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雜誌 8月號/2017第48期

綠建築雜誌 8月號/2017第48期
定價:220
NT $ 209
  • 出版社:台灣建築
  • 出版日期:2017-08-01
  • 語言:繁體中文
 

封面故事

涼感建築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近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 21次締約方會議,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把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控制在2℃之內」,如此才可能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這是全球各國需共同努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面對「溫度」這件事,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身處環境的熱浪,我們發現只躲進建築裡並不能真正擁有涼爽,溫熱環境中「溫度」、「濕度」、「風速」、「熱輻射」的客觀因素,和人本身「著衣量」、「代謝量」的主觀因素交疊影響我們對環境的感知。建築空間內,如何達到舒適的溫熱狀態,必須透過建築設計去調節與平衡。「看起來涼爽」的望梅止渴,只能是設計的前提,「依賴設備降溫」的飲鴆止渴早已被看透是惡性循環的手段。人既是溫熱環境感受的主體,是使用建築的主要對象,那麼,就該好好思考如何順應氣候,尋求人在建築中、建築在環境中,最好的容身方式。

但,這也不是現在才開始的課題,熱帶地區的人們長年生活在高溫炎熱的地方,早已有一套相應的智慧。沖繩民居延伸屋頂、植栽網牆遮蔭納日;赤道上的新加坡與印度尼西亞住宅,水池與風的互動環繞建築製造涼意。然而氣候極端之地,熱帶沙漠動輒30℃以上的溫差,也可以經由降溫設計擁有四季怡然的風景;在氣候變遷下最先感受到衝擊的溫帶地區,近年夏季竟出現37、38℃的高溫,冷熱落差甚大的條件使得建築必須開始兼顧冬季保暖、夏季舒適的全能設計。如何度過酷暑?如何因地制宜?

舒適與節能,其實可以走在同一條路上。
 

編者的話

熱無風,涼有感

七月。

12日,初伏。開啟今年三伏40天。

22日,中伏。節氣大暑,氣溫飆破37.7 度。

文字記載的數據,好似因熱氣而匱乏,無法直達心中感受到熱浪的襲擊。然而每個人都應早已真切在生活中發現「好像越來越熱了?」這件事,在盡量適應越來越熱氣候的同時,溫熱環境在建築設計中的影響與重要性也更加明顯,而人對於溫度、濕度的感知,應該在建築設計之初就要考慮進去,源於直觀的感受,才是帶動涼感設計的契機。

不妨先開個窗吧!

如果你覺得有「風」,如果你感到涼意,那麼建築就該讓風在空間裡流動。如果你常常在夏天去泳池消暑,那麼同理「水」就也可能是涼感建築運用的元素之一。如果你喜歡在樹下乘涼,一邊感受涼蔭一邊享受日光,那麼,設計出「陰影」的建築,可能就足以解決西曬問題。還有植物,更可能是創造建築內外微環境、微氣候的力量,是人與自然之間,連繫的橋梁。

夏季裡,如要風水順行,如要清涼詩意,則建築的思考在世界各地,都
應該會有異中求同的容身方式─

感受到「涼意」。
 

雜誌目錄

[COVERSTORY]
024 涼感建築

STUDY
026 當「致命熱浪」遇上「都市熱島」
028 溫熱環境與建築設計

WORK
032 涼感建築小實驗
034 啟動都市裡的自然循環|半畝塘環境整合
038 找尋極端氣候下的容身方式|AGi architects

042 波灣岸上四季怡然|築入生命力的沙漠花園
048 自我構築邊界|懸空牆面的內斂設計
054 薰風緩緩 南國之歌|風水順行的沖繩涼宅
060 南洋水冷建築|熱帶溫控的涼感模式
066 綠帶中實現新布局|會呼吸的迴圈住宅
072 奇蹟之城的陰翳禮讚|用「影子」化解西曬難題

〔NEWS〕
010 化作春泥,回歸大地
012 晝夜流動的光影藝術

〔COLLECTION〕
book
014 正視真實需求的城市形塑|流動的大都會:黎辛斯基的城市規畫再思考
015 來自經濟大省的領先探索|江蘇城市實踐案例集

〔MARKETING〕
016 外牆隔熱新解方|淺談節能玻璃的效能與思維

〔ARCHITECTURE〕
travel
078 傳統馬雅建築的現代啟發

〔ENVIRONMENT〕
ecology
086 城市中的活潑綠洲|澳洲雪梨新達令園區

community
092 建築物外的自然教育|安斯巴卡的嘉年華與新時代教育精神

technology
100 燃燒之夏的救贖|建築節能的急迫性

〔PAPER〕
106 尋找永續之美/蘇孟宗
111 永續校園之經營管理哲學/陳星皓
 

內容簡介

《綠建築》雙月刊,為《GREEN綠雜誌》改版後之雜誌,綠建築廣泛議題的研究與討論,兼具建築專業、生態環境、人文關懷,力求嚴謹傳達觀念態度,普及綠建築的知識與概念,讓綠與建築更加融入生活與環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