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一個自有生命的網站!
我看104人力銀行
西元1998年三月,我透過網路應徵104人力銀行這個網站的行銷企劃,到公司面試的時候,不到二十個人擠在一個四十多坪的公寓房間裡。西元1998年四月的第一個周末,公司同仁一起吃披薩慶祝三月份業績突破三百萬,如今每個月業績已經突破二仟萬,員工超過一百人,兩年內年營業額成長超過六倍。
公元2000年被稱為網路紀元元年,在這個數位時代中,104人力銀行的成績好像不應該太驚訝,然而這樣的成績卻不是我們所能想像與預期的。實際上,一直以來我們所關注的,一直是求職朋友的權益與求才公司的需要,以及如何發揮這個網站的社會功能,而不單從業績與獲利來考量。
第一次見到楊先生,便覺得他對求職者的關心遠超過我的想像,一些以往我們習以為常的求職方式,對他而言卻是不及格的,事實上也是如此。一個不怎麼勤奮的人,如果找工作還要翻報紙、寫履歷、寄履歷,恐怕是個不小的折騰,何況超過三十歲之後,翻看報紙的人事版,真是一個無情的打擊。也就是因為104人力銀行每天將為數可觀的工作匯整到我的電子信箱,讓我對這麼親切而且有用的服務產生興趣,也修正自己過去認為網際網路不實用或不成氣候的印象。
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過去在找工作上都曾經吃過虧,或者是沒有找到可以發揮的工作,或者是沒有管道對就業市場有完整的了解與充分的選擇。也因此我對於楊先生揭櫫「一個人性化的求職求才管道」,有很高的認同與期許,我經常在想,推動104人力銀行進步的原動力,也許是我們都希望,當有一天自己得透過她來找工作的時候,我們期待她能夠更好、更體貼、更有效率。
對於104人力銀行成功的秘訣,我想提出一點與大家分享:我們一直很貼近我們的對象。
大家都知道,104人力銀行最令人稱道的,在於她龐大的流量與資料庫,從一開始我們便十分重視這些資料的追蹤與分析,畢竟這些數字是讓我們清楚地掌握我們的對象在哪裡的唯一途徑。同時藉由長期資料的追蹤與分析,我們可以提供給使用者一窺全貌的視野。
對我而言,104人力銀行就好像一個求職朋友及求才公司共組的社團,我們在這裡有效率地找工作或招募人才,同時從我們的集體行為中,捕捉宏觀的職場動態資訊,作為大家的參考。104人力銀行這樣的角色,已經成為台灣職場上所有人的共同資產,這也是她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自有生命的網站!
本書嘗試挖掘104人力銀行成功的秘密。縱然104人力銀行成為台灣人力網站的指標,已是不爭的事實,網站經營與人力網站的未來發展,仍有許多空間等待我們摸索與學習,我希望這本書以及104人力銀行的經驗,可以讓其他有志於網際網路的朋友,有另一層思考的方向。
游偉誌 104資深職場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