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好好吃飯」,我今年總把這話掛嘴上,由來於一位好朋友的叮囑與想念。思著念著,也該起而行了。吃飯最基本的事,非米莫屬。做食物工作的這些年,老想著做卻又猶豫不敢下手做的,莫過於米了。遙望著米作主的千年史,實在很難不怯場,從哪裡做?怎麼做?但我果然是庸人自擾的。從小到大,一日三餐,吃下的米說不定也有個幾千萬粒;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走就對了;腳勤一點,多吃一點,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有米紀行。電影小森食光裡有句台詞:「稻米是聽著人的腳步聲而成長的,」我也想就這麼著把屬於我們這代的米食主義養成下來,夜裏當夢話,日裡當夢想。
夢想不能當飯吃,動手做才有得吃,所以我們要開米食堂了。米食堂取名為「泔」(‘am),浮在白粥上的清米湯,嬰孩間著奶水被餵下的第一口米,食米的起點。母食風土始於米,每個故鄉都有自己的米,跟料理。於是我們啟程,尋米,煮飯,向每個遇見的媽媽學,叨擾地進到農家家裡吃飯,挖出農家媽媽冰箱裡原留給自家吃的漬醬物。真是好打擾…可沒辦法啊,地方味道這檔子事,沒吃到都沒得算數。
「米通信」創刊,圖近,第一期做宜蘭。宜蘭多雨,日照較短,米一年僅一穫,但土沃米肥,自耕自食,友善環境意識較高,也有著他地少見的自家釀醬油、做豆腐乳、醃漬物的習慣。扎根於風土,澆灌以人情,食物本是生命來的,長不完的內容,怎麼訪都訪不完,來不及這回,就留待下回吧。
食物書寫的業,總常讓人嘆看得到吃不到,我們不背這業,連米帶飯友隨內容附上,三款米種,三式料理提案,請務必動手煮看看。同為宜蘭米,品種不同,米性便不同。好吃是主觀的,品評、食味都是主觀設定價值參數後轉換成的評比方式。但我們期待能再多理解一些,適米適做,從多元的可能性中,梳理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好米觀點。
讓我們一起好好吃飯。
夢想不能當飯吃,動手做才有得吃,所以我們要開米食堂了。米食堂取名為「泔」(‘am),浮在白粥上的清米湯,嬰孩間著奶水被餵下的第一口米,食米的起點。母食風土始於米,每個故鄉都有自己的米,跟料理。於是我們啟程,尋米,煮飯,向每個遇見的媽媽學,叨擾地進到農家家裡吃飯,挖出農家媽媽冰箱裡原留給自家吃的漬醬物。真是好打擾…可沒辦法啊,地方味道這檔子事,沒吃到都沒得算數。
「米通信」創刊,圖近,第一期做宜蘭。宜蘭多雨,日照較短,米一年僅一穫,但土沃米肥,自耕自食,友善環境意識較高,也有著他地少見的自家釀醬油、做豆腐乳、醃漬物的習慣。扎根於風土,澆灌以人情,食物本是生命來的,長不完的內容,怎麼訪都訪不完,來不及這回,就留待下回吧。
食物書寫的業,總常讓人嘆看得到吃不到,我們不背這業,連米帶飯友隨內容附上,三款米種,三式料理提案,請務必動手煮看看。同為宜蘭米,品種不同,米性便不同。好吃是主觀的,品評、食味都是主觀設定價值參數後轉換成的評比方式。但我們期待能再多理解一些,適米適做,從多元的可能性中,梳理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好米觀點。
讓我們一起好好吃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