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1992年4月,都柏林三一學院,當時任教于布朗大學的瑪莎·努斯鮑姆受邀前來進行學術報告,主題是關於情感的本性。講座當天,她收到母親病危的消息,由於無法立刻安排回國的行程,她照常做了報告。在講座結束後幾十個小時之內,在賓館房間裡,在歸途中,甚至在飛回美國的航班上,她不停地寫作另一篇關於塞涅卡論“憤怒”的講座文稿——直到航班降落在費城機場,她接到母親剛剛去世的消息。這篇浸透了個人情感體驗的哲學文稿,後來幾經修改,構成了《欲望的治療》一書的部分內容。
24年之後,面對《紐約客》記者的採訪,69歲的努斯鮑姆對於當時的情景依然無法釋懷——她無法忘記當時是如何一面將自己投入高強度的哲學工作,一面又對自己如此冷靜甚至高效的工作狀態感到不安甚至內疚。在後來寫作並修改《欲望的治療》的過程中,甚至在作為哲學研究者的整個職業生涯裡,她都不停地問自己:哲學思考究竟能夠給人帶來什麼?如果哲學(或者說理性能力)真的像我們一直以來所相信的那樣,能夠根除人性中危險的激情,能夠令人們面對最深刻的悲傷和最重大的厄運而始終保持平靜,那麼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當我們決定以哲學來治療激情的時候,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麼?這種付出又總是值得的嗎?……
努斯鮑姆從未擺脫這些問題的“糾纏”,相反,她根本不曾尋求擺脫,而是不斷地對此進行思考、寫作、再反思、再寫作……四年之後,她出版了《欲望的治療》,書中涉及的思想家不止塞涅卡,而是以亞里斯多德為起點,對希臘化時期的幾個主要思想流派如斯多亞主義、伊壁鳩魯主義以及懷疑論的文本和觀點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與闡述。她所討論的主題也不僅限於憤怒、仁慈以及情感的本性,而是深入探究了哲學論證與治療激情之間——或者說人性中理性部分與非理性部分之間——的關係,以此追問“究竟在什麼意義上理性能夠真正地、在實踐層面上為人們承諾自由與幸福?”
在她看來,希臘化時期的哲學之所以格外重要且迷人,就是因為這些思想家直接面對“激情是否真的很危險”以及“應該如何根除激情”這樣的問題,並給出了各自的思考和答案。而在《欲望的治療》初版完成之後的15年間,努斯鮑姆不斷地在各個層面和領域探索這些問題,為此寫作並發表了大約24篇論文和8部論著(包括專著、譯著、文集和主編的論文集)。
不僅如此,自2009年《欲望的治療》修訂再版、直到她在2016年接受《紐約客》的採訪期間,她繼續在不同場合、結合不同論題反復追問上述問題——甚至在接受採訪之前,她剛剛出版的新著《憤怒與原諒》仍在系統地探討塞涅卡對於這兩種人類心理狀態所提出的經典闡述。
事實上,無論是情感或激情,還是憤怒或仁慈,它們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及其與哲學論證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努斯鮑姆思考的主題。哲學家主要是靠理性來進行思索,而努斯鮑姆始終通過理性思考來關注人性中那些非理性的部分以及人類生活中那些無法用理性來把握和控制的東西。在她的第一部著作《亞里斯多德的〈論動物的運動〉》中,努斯鮑姆就通過嚴謹的文本分析和高度技術性的論證辨析來討論亞里斯多德是如何理解欲望在人類行動的動機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運行模式的。而自她的成名作《善的脆弱性》開始,努斯鮑姆則以一種更加自由也極為個性化的寫作方式,結合哲學、文學以及個人體驗來嘗試著給予那些非理性的、偶然的因素以應有的關注,強調它們的重要性,既承認其偶然的、不可控的、威脅性和破壞性的一面,同時也充分肯定它們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多元、豐富和優美的另一面。在她看來,這兩個方面共同交織出人性以及人類的生活境況。
但是,僅僅指出這一點是不夠的——儘管在以理性主導並以分析見長的英美學術傳統下,指出並強調這一點已經是一項艱難的工作,而她更想追究的是,這兩個方面是如何構成了我們的整個人性和人類處境,當我們每一個個體發現自己正在面對這兩個方面的衝突時,我們應該尋求什麼樣的立場和理由來推動自己做出判斷並支持該判斷,以便讓自己在面對艱難處境時也仍然能夠保持內在的完整甚至高貴,並且在多年後也不會為當初做出的判斷和選擇而感到不安乃至後悔?
所有這些問題都有其哲學上的重要性,也不可避免地帶有個體的獨特性。事實上,對於努斯鮑姆而言,哲學一直都是與實際生活無法分割的東西,是她個人的體驗和思考的獨特場所。在《欲望的治療》這本書中,這兩個方面都表現得格外明顯。因此,該書不僅在努斯鮑姆個人的生活體驗和哲學反思層面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公共性的學術研究層面也同樣產生了重要影響。
對於英語世界希臘化哲學研究的整體發展而言,《欲望的治療》無疑有其不容忽視的地位。正如努斯鮑姆自己在本書2009年新版導言中所說,如何對“希臘化時期的哲學思想”這個研究物件提出一個恰當的評價並給予其應有的地位,這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這不僅是因為希臘化時期的哲學文本佚失情況嚴重,人們很難準確而公正地重構各個學派的重要論證,而且也是因為希臘化哲學本身就有其複雜性和豐富性,其傾向和旨趣與古代主流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傳統有所不同,與後來一般而言的西方哲學傳統也有差別。
因此,充分地理解各個學派的思想要點並恰當地予以闡釋和評價就成為一項格外艱難的任務。至少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英語學界對於希臘化哲學的研究處於相對薄弱的狀態,而即使在今天,在英美希臘化哲學研究自20世紀中期以降蓬勃發展了數十年之後,人們——無論是專業學者還是一般讀者——對於希臘化思想仍然存在著頗多誤解。
鑒於上述考慮,《欲望的治療》無論是在首次出版的20世紀90年代,還是在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努斯鮑姆自己在2009版導言中所說,這本書的一個核心關注,就在於強調希臘化思想中的一些特點,以此來澄清人們長期以來對希臘化哲學的一些誤解。在她看來,尤為關鍵的是要強調,希臘化哲學實際上極為看重哲學論證和理性能力本身,並對它們在人類生活中的積極作用有著根深蒂固的信仰和承諾,而不是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由於推崇非哲學的、反對論證的個人化論述方式而低估哲學論證本身。在這樣一個基本前提下,努斯鮑姆著重指出,希臘化哲學在現實世界中的重要貢獻,就在於它表明了具體的社會條件是如何塑造了人們的情感、欲望和思想。
正是在論證這一點的過程中,努斯鮑姆引導讀者和研究者注意到希臘化哲學中的一些重要元素(例如哲學論證的治療因素),澄清了一部分誤解,同時也貢獻了極為出色的文本分析。
即使在今天,《欲望的治療》的上述貢獻依然為讀者和專業研究者所重視,無論是對人們瞭解一般而言的希臘化哲學來說,還是針對某個具體的主題(例如情感)進行深入研究來說,這本書都是絕佳的入門導讀和最重要的參考文獻之一。
努斯鮑姆在本書中所做出的上述貢獻,與她一直以來的關注焦點及其所堅持的方法論有關。首先,她在闡釋哲學思想的時候非常重視將哲學論證本身與相關的歷史語境及文學傳統結合起來,強調將哲學文本放入具體的語境中加以分析。其次,她擅長將普遍的哲學命題與具體的個人處境和體驗放在一起,考察其中可能蘊含的張力甚至衝突,由此剝離出對於哲學研究和個人生活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她在書中提到,希臘化哲學接受並發展了一個重要認識,“哲學,若想有效地把握情感,就得進入冷靜的論辯無法觸及的個性深處”。而在某種意義上,努斯鮑姆自己其實也在做同樣的工作。第三,她充分重視非理性部分在哲學思考和人類生活中的作用,盡力用一種更為開闊、同時也更加細膩敏銳的視角去審視欲望、激情和情感對於人類而言的複雜性。上述特點構成了她的個人視角與風格,而她對於這些特徵的自我意識與堅持則推動著她不斷發掘出古代哲學傳統內部容易為人忽略的重要問題,並運用這些問題以及相關的見解來審視人類生活的現狀。
作為當代美國最有影響、在公共事務領域最為活躍的哲學家之一,努斯鮑姆對於西方知識界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古代哲學研究、甚至一般而言的哲學研究的範疇。近年來,她通過教學、寫作和公共演講等方式,不斷地為倫理學、法學、政治學以及文化評論等領域的前沿問題貢獻自己的思考。她所關注和討論的焦點也已經遠遠超出了理論哲學本身,而是更多地涉及各種實踐層面的問題。
但是,就像她在《欲望的治療》中選擇亞里斯多德哲學作為起點來討論希臘化哲學中的治療性特徵以及哲學—醫學類比一樣,每當她著手反思並探討人類生活中最困難的或者最現實的問題(抑或二者)時,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她都會選擇自己最為親近的古代哲學和思想——尤其是希臘悲劇、亞里斯多德以及塞涅卡——作為理論資源,從中獲取某種角度或者動力來闡釋、分析並呈現當前問題的核心癥結。正是從她的這種寫作和思考中,古代哲學研究也不斷獲得新的動力,並由此產生新一輪的爭論和反思,由此推動人們重讀文本並生出對於“老問題”的新認識。就此而言,《欲望的治療》與其“姊妹篇”《善的脆弱性》一樣,對於每一個對哲學本身(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感興趣、並且不肯停止追究哲學對於人類生活有何種意義的讀者來說,都是最有趣的嚮導、最好的論辯對手和最迷人的夥伴。
本書由徐向東和陳瑋共同翻譯完成,其中陳瑋翻譯了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其餘部分由徐向東譯出。我們共同完成了整部譯稿的審校與修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很多師友熱情而無私的幫助:特別感謝何博超,他幫助我們翻譯了幾乎所有的拉丁文引文。感謝劉哲和曾怡翻譯了法文引文。感謝葛天勤協助我們校對了整部譯稿並且澄清了很多縮寫和專名方面的翻譯錯誤。感謝程煒、詹文傑説明校對了部分譯稿並給出了極為細緻有益的修改意見。尤其要感謝劉津瑜老師、徐曉旭老師和花威兄,他們説明我們查找資料、核對文本並解答了翻譯中的疑難問題……最後還要感謝本書作者,當我們為了某個概念的理解而爭執不下的時候,努斯鮑姆教授非常耐心且極其清晰地通過郵件解答了我們的困惑。
《欲望的治療》的翻譯是一項困難的工作,由於我們在知識和語言能力方面存在頗多不足甚至匱乏,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這些師友的慷慨幫助,本書的翻譯就不可能完成。而最令我們感動的是,每次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他們從來都是放下手頭已經十分繁重的工作和課業,第一時間為我們解答問題、查找資料和翻譯引文——有很多翻譯和校對的工作都是他們放棄休息、甚至熬夜幫我們完成的,有的師友甚至在出差途中、在火車和汽車上也不忘用手機幫助我們確定縮寫並推敲譯法……如果說,哲學理解與表達在根本上是一項極為困難的任務,從而有時候難免會令人心生疑惑、自卑甚至絕望的話,那麼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所獲得的這些支援和説明令我們認識到,使哲學以及人類的好生活最終成為可能的,不是一個人的理性能力,而是一個互相支持、彼此信賴的、溫暖的學術共同體。
最後,我們要特別感謝這本書的編輯王晨玉女士,是她以卓越的專業水準、包容和高度的責任心守護了這本書。同時我們也要感謝方書春前輩及其翻譯的盧克萊修《物性論》,以及羅曉穎、吳小鋒編譯的《菜園哲人伊壁鳩魯》,感謝他們卓越的工作成果為我們在翻譯相關章節時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儘管有這麼多人的幫助和守護,但是由於譯者的水準有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雖幾度校訂修改,仍有不盡之處,煩請讀者諸君不吝來信指出錯誤(譯者郵箱
[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在再版時加以修改。在此先行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