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談談嗎?

我們可以談談嗎?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高夢村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21200438
  • ISBN13:9787521200430
  • 裝訂:平裝 / 248頁 / 32k / 20 x 1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內容簡介

在我們的年輕朋友中,或許不乏性取向為同性者,也不乏曾有過自殺意圖的人,當然還會有許許多多或是曾經、或是當下正經歷痛苦與迷茫的人,你心目中理想的自 己是什麼模樣?你想像中幸福的生活又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以談談嗎?》的所有主題都在試圖探討我們如何成為更加美好炫麗的自己、怎樣才能活出更加幸福燦爛 的人生。高夢村憑借她四年來在心理學領域積累的知識與經驗,青春年少便漂洋過海求學的經歷,靜敏的才思、美善的情懷以及充滿青春氣息又不失內斂沉靜的文字 進行了探微的觀察、獨特的思考和全新的闡釋,她的解讀或許會帶給你別樣的感悟和啟發。


 

作者介紹

高夢村,90後姑娘。7歲開始發表文章,作品曾被《山東商報》《齊魯晚報》等多家報紙雜誌刊登或連載。高中時曾因成績優異、表現出色而作 為交換生前往美國Metropolitan Learning Center(大都會學習中心)留學一年。2013年開始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專業,2017年5月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17年8月入讀哥倫 比亞大學,攻讀發展心理學碩士學位。
 

目錄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3 …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自我

7 … 認識自我,不能“迷信”他人

13 … 像那些成功品牌一樣學會“自我定位”

18 …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悲傷著你的悲傷,快樂著你的快樂”

29 … 從漫威公司出品的電影《X戰警》說起

34 … 共情,跳出你自己

41 … 那些由“共情”帶給我們的“福利”

46 … 在張愛玲的經典句式裡讀“共情”

49 … 共情之路上的“絆腳石”

“我們的創造力去哪兒了?”

55 … 懷念那些“會飛的魚”“會說話的貓”

58 … 那些潛伏在應試教育裡的“坑”

61 … 誰具有創造力?

66 … 成為自己的“創造力培訓師”

76 … 那些創造力的“標配”你準備好了嗎?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

“如果你想,可以隨時和我談談”

113 … 一個由Pizza引發的悲劇

116 … 什麼是最終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

121 … 還絕望者一個“清白”

128 … 所謂“拯救”,未必遙不可及

134 … 自殺,1:45:250

“生活不乏幸福,卻少發現它的眼睛”

142 … 教授帶來的啟示

144 … 追逐幸福,還是滿足貪欲?

147 … “比較”,福兮,禍兮?

152 … 幸福是可以“創造”的

159 … 善於發現、感知並把握幸福的人是幸福的

“逆境可覆舟,亦可載舟”

167 … “任何事物的到來,都需要一個季節”

172 … “逆境”這門功課教會人什麼?

180 … 如何把“逆境”轉換為成長的“沃土”

187 … 命運是“註定”還是“選擇”?

“與其消極等待,不如積極創造”

195 … “美國隊長”是怎樣“煉”成的?

198 … 拿什麼來叩響機遇之門?

202 … “抓住”的才是“機遇”

210 … “選擇”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權利
 

栽一棵枝繁葉茂的樹

很多時候,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小學到高中階段的教育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當然,應對考試是一方面。

可是遺忘曲線規律提示人們,除非我們投身於某個專業,否則那些曾經學過的知識,基本上已經一股腦兒地還給老師和學校了。

如今的我,解不開複雜的數列,算不出遺傳概率,曾經背得滾瓜爛熟的《滕王閣序》也只記得幾句。總體來說,除了英語,如今的我相比當初,可真是差勁了不是一星半點。

可 是我們總會遺忘,除非記憶力超強的人,否則誰也不能保證,所有學過的知識多年後依舊清晰地記在腦子裡。回過頭來,可以發現,自己如今所用的很多知識,也許 都只是來源於小學——數學只用來算最基礎的日常加減乘除;語文只用來寫字、讀書、交流。毫不客氣地說,如今計算器在手,加上電腦裡面五花八門的計算、統計 軟體,初中所學的數學知識現在對我而言都少有用得到的地方了。

我也曾經很不解地問過自己——我在初中、高中所學的那些知識到底是為了什麼?

如今我才想明白,或者也許我還沒有完全想明白,但至少,我窺得了冰山一角。

這些年的學習,讓我擁有了最重要的兩樣東西:無知和學習能力。

我學習了這麼多年,最大的收穫是知道自己還很無知。這不是什麼悲觀消極的理論,而是一切進步的基礎。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所知很有限,才有想去知道、學習的渴望。

書本與教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廣闊的知識世界,更告訴了我們這些知識只是汪洋大海裡的一滴水。我們瞭解了水,卻對大海一無所知。知識讓我明白我所看到的一滴水,也許不僅僅是一滴水,可能還預示著更廣闊的事物,或者包含著更微小的事物,而我對這些事物目前還茫然無知。

明 白了自己的無知,當遇到很多新事物的時候,我就不會僅僅用自己的“已知”來思考,因為我知道這件事物中,很有可能還包含著我“未知”的東西。於是,我會去 查看相關文獻、會去請教別人。這樣的習慣使我獲益匪淺。如果我們總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那就總可以用自己的一套道理來說通這個世界。可是我們學得越多,就 會發現無法掌握的東西越多。我們學了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指數函數,等等,之後才會明白原來一個座標平面上可以展現許多不同的複雜函數,那麼還有沒有我們 不知道的有規律的曲線呢?學得越多,我們才越容易接受更複雜、更深奧事物存在的可能性,並願意去探索這樣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去跟一個中世 紀的農民說,未來有一天他和妻子兒女,都會和皇帝一樣,享有身為獨立自由的人的基本權利,他可能會覺得是天方夜譚。可是如果現在,我預測幾百年後,人工智 能會與我們平權,我想很多人哪怕反對,卻也不會說“這事兒一定不可能”。因為我們都知道,過去幾個世紀,很多那個時候的人認為不可能的事,現在都變成了現 實。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夠多,就不太會容忍多變性。承認自己無知,才能在所有領域取得“難以想像”的突破。

這些年的 學習,讓我感覺像是推開了一扇門,裡面是金銀珠寶堆砌的高牆,我覺得這個牆後面一定也是金銀珠寶。但走過去才發現,竟是破銅爛鐵的高牆,於是我想這個牆後 面肯定也是某種材質的牆。可是在這個牆後面,我卻看到了一片湖。我猜測自己遊到湖對面,肯定又會有什麼新發現,但真的遊過去卻發現那裡什麼都沒有。我喪氣 而歸。長時間沉思之後,我才意識到,其實那裡也許有一片新的天地,只是需要一種新的感官系統才能夠感知到。而等我擁有了這個新的感官系統,果然發現了一些 從未見過的事物。這時候,我才知道,我對前路一無所知,它充滿可能,也充滿不可能。

除了深感自己的無知之外,這些年的學習更給予了我學習的能力。準確來說,教育讓我知道了應當怎樣去學習。

我從小就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不做完作業就絕不出去玩。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我對一周的學習有一個規劃,每天都有一些特定的任務要完成,除非發生偶然事件。我從不允許自己狼狽耍賴。

有些人在考試前一周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天天睡在圖書館裡,然後抱怨考試繁忙,學習任務重,卻忽略了自己在考試前的倒數第二周還每天追五集電視連續劇。

如 果我覺得某一門課需要大量的複習時間,就一定會在規定時間前兩周就將其他課的論文寫好,不會讓自己在專心複習這門課的時候,還要為另一門課的論文煩心。我 對自己感到非常驕傲的一點,就是能夠將時間和任務安排得非常好。我規定自己在週三晚上十點前讀完兩篇文獻,並且做完經濟作業,基本上九點五十就能夠完成這 些,然後關上電腦,合上書本,去看電視、玩遊戲,輕鬆而開心地享受生活。

很多人會問——“可是學校和老師沒有教過你這些呀!”

他們是沒有教過我怎麼規劃時間,怎麼自律,可是我想考好啊。我想考好,就得比別人更懂得如何有效率地學習。我也想和朋友們好好玩啊,所以必須將時間利用得更好。

再舉一個例子。前些天和朋友一起駕車出去玩,路遇河邊一隻小動物,朋友手疾眼快地指著說:“快看,一隻水獺!”

我非常佩服,在快速行進的車中,朋友竟能夠在短暫時間內分辨出這是一隻水獺,而不是河狸等其他動物。我連忙問朋友怎麼懂得這麼多,朋友只是很謙虛地說了一句——“因為我動物園去得多啦。”

動物園我去得也不少,喂喂棕熊、喂喂長頸鹿,卻忽略了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我自然不甘落後,立刻上網查出了這些動物的不同,還順便查了查海獅、海狗、海象、海豹等我過去有些分不清的動物的特徵和習性。把這些都弄清楚了,我才覺得安心。

我 深以為,我們所接受的所有看似與現在生活無關的基礎教育,其實就像大樹紮根在泥土裡。這些錯綜複雜的樹根,也許永遠不會被發現,卻決定了這棵樹能長多高、 多壯,決定了它能否有充足的養分生長,又能否經歷風雨的摧折。而我們在小學、初中、高中所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的樹根拼命吸收養分,這些養分不僅僅是知 識,更是持續吸收知識的能力。

我的根基紮得很穩要感恩我的母校和老師,這些年來對我的幫助與培養;要感恩我的父母,對我永遠的呵護與支援;要感恩我的男朋友,對我充滿愛的陪伴與照顧。

這本書送給大家。誠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覺得我寫出來的東西是有意義、有用的。我完全尊重每個讀者的意見,也真心感謝每個人的閱讀。

如果這本書能夠給大家帶來任何一點的益處,那也是我可以驕傲一生的榮耀了。

感恩遇見!

高夢村 寫於美國俄亥俄州

2017年6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