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前陣子造訪廣東佛山之後,這個月我拜訪位於浙江省海寧市的徐志摩故居。除了已修復的故居,週邊圍繞的是破敗的民居。海寧市有意在故居周邊開發成主題景區。在海寧,我認為設計要領上應該是以民國風做基礎的當代建築,與修舊如舊的其它區域產生新的對話關係。
因為在民國詩人徐志摩故居旁,所以我建議以策展的概念規劃這個基地叫做「地表上的詩意,永不落幕的建築展」,讓建築師們以這塊基地為舞台,實際構建自己心目中的詩意建築。
詩,做為建築的表意,著墨於材料,暗喻時間的維度,是一種詩意?或著,詩意是一種灑脫?又或者與大自然濃情蜜意的對話是詩意?「地表上的詩意」建築群,建築師們透過各自的建築語彙,紮根在地文化脈絡,探索建築的未來,是件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
我重慶的事業夥伴是位資深廣告人,前些日子參加一個中國橋樑學會的論壇時曾提出一個觀點:橋樑設計一般只重視工程問題、美學問題,「我們應該更重視橋樑與人的互動關係」。這句話如旱地一聲雷,引起極大的掌聲。
我好像找到了知音。
幾個月前,我們在大陸負責的兩座橋洞設計,就是以我一貫提倡的「劇場美學」概念完成。我說,空間地景視為一個舞台,走進這舞台的你我和每一個人都是演員。設計,如果巧妙地安排人的走位,經營不同鏡頭視角的殊異風景,它就是一座充滿故事的人生劇場!
設計還有多少種可能?這期空間與音樂的交響單元,我們邀請年輕的團隊均漢設計與音樂家Zoe進行對談。我一向認為各種空間設計就屬住宅最難發揮,侷限性也最大。但均漢從「空間實驗」的概念出發,爭取業主的認同,將若干我們不認為會在居家空間使用的材料,如回收材、沖孔鋼板等運用得宜。經過這場與音樂家的對話,期待這對組合未來能創造出更多可能和締造更多不可能!
設計界的朋友說,台灣的設計雜誌已經沒有人敢提出觀點了,DFUN是唯一例外。我說,DFUN提觀點,更重實踐!
DFUN雜誌策展活動部最近與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合作,共同策劃台北市文化局的「台北街角遇見設計」計劃。我們重視的不是街頭的塗塗抹抹,更是從社會設計的角度出發,關心人、土地、文化的關係。操作方法以設計介入街區,透過「翻轉」、「對話」、「串連」、「開放」、「點亮」五大主題,注入創意能量,找回老舊社區的光榮感,打開市民對台北生活的各種想像。
擔綱今年台北街角遇見設計的主要團隊「彡苗空間實驗」、剛提到的均漢設計都是年輕具實驗性格的優異設計師。我在頒發今年由大陸新浪家居舉辦的台灣室內設計新人榜時,發現最年輕的設計師李肯也僅僅才21歲!
台灣設計界新人輩出,勢不可擋,因此,這期各位看到的主專題,整合「工藝」和「茶屋」兩大設計領域,看看新生代的實驗精神,如何翻轉傳統工藝變得不傳統?古樸的茶屋能有怎樣新的表達?
因為在民國詩人徐志摩故居旁,所以我建議以策展的概念規劃這個基地叫做「地表上的詩意,永不落幕的建築展」,讓建築師們以這塊基地為舞台,實際構建自己心目中的詩意建築。
詩,做為建築的表意,著墨於材料,暗喻時間的維度,是一種詩意?或著,詩意是一種灑脫?又或者與大自然濃情蜜意的對話是詩意?「地表上的詩意」建築群,建築師們透過各自的建築語彙,紮根在地文化脈絡,探索建築的未來,是件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
我重慶的事業夥伴是位資深廣告人,前些日子參加一個中國橋樑學會的論壇時曾提出一個觀點:橋樑設計一般只重視工程問題、美學問題,「我們應該更重視橋樑與人的互動關係」。這句話如旱地一聲雷,引起極大的掌聲。
我好像找到了知音。
幾個月前,我們在大陸負責的兩座橋洞設計,就是以我一貫提倡的「劇場美學」概念完成。我說,空間地景視為一個舞台,走進這舞台的你我和每一個人都是演員。設計,如果巧妙地安排人的走位,經營不同鏡頭視角的殊異風景,它就是一座充滿故事的人生劇場!
設計還有多少種可能?這期空間與音樂的交響單元,我們邀請年輕的團隊均漢設計與音樂家Zoe進行對談。我一向認為各種空間設計就屬住宅最難發揮,侷限性也最大。但均漢從「空間實驗」的概念出發,爭取業主的認同,將若干我們不認為會在居家空間使用的材料,如回收材、沖孔鋼板等運用得宜。經過這場與音樂家的對話,期待這對組合未來能創造出更多可能和締造更多不可能!
設計界的朋友說,台灣的設計雜誌已經沒有人敢提出觀點了,DFUN是唯一例外。我說,DFUN提觀點,更重實踐!
DFUN雜誌策展活動部最近與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合作,共同策劃台北市文化局的「台北街角遇見設計」計劃。我們重視的不是街頭的塗塗抹抹,更是從社會設計的角度出發,關心人、土地、文化的關係。操作方法以設計介入街區,透過「翻轉」、「對話」、「串連」、「開放」、「點亮」五大主題,注入創意能量,找回老舊社區的光榮感,打開市民對台北生活的各種想像。
擔綱今年台北街角遇見設計的主要團隊「彡苗空間實驗」、剛提到的均漢設計都是年輕具實驗性格的優異設計師。我在頒發今年由大陸新浪家居舉辦的台灣室內設計新人榜時,發現最年輕的設計師李肯也僅僅才21歲!
台灣設計界新人輩出,勢不可擋,因此,這期各位看到的主專題,整合「工藝」和「茶屋」兩大設計領域,看看新生代的實驗精神,如何翻轉傳統工藝變得不傳統?古樸的茶屋能有怎樣新的表達?
雜誌目錄
名 家 專 欄
020鴻鴻 放鬆
022藍祖蔚 距離與呼吸
024林淵源 如果妳有一個讀建築系的男朋友
向 職 人 致 敬
042 位居幕後的頂真職人
專 題
048 創意不設限。青春上道!
PART Ⅰ
050 世界茶席的當代演繹
052 當今最浪漫的奢華茶道
054 通透純粹的品茗空間
058 侷促空間的安全感
060 一張大木桌的寫意時刻
062 親近世態的當代茶屋演繹者
066 全球時下熱門茶屋
PART Ⅱ
070 匠心不滅 工藝不老
072 上世紀的祖傳工藝 富山百年蒸籠
074 鑿出大稻埕風華 柏祥號鐵皮刻字
076 一蓆一匠心 同豐疊蓆行
078 來自部落的贈禮
082 躍上國際的罕見錫工藝
086 走進現代生活的工藝
090 用器物回望惆悵年代
092 美好工藝單品設計
展覽
094 個人展示間 推動全球風格走向
裝 飾 美 學
110 空間的裝飾美學
112 空間與音樂的交響 均漢設計VS. ZOE
118 十八世紀巴黎風情再現
122 當代色彩裡的中東文化精神
126 明亮朝氣 工業公寓的兼容並蓄
建 築
130 跨學科思想團隊Snøhetta
134 喚醒非洲藝術的閃亮燈塔
138 在湖畔吟唱的緬懷與深邃
142 自然本味的鐵皮宅
空 間
146 空間的裁縫師 Ed Ng
150 身穿百孔的倫敦當代公寓
154 寫在歷史之上的溫柔字句
158 林木間的一抹嫣紅
品 味 設 計
101 原木之情寄語工藝
102 府城中的生活藝廊
104 以優雅姿態揭示明日生活
106 工藝極致 永恆逸品
108 磁磚藝術當代風潮
風 尚 行 旅
162 行動中的豪華旅程
ICON
166 山林中真誠度日的家屋 林淵源
家 具 家 飾
029 亡者之椅的狂歡
036 神秘的雕琢之美
038 翩然驚懼的美麗
040 擁著歲月軌跡的邊桌
活動
170 城市再造的新意
174 藝術建材分享者
178 都市叢林裡的瀉湖奇趣
182 預約未來 設計也懂優勝劣汰
184 開啟未來設計扉頁 中國室內設計新勢力 台灣榜
國 際 新 品 030
市 場 動 態 186
廠 商 資 訊 188
020鴻鴻 放鬆
022藍祖蔚 距離與呼吸
024林淵源 如果妳有一個讀建築系的男朋友
向 職 人 致 敬
042 位居幕後的頂真職人
專 題
048 創意不設限。青春上道!
PART Ⅰ
050 世界茶席的當代演繹
052 當今最浪漫的奢華茶道
054 通透純粹的品茗空間
058 侷促空間的安全感
060 一張大木桌的寫意時刻
062 親近世態的當代茶屋演繹者
066 全球時下熱門茶屋
PART Ⅱ
070 匠心不滅 工藝不老
072 上世紀的祖傳工藝 富山百年蒸籠
074 鑿出大稻埕風華 柏祥號鐵皮刻字
076 一蓆一匠心 同豐疊蓆行
078 來自部落的贈禮
082 躍上國際的罕見錫工藝
086 走進現代生活的工藝
090 用器物回望惆悵年代
092 美好工藝單品設計
展覽
094 個人展示間 推動全球風格走向
裝 飾 美 學
110 空間的裝飾美學
112 空間與音樂的交響 均漢設計VS. ZOE
118 十八世紀巴黎風情再現
122 當代色彩裡的中東文化精神
126 明亮朝氣 工業公寓的兼容並蓄
建 築
130 跨學科思想團隊Snøhetta
134 喚醒非洲藝術的閃亮燈塔
138 在湖畔吟唱的緬懷與深邃
142 自然本味的鐵皮宅
空 間
146 空間的裁縫師 Ed Ng
150 身穿百孔的倫敦當代公寓
154 寫在歷史之上的溫柔字句
158 林木間的一抹嫣紅
品 味 設 計
101 原木之情寄語工藝
102 府城中的生活藝廊
104 以優雅姿態揭示明日生活
106 工藝極致 永恆逸品
108 磁磚藝術當代風潮
風 尚 行 旅
162 行動中的豪華旅程
ICON
166 山林中真誠度日的家屋 林淵源
家 具 家 飾
029 亡者之椅的狂歡
036 神秘的雕琢之美
038 翩然驚懼的美麗
040 擁著歲月軌跡的邊桌
活動
170 城市再造的新意
174 藝術建材分享者
178 都市叢林裡的瀉湖奇趣
182 預約未來 設計也懂優勝劣汰
184 開啟未來設計扉頁 中國室內設計新勢力 台灣榜
國 際 新 品 030
市 場 動 態 186
廠 商 資 訊 188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