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裡的孤獨

家庭裡的孤獨
定價:250
NT $ 225
  • 作者:齊藤學/著
  • 譯者:章蓓蕾/譯
  • 出版社:星月書房
  • 出版日期:1998-06-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9361835
  • ISBN13:9789579361835
  • 裝訂:平裝 / 255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一刷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身處家庭中,卻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仍然時感孤獨?台灣家庭中人與人的關係日漸緊張、扭曲,但是一般人面對這樣的問題常常不知所措。在社會過度的期許興壓力下,許多人被教養成乖孩子似的「成年兒童」,不敢表現也不知道自己的慾望,只能依照自己對他人的價值來判斷自我的價值。

  作者舉出許多臨床上的實例,希望幫助有相同問題的家庭,使家庭成員能夠認清自己的慾望與價值,進而自我調整或尋求協助,找回「另一個真正的自己」,才能與家人建立良好、健康的關係。

 

目錄

第一章 「為家庭而活」的女人

結婚典禮
結婚第四年
丈夫的母親
腎上腺素與恩多芬
「自由」與「束縛」
「一見鍾情」現象
男性酒精依存者所選擇的女人
十九歲少女的男性經驗
家庭的定義
恐懼妻子死亡
沈溺於母性之中
「家庭中心主義」依存症
一個「健全家庭」裡發生的殺人事件

第二章 愛得過度的女人

男性荷爾蒙與女性荷爾蒙
破人需要的需要
「謊言」的生活
爭奪支配權
賢妻良母機器人
更輕鬆的生活方式
妻子的誇大妄想
香煙與性
被擁抱的安全感
「強迫」變成「脅迫」

第三章「會打人」的男人追求什麼?

正常男人
懦弱的男人
驕傲的男人
愛的告白
偶然的幸運
從絕望到離婚
妒忌的對象
心理上的支援
心理創傷的治療途徑
機緣
疲倦男人的安寧

第四章「健全家庭」的陷阱

事件
孩子的角色
吸食強力膠的少女
生病才能「得救」
跨代的不幸
錯誤信念
父親強占了兒子的人生
安全場所
成年兒童
離家的過程
黑猩猩的家庭構造

第五章 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危險關係」

緊迫的殺機
母女間的糾葛
煩人的孩子
有條件的愛
拉小提琴的玩偶
爭奪父親的愛
脫離緊密關係

第六章「無法關愛孩子」的父母

悲劇的誕生
聖母與蕩婦
沒資格當母親
想打孩子的時期
犧牲自己?還是虐待孩子?
理所當然的感情
母性本能的神話
男人的「母性幻想」
勇敢的女性
產後憂鬱症

第七章「不敢拒絕上學」的孩子

拒絕上學
孩子的面子
「被欺負」與「欺負人」之間的關係
殘酷的青春期
權力遊戲
僅有的尊嚴
症狀發出的「信號」
無法投遞的信
被拒絕的交流
中途輟學

第八章「家庭的面具」被撕掉的時候

二十年前的一封信
父母的期待
虛偽的親密性
家庭的展望
戴面具的家庭
他人的評價
「情」與「義」
缺乏「男子氣概」
他人
殺掉我吧
恨意
無意識的意識
人類的「無意識」從何時出現的呢?
自戀
善意的殺人

第九章「另一個自己」出現的時候

純熟的暴力
世俗的「上等貨」
只顧自己的女人
美女神經症
怎樣才算成熟男性
過勞死預備隊
真正的家庭
父親缺席的家庭
主婦的地位
家庭變化的預兆
最重要的事情
煩惱的中年男性
煩惱來自天賜
 

找到「另一個自己」的成年兒童
章蓓蕾

  來日本將近二十年,我認識許多家庭主婦。這些日本婦女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們對丈夫無我的奉獻精神。「管理丈夫的健康,是妻子的責任。」還記得第一次聽到朋友告訴我這句話,曾讓我百思莫解。「一個成人為什麼需要別人來照顧他的健康?」「一個成人為什麼要去負責另一個成人的健康?」我的心裡充滿了疑問。

  很多日本的先生會自豪地告訴朋友,他的服裝搭配,甚至刮臉、剪指甲等日常瑣事,全都是由太太代勞,也有很多日本太太整天把「我先生說……」當作口頭禪,有些人甚至連自己的髮型、口紅顏色、裙子長短都得徵詢丈夫的意見。

  我這些主婦朋友的臉上,永遠掛著自我陶醉的表情,她們對自己能將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而感到驕傲,她們也為丈夫不能一分一秒缺少自己而沾沾自喜。然而,在她們過分誇張的幸福表情背後,卻總是讓人隱約感覺出波濤暗湧的破綻。是的,她們必須抹殺個人好惡,全心全意地投入對丈人的奉獻,才能滿足她們「被需要的需要」。像整個日本文化,或者可以說,整個東方文化,一向都把這種女性對男性的奉獻視為傳統英德。

  我始終想不出適當的字眼來形容這些女性。直到我讀到《家庭裡的孤燭》這本書,作者齋藤學先生大膽創造了「腎妻良母機器人」這個字眼來形容「共依存」的女性。

  許多年以前,我也是這本書所描述的成年兒童之一。從小在父母嚴格的管教下,我習慣於察言觀色,努力扮演善體人意的「乖女兒」角色。

  離開父母身邊之後,我這個只會討好父母的「乖女兒」曾經陷入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活下去的困境。然而,我很幸運地能遇到一個無時不刻給予我肯定的丈夫。「不論如何,只要你在這裡,這就是妳的價值。」他自始至終以明確的態度表達出這種支持力量,我才能走出「成年兒童」的陰影;也是他不斷以行動告訴我:「不要在乎別人,只要你自己活得快樂。」,才讓我找到了擁有自信的「另一個自己」。

  最後,在翻譯本書過程當中,承蒙李沛沂先生熱心協助查證,謹此表示誠摯謝意。


由不平等約兩性關係中脫困
湯靜蓮修女

  當「婚姻暴力」、「亂倫」等等家庭內的問題逐漸浮出檯面,為社會所重視時,我們對「家庭」的描述開始有了不一樣的內容。揭開家庭的表相,我們看到「家庭」不再全然是我們過去在一首歌詞中所形容的「整潔美滿叉安康,兄弟姐妹很和氣,父母都慈祥」。

  由於文化的相似,我們從書中的實例可以發現,日本家庭與台灣家庭的問題有許多相似點,尤其是夫妻間的「依存關係」。住日本,許多男性普遍期待妻子能夠變成他的「媽媽」,他只要努力工作,卻把一切家庭的責任都交給女人,他期待女人照顧他的生活,在家裡等他回來,一如牠的母親,他視女人及孩子為他的所有物:而許多女性也期許自己能做先生的母親,於是,結婚後女性自然地開始一肩挑起照顧先生、孩子、公婆等的重任,如果地無法做到,她也會自責或受他人指責。在台灣的男性和女性也有類似的依存關係,這種依存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到後來往往形成一種相互剝削的狀況,一旦有一方受不了,不是變成外遇、家庭暴力、禍及下一代,就是走上離婚一途。

  作者從一位男性的角度,剖析了這類女性在婚姻關係中所扮演的「共依存」角色。作者認為,表面上是丈夫支配妻子,但其實妻子也藉著提供被支配的魅力來支配對方,兩者之間所發生的經常是爭奪支配權的鬥爭,例如,女性對家庭獻身,但她一方面通先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一方面逼孩子在課業上有好的成績,她要的是一梅「被需要的需要」。

  而我從一位女性的觀點來看,在傳統的兩性教育下,女性被教育成比較依賴、比較情感性的人--賢慧、體貼、擅於持家,是我們對一位女性極高的讚譽;而一個在職業上有所成就,獨立理性的女性,極少能獲得先生的支持與喝采。而男性則相反地,不斷被鼓勵努力工作,疏於家庭經營卻在家庭中擁有至高權力,是理所當然。 (本文作者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