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穿越時光見到你2
歷史縫隙的密語
跨世代閱讀36位作家文本,透過20位當代青年作家的眼光及筆觸,重新認識前輩作家風華,不管是初讀、重讀或甚至是「越」讀,以跨時空、跨世代的書寫與對話,在時光河流之中,淘洗出不滅的文學光芒與感動。
歷史的縫隙藏匿著種種細節,然而有時一個錯身,某些關於作家的線索就像被闔上的書頁一般,成了無法言說的祕密;許久以後,當有人再度記起,甚或追尋,透過文字與資料的爬梳、想像,於是久遠以前的故事,又在眼前鮮活了起來……
蕭鈞毅/張彥勳:衰老的少年之眼
謝宜安/拾荒者言──夢鷗先生的小說課
朱宥勳/帕米爾的某一午後──尉天驄與《筆匯》的追尋
李奕樵/田原:與栩栩如生的回憶玩耍
蔡旻軒/那不純然是吳望堯式的放縱
林立青/以身為度的生命之歌──杏林子的另一種讀法
廖宏霖/小說再實驗──續寫黃凡的〈小說實驗〉
歷史縫隙的密語
跨世代閱讀36位作家文本,透過20位當代青年作家的眼光及筆觸,重新認識前輩作家風華,不管是初讀、重讀或甚至是「越」讀,以跨時空、跨世代的書寫與對話,在時光河流之中,淘洗出不滅的文學光芒與感動。
歷史的縫隙藏匿著種種細節,然而有時一個錯身,某些關於作家的線索就像被闔上的書頁一般,成了無法言說的祕密;許久以後,當有人再度記起,甚或追尋,透過文字與資料的爬梳、想像,於是久遠以前的故事,又在眼前鮮活了起來……
蕭鈞毅/張彥勳:衰老的少年之眼
謝宜安/拾荒者言──夢鷗先生的小說課
朱宥勳/帕米爾的某一午後──尉天驄與《筆匯》的追尋
李奕樵/田原:與栩栩如生的回憶玩耍
蔡旻軒/那不純然是吳望堯式的放縱
林立青/以身為度的生命之歌──杏林子的另一種讀法
廖宏霖/小說再實驗──續寫黃凡的〈小說實驗〉
編者的話
文學不了情
李永平的《新俠女圖》結集出版了。原本裱框掛在他書桌上方,砥礪他持續創作、他最鍾愛的那幅插圖,如今成了這本書封面、封底的跨頁主圖。新書在手,前景歷歷在目,情緒複雜,噙著感傷的淚水,心裡卻有潺潺的暖流。
永平過世快一年了,但總覺得他還在我們身邊。當時病情的驚心、轉折,牽繫著幾位朋友。黑夜中奔馳急診室,手術室旁焦急守候,出入充滿藥水、憂傷的病房……。我們擔心他的病情變化、營養均衡、化療體力……,而他只在意這本小說能不能寫完,持續創作已成為他生命最重要的目的。因為永平,幾位朋友更緊密聯繫,但再多的關愛協助,仍擋不住他病體的崩壞。
他的弟妹親屬六人,遠從沙勞越古晉市前來奔喪,一時之間,悲傷忙亂交雜。永平離鄉50年,父母早逝,前後返家三次。他受到最高教育,又有傑出表現,兄弟姊妹都引為榮耀。我們也把他的弟妹視為親人,因為人生地不熟,遠來不能久留,我們通力協助,連日趕辦告別式、誦經、火化、海葬……身後諸事。
《文訊》與永平的關係,始於1987年4月,29期的〈李永平答編者五問〉。早先《吉陵春秋》出版,好不容易聯絡上他,他卻拒絕專訪,只同意讓我提問筆談。雖然只有五個題目,但問答中已有交集。此後,近十次刊登他的作品書評,以及邀稿,連續幾次專訪。永平的創作歷程及精神,作品的重要性,在在值得記錄、書寫傳誦,《文訊》責無旁貸。
得知永平創作《新俠女圖》同時,也驚聞他罹患重症。盡速聯絡轉院,安排醫療專業及手術,希望能協助他打敗病魔完成創作;一方面安排刊出前的插畫、打字、排版及校對事宜。八月《文訊》開始連載,希望永平專注創作,能舒緩他病體的痛苦。然而,《新俠女圖》終究停筆在他未乾的墨跡上。
去年12月10日,辦完追思紀念會,《文訊》同仁繼續協助處理永平遺產的問題。雖然請了專業代書,仍深深體會以外國人身分繼承遺產,手續的繁複、嚴苛及不合理。今年三月及六月,弟弟永輝代表其他親人,兩度赴台處理遺產。令人驚訝感慨的是,永平生前省吃儉用,竟然留下一筆為數可觀的現金及保險。幾經波折,終於他的親人都能圓滿依法繼承。六位兄弟姊妹,雖未從事文學創作,但因為二哥永平的影響,這一年來,與永平幾位好友,有成、嘉謙、金倫、貴興的相處,與麥田、《文訊》一同度過許多艱困的時刻,他們決定自永平遺產中分別捐獻一百萬元,掖助情意相挺的《文訊》,以及回餽母校台大中文系,完成永平鼓勵後輩創作的心願。
《文訊》承接了這筆餽贈,萬分感念珍惜,一定會秉持永平的信念,繼續前行。正如他的好友、作家張貴興所言:「在永平一輩子念茲在茲的台灣土地上,留下一縷文學香火、一曲傳唱不輟的文學不了情。」
‧
久未探望尉天驄老師。這回除了邱怡瑄、蔡昀臻,同行還有年輕的朱宥勳、謝宜安。陽光透進窗簾,輕灑在盛開的文心蘭上,我們圍繞著尉老師,聽他談王夢鷗、談《筆匯》……。老師身體仍在調養,可是連著兩個多鐘頭,導言從五四運動談到近代中國文化思潮,主題再回到王夢鷗的學思歷程,真是寶刀未老!
專題「穿越時光見到你」進入第二個月。一群1980後的年輕文士,深廣閱讀、搜尋、訪問,甚至是傳說及想像,穿越了時代藩籬,將文學種種可能,通過他們的景框、視窗,描繪呈現。這不僅是文學的探索,也是世代文學人的交會及叩問。
唯有如此,文學的脈流永遠不斷。
李永平的《新俠女圖》結集出版了。原本裱框掛在他書桌上方,砥礪他持續創作、他最鍾愛的那幅插圖,如今成了這本書封面、封底的跨頁主圖。新書在手,前景歷歷在目,情緒複雜,噙著感傷的淚水,心裡卻有潺潺的暖流。
永平過世快一年了,但總覺得他還在我們身邊。當時病情的驚心、轉折,牽繫著幾位朋友。黑夜中奔馳急診室,手術室旁焦急守候,出入充滿藥水、憂傷的病房……。我們擔心他的病情變化、營養均衡、化療體力……,而他只在意這本小說能不能寫完,持續創作已成為他生命最重要的目的。因為永平,幾位朋友更緊密聯繫,但再多的關愛協助,仍擋不住他病體的崩壞。
他的弟妹親屬六人,遠從沙勞越古晉市前來奔喪,一時之間,悲傷忙亂交雜。永平離鄉50年,父母早逝,前後返家三次。他受到最高教育,又有傑出表現,兄弟姊妹都引為榮耀。我們也把他的弟妹視為親人,因為人生地不熟,遠來不能久留,我們通力協助,連日趕辦告別式、誦經、火化、海葬……身後諸事。
《文訊》與永平的關係,始於1987年4月,29期的〈李永平答編者五問〉。早先《吉陵春秋》出版,好不容易聯絡上他,他卻拒絕專訪,只同意讓我提問筆談。雖然只有五個題目,但問答中已有交集。此後,近十次刊登他的作品書評,以及邀稿,連續幾次專訪。永平的創作歷程及精神,作品的重要性,在在值得記錄、書寫傳誦,《文訊》責無旁貸。
得知永平創作《新俠女圖》同時,也驚聞他罹患重症。盡速聯絡轉院,安排醫療專業及手術,希望能協助他打敗病魔完成創作;一方面安排刊出前的插畫、打字、排版及校對事宜。八月《文訊》開始連載,希望永平專注創作,能舒緩他病體的痛苦。然而,《新俠女圖》終究停筆在他未乾的墨跡上。
去年12月10日,辦完追思紀念會,《文訊》同仁繼續協助處理永平遺產的問題。雖然請了專業代書,仍深深體會以外國人身分繼承遺產,手續的繁複、嚴苛及不合理。今年三月及六月,弟弟永輝代表其他親人,兩度赴台處理遺產。令人驚訝感慨的是,永平生前省吃儉用,竟然留下一筆為數可觀的現金及保險。幾經波折,終於他的親人都能圓滿依法繼承。六位兄弟姊妹,雖未從事文學創作,但因為二哥永平的影響,這一年來,與永平幾位好友,有成、嘉謙、金倫、貴興的相處,與麥田、《文訊》一同度過許多艱困的時刻,他們決定自永平遺產中分別捐獻一百萬元,掖助情意相挺的《文訊》,以及回餽母校台大中文系,完成永平鼓勵後輩創作的心願。
《文訊》承接了這筆餽贈,萬分感念珍惜,一定會秉持永平的信念,繼續前行。正如他的好友、作家張貴興所言:「在永平一輩子念茲在茲的台灣土地上,留下一縷文學香火、一曲傳唱不輟的文學不了情。」
‧
久未探望尉天驄老師。這回除了邱怡瑄、蔡昀臻,同行還有年輕的朱宥勳、謝宜安。陽光透進窗簾,輕灑在盛開的文心蘭上,我們圍繞著尉老師,聽他談王夢鷗、談《筆匯》……。老師身體仍在調養,可是連著兩個多鐘頭,導言從五四運動談到近代中國文化思潮,主題再回到王夢鷗的學思歷程,真是寶刀未老!
專題「穿越時光見到你」進入第二個月。一群1980後的年輕文士,深廣閱讀、搜尋、訪問,甚至是傳說及想像,穿越了時代藩籬,將文學種種可能,通過他們的景框、視窗,描繪呈現。這不僅是文學的探索,也是世代文學人的交會及叩問。
唯有如此,文學的脈流永遠不斷。
雜誌目錄
【編輯室報告】
〈文學不了情〉 ◆封德屏
【人文關懷】
〈夜雨西窗〉
靈修協奏曲──讀陸達誠神父散文集 ◆童元方
〈記憶不迷航〉
作家.記者.文學獎的共構依存路 ◆晏山農
〈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21〉
一九八○年代的文學與政治(上) ◆陳芳明
【本期專題 穿越時光見到你2──歷史縫隙的密語】刊頭
張彥勳:衰老的少年之眼 ◆蕭鈞毅
拾荒者言──夢鷗先生的小說課 ◆謝宜安
帕米爾的某一午後──尉天驄與《筆匯》的追尋 ◆朱宥勳
田原:與栩栩如生的回憶們玩耍 ◆李奕樵
那不純然是吳望堯式的放縱 ◆蔡旻軒
以身為度的生命之歌──杏林子的另一種讀法 ◆林立青
小說再實驗──續寫黃凡的〈小說實驗〉 ◆廖宏霖
【談文論藝】
不向星空尋夢,在大地植根入世──笑讓塵埃論短長的匠人魂:向明(1928~) ◆李敏勇
【自由談】
〈抄寫員巴托比〉
枕草一年 ◆言叔夏
〈94狂〉
在里斯本朗讀 ◆吳億偉
〈百工圖〉
教師的鄉村 ◆馬翊航
【張貴興的小說世界.特輯】刊頭
〈野獸與婆羅洲大歷史──問答張貴興的小說世界〉 ◆高嘉謙‧胡金倫‧張貴興
〈油鬼子〉 ◆張貴興
【人物春秋】
〈作家的批信〉
全能的「鳥人」作家劉克襄 ◆向陽
〈文壇新秀〉
存在月亮背面的大角獸:夜無 ◆破弦
【2018作家關懷列車1】刊頭
淡隱剛直的山居詩人──探訪詩人曹介直側記 ◆黃基銓
大兵作家九十大壽的笑與淚──探訪作家張拓蕪側記 ◆黃基銓
午後一道溫馨美麗的風景──探訪作家王黛影側記 ◆郭心雲
時代的風依然吹拂──探訪作家尉天驄側記 ◆蔡昀臻
【我們的文學夢】特輯
庸碌之餘,靈光乍現──關於寫作者的生活 ◆李金蓮
【書的世界】
〈書評〉
文學敘史的幾種想像──評陳建忠《記憶流域: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 ◆申惠豐
冷戰、流亡與香港──評陳建忠《島嶼風聲:冷戰氛圍下的台灣文學及其外》 ◆王梅香
畫在黑幕上的彩色人性──讀蔡孟利《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 ◆黃錦珠
童心閱讀的嚮導──讀丹尼絲.I. 馬圖卡《圖畫書大解密》 ◆高大威
論寫的消逝與進化──讀喵球詩集《手稿》 ◆沈眠
【采風誌】
慢行台南,走唱土地的歌詩──謝銘祐的音樂轉向與關懷 ◆蔡明原
【活動報導】
你應該具備的著作權法基本功(上) ◆蕭雄淋‧幸秋妙
【2018台北詩歌節特輯】
最好的距離──蘭陽平原上的《歪仔歪詩》 ◆李蘋芬
桃源與方桌──我的歪仔歪詩社 ◆吳緯婷
【草原副刊】
山路中:兒子視角與行車敘事 ◆楊富閔
劇組春秋 ◆蔡琳森
【銀光副刊】
〈詩〉
夏日的夜晚 ◆涂靜怡
月光之潭 ◆李展平
古體新詩四首:晚景、佛緣、答樓主教授贈詩、詠荼蘼 ◆丁潁
我是一隻會寫詩的綿羊 ◆洪中周
遊淡水漁人碼頭有感 ◆藍雲
〈散文〉
北窗下種花 ◆樂茝軍
啥人敢看阮無點! ◆劉靜娟
失字者札記11 ◆失字者
永恆之姿 ◆高鳳池
柴為捨報 ◆邱傑
〈文學不了情〉 ◆封德屏
【人文關懷】
〈夜雨西窗〉
靈修協奏曲──讀陸達誠神父散文集 ◆童元方
〈記憶不迷航〉
作家.記者.文學獎的共構依存路 ◆晏山農
〈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21〉
一九八○年代的文學與政治(上) ◆陳芳明
【本期專題 穿越時光見到你2──歷史縫隙的密語】刊頭
張彥勳:衰老的少年之眼 ◆蕭鈞毅
拾荒者言──夢鷗先生的小說課 ◆謝宜安
帕米爾的某一午後──尉天驄與《筆匯》的追尋 ◆朱宥勳
田原:與栩栩如生的回憶們玩耍 ◆李奕樵
那不純然是吳望堯式的放縱 ◆蔡旻軒
以身為度的生命之歌──杏林子的另一種讀法 ◆林立青
小說再實驗──續寫黃凡的〈小說實驗〉 ◆廖宏霖
【談文論藝】
不向星空尋夢,在大地植根入世──笑讓塵埃論短長的匠人魂:向明(1928~) ◆李敏勇
【自由談】
〈抄寫員巴托比〉
枕草一年 ◆言叔夏
〈94狂〉
在里斯本朗讀 ◆吳億偉
〈百工圖〉
教師的鄉村 ◆馬翊航
【張貴興的小說世界.特輯】刊頭
〈野獸與婆羅洲大歷史──問答張貴興的小說世界〉 ◆高嘉謙‧胡金倫‧張貴興
〈油鬼子〉 ◆張貴興
【人物春秋】
〈作家的批信〉
全能的「鳥人」作家劉克襄 ◆向陽
〈文壇新秀〉
存在月亮背面的大角獸:夜無 ◆破弦
【2018作家關懷列車1】刊頭
淡隱剛直的山居詩人──探訪詩人曹介直側記 ◆黃基銓
大兵作家九十大壽的笑與淚──探訪作家張拓蕪側記 ◆黃基銓
午後一道溫馨美麗的風景──探訪作家王黛影側記 ◆郭心雲
時代的風依然吹拂──探訪作家尉天驄側記 ◆蔡昀臻
【我們的文學夢】特輯
庸碌之餘,靈光乍現──關於寫作者的生活 ◆李金蓮
【書的世界】
〈書評〉
文學敘史的幾種想像──評陳建忠《記憶流域: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 ◆申惠豐
冷戰、流亡與香港──評陳建忠《島嶼風聲:冷戰氛圍下的台灣文學及其外》 ◆王梅香
畫在黑幕上的彩色人性──讀蔡孟利《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 ◆黃錦珠
童心閱讀的嚮導──讀丹尼絲.I. 馬圖卡《圖畫書大解密》 ◆高大威
論寫的消逝與進化──讀喵球詩集《手稿》 ◆沈眠
【采風誌】
慢行台南,走唱土地的歌詩──謝銘祐的音樂轉向與關懷 ◆蔡明原
【活動報導】
你應該具備的著作權法基本功(上) ◆蕭雄淋‧幸秋妙
【2018台北詩歌節特輯】
最好的距離──蘭陽平原上的《歪仔歪詩》 ◆李蘋芬
桃源與方桌──我的歪仔歪詩社 ◆吳緯婷
【草原副刊】
山路中:兒子視角與行車敘事 ◆楊富閔
劇組春秋 ◆蔡琳森
【銀光副刊】
〈詩〉
夏日的夜晚 ◆涂靜怡
月光之潭 ◆李展平
古體新詩四首:晚景、佛緣、答樓主教授贈詩、詠荼蘼 ◆丁潁
我是一隻會寫詩的綿羊 ◆洪中周
遊淡水漁人碼頭有感 ◆藍雲
〈散文〉
北窗下種花 ◆樂茝軍
啥人敢看阮無點! ◆劉靜娟
失字者札記11 ◆失字者
永恆之姿 ◆高鳳池
柴為捨報 ◆邱傑
內容簡介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青年筆陣」:納入年輕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回顧五、六○年代好書,反映時代文學品味。
◎「采風誌」:深入探討、呈現各地的藝文環境,了解文化發展,透過人物特寫、專題報導、在地文化探討等方式回應各個地區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搭建新舞台,讓他們再度粉墨登場。
◎「青年筆陣」:納入年輕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回顧五、六○年代好書,反映時代文學品味。
◎「采風誌」:深入探討、呈現各地的藝文環境,了解文化發展,透過人物特寫、專題報導、在地文化探討等方式回應各個地區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搭建新舞台,讓他們再度粉墨登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