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任何身處團隊中的人而言,這本書是解決各種問題的一個方針。為什麼需要一本解決團隊問題的書呢?
近五年來,企業界和政府機關裡,有成千上萬支團隊如雨後春筍般地群擁而出,這些互助合作的小組很快就成為現今機構的棟樑。有一些團隊所完成的績效,比傳統性非團隊架構的機關高出3O%到50%,而且,這些如今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消息。
然而,這些團隊顯然也有他們自已特有的問題。我們想起一則故事,有一位智者,一回遇到一位垂頭喪氣為許多個人及事業上的問題所困的企業經理。這位經理問智者,為何單單他有這樣沈重的負擔?智者沈思了幾分鐘之後:說他無法回答他的問題。不過他說,他認識一摹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人,他問這位經理人是否有意去見見他們。這位經理心想:這麼特別的人士或許可以給他一些建議,便急切地答應智者的邀請。經理隨著智者來到街上,走了一段路,不久智者轉進一個角落,穿過一處大門,達他們的目的地。那是一片墳場。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那是我們生命中自然的一部份無論你使用那些表現優異的隊伍都是一樣的:自主小組或專小組,永久性自然工作小組或是暫時性跨部小組,工廠團隊,辨公室團隊,工會團隊或管理團隊。當小組成員各執已見時,你如何達成整體決策?如何處理某位小組同仁糾纏不清的私人問題?當小組會議似乎只是在浪費時間,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願成為團隊的一分子,你如何處理?假如有人未曾執行團隊決策,又當如何?如果組長言行不一呢?組如何不霸道地協助組員?如果一個團隊想要生存,想要成長茁壯,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假如能夠成功共同解決每一個問題,整個團隊就會愈形堅強,更有獨力自主能力。
本書將告訴你一些秘訣,你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以及另外一百多種今日團隊最常面對的困難。有些建議可以協助你在一開始就避可能發生的狀況。它還簡要介紹了一些公司,如康寧(COrning)、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s)、AT&T、達(Kodak)、維赫塞(Weyrhaeuser)、摩托羅拉(Mototoal)、洛克
威爾(Rockwell)等數百支團隊的所知所能。這都是以最近有關團隊績效的研究為依據。
本書的組織結構 本書分為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主要是評論團隊常見的問題,以及它們的解決之道。第個部份是一些可供參考的方略,其中包括檢查表、流程、以及團隊技術。
第一個部份也括六個節,每一個章節都列有各種常見的問題或機會。每一個章節都以其他章節為基礎,以漸進方式形成,我稱之為「貝殼模型」。
在談過團隊最基本的文化問題(第一章)之後,本書將陸續介紹團隊中個別員的問題(第二章),團隊本身的問題(第三章),團隊間的問題(第四章),企業間的問題(第五章)
,以及企業外的問題,尤其是顧客及供應廠商的問題(第六章)。每一個問題都建議了二至五項可供利用之秘訣。討這些解決問題的秘訣時,經常會參考使用到第二個部份裡的流程和技術。至於第二部份則有二十一個一制定決策及解決問題的工具。因此,本書的第一個部份可以做為第二部份的索引。
如何使用本書? 我們希望本書的組織架構可以方便讀者閱讀。我們不像寫學術性的團隊百科全書一樣,列出所有論點,而是讓讀者諸君可以看得懂問題,並參考其他適當的。我們希望本書是一套實用的工具,就像一本醫學參考書,索引部份不是複雜的醫學名辭,而是病人的狀。它可以協助讀者解決團隊工作中,各種典型及可預測的問題。
記得看看書中與你的問題類的部份。或許在那些章節裡,就有些可以幫得上忙的秘訣。有時候,同樣的招數會出現在幾個不同的問裡。這通常表示這些因應方式格外能夠對付各種不同的情況。請讀過導論裡的十二道秘訣,它們幾乎可幫助你解決團隊可能遭遇的每一個問題。
本書的秘訣並不見得都能夠為你的問題提供明確答案。每一種情況都有所不同。仔細評估每一個秘訣,你只能將它們當成建議,而非特定的處方。只有和你的小組成員能夠決定對你們最有助益的解決方案為何。同時,別忘了本書中某些秘訣的使用可能不你目前的職權範圍之內。假如有些秘訣不在你的職權之內,或是你覺得採行起來不甚妥當,就去找你的組領導人,資深管理階層,或是人事資源代表。不要在未經過小組領導人的授權而越級做些自己權責之的事。
總之,現今團隊可謂舉足輕重,而相關的資訊則有如汗牛充棟,但是團隊裡的成員還是常坐困愁城,而很難解決曰常遇到的難題。這就是我們撰寫《團隊EO》的原因。它當然不是解決所有問的萬靈丹。你必須先仔細考量自己所面對的狀況有何特性,再找出因應之道。但我們真心希望讀者發現本書是實用的工具,讓它啟動你們自己的創意,以便想出其他可以解決團隊問題的方法。我們真心希望團隊能夠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