫療團隊成員們值得去做的事。「預防勝於治療」,好的營養書籍將有助於民眾們更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健康。
有關營養知識的書籍,市面上並不少見,但大多數是以編譯的內容為主。能由國內資深營養師經多年執筆,彙集而成的營養專書,誠屬不多見。
彭巧珍主任自留美歸國後,長期擔任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膳食及臨床營養經驗。而她又身兼多種營養學會及有關團體的要職,例如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理事、中華民國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理事、台灣省營養師公會理事長。因此,就學術專業及營養有關的種種問題,她均能深入了解,且有極佳的經驗與心得,本書就在她多年來一點一滴逐篇完成並也刊登於各種媒體上。這些斷斷續續的寶貴營養知識,相信已有不少民眾分享過,如今,彭主任能將此多年心血彙集出書,將可使更多民眾來分享她的心得,而使更多病患受惠。
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於醫療團隊的任何人、醫學生及廣大民眾均可從中獲益,而直接或間接受惠於病人或其周遭的任何人。 本文作者為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主任
※ ※ ※ ※ ※
溯源,為自己的健康把關~殷允芃
衡量一個國家進步與否的方式很多。譬如台灣最喜歡用的平均國民所得、或是識字率、平均壽命、醫生與人口的比例,甚至近年愈來愈受重視的綠色環境指標──綠地與人口比、下水道的普及、水與空氣的清潔等等。
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前夕,我期盼並預測會有一項新的指標出現──營養師與人口的比例。當營養知識受到重視的時候,當正確的營養常識變成像影劇新聞似的,廣被年輕人朗朗上口的競相傳述時,一個社會才真正的進步了。
目前的台灣離那樣的境界還遠。社會上仍充斥了對營養健康觀念的忽視與謬誤。年輕的中小學生,小胖子愈來愈多,寒暑假後忙著案愈來愈多的減重班。青春期的女孩,忙著節食瘦身,卻不知可能種下日後骨質疏鬆的因子。上班族,或奮而忘食、或暴飲暴食,埋下了各種疾病遠因。
愈來愈多的生化醫學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健康與否,與食物營養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在影響健康的三大因素:遺傳、環境生活與營養裡,只有營養是個人可以掌控自主的,只要願意。
「病從口入」的說法,歷久彌新。無論是令人聞之生畏的癌症,或心臟和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免疫力差引起的各種症候,甚至老化,都或多或少可藉由飲食營養的改變,獲得改善。樂觀的說,一天三餐,一年就有一千次機會,可以輕鬆的改善增強自己的健康。
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生化醫學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也是一個預防與保健更受重視的時代。如果說醫生的主要工作是治病,營養師的重點工作就是協助預防病的發生。
營養師的定位可說是全民健康的守護者,是健康過程上游的守門人。如果人人都有正確營養知識,並能身體力行,醫生的負擔將會大幅減輕,社會上的醫療資源也會減少許多浪費。
彭巧珍,除了在成大醫院營養部服務外,多年來也常利用公餘時間,大力推廣營養常識的普及,腳步踏遍南台灣的各個鄉鎮,更一點一滴在報章、在網路上不厭不倦的介紹各類營養知識。她呼籲大家「不但用嘴巴吃,還要用腦子吃,用思考判斷一下,這樣食物吃下去,對身體是負擔還是有好處?花錢吃掉健康,是最不智的人。」
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多一點營養的常識,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做一個智慧的人。希望看了彭巧珍的書,對大家都能有點幫助。 本文作者為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