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孟武所著《中國社會政治史》全書共四卷,本書為第二卷。全書縱論中國各朝之興亡得失,除考據政治制度外,更引用社會、經濟、思想等各層面的相關資料,以評析這些層面的變動如何與政治制度相互影響,最終甚至成為朝代更迭的因素。決定歷史演進的條件,往往是交互影響的,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政治與社會兩方面。書中除了詳述宮中、府中權力的轉移、傾軋外,也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介紹幣制、稅賦、力役等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及其如何衝擊歷史的演進。另外,其不同於其他社會史或政治史之處就在於,揭示了社會科學與歷史的密切關係。其著力闡明歷史發展過程之因果關係,剖析了各類社會情況,如民風、士氣、經濟、國防、戶口之多寡、土地之分配及生產力、各種階層之分立,以及政治制度等等,對於政治現象有何影響。最便利學者的是,書中於每個朝代必以表格方式詳述其中央、地方官制與文官制度,且剖析該制度之優劣。本書起草于1935年,完成於1965年,實際寫作共花費22年。為成此書,薩先生遍覽群書,正史以外,通鑒、奏議、書信等各種史料,多有參考。亦不惜斥資購入數套二十五史以備查核、編輯之用,其準備工作不可不謂詳盡,故自成書以來,已成為研習中國曆朝政治的重要參考書籍。在三民書局也是一版再版,從1975年至今已出6版。
薩孟武(1897~1984),名本炎,孟武為其字,福建福州人,著名政治學家。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士,回國后歷任上海各大學教授。1927年,任總政治部宣傳處編輯科科長,1928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教官兼編輯部主任,1930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普通行政系教授,越一年兼任系主任,另兼陸軍大學教官、中央學校教授。抗戰軍興,隨政校上廬山、抵芷江、入重慶。國民參政會成立,遴選為參政員。抗戰勝利后,歷任中山大學、台灣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政校復校,兼任政治系研究所教授,並曾任立法委員。著有《政治學》《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水滸傳>與中國古代社會》《孟武自選文集》等著作。薩孟武對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制度、理論的研究,能不落俗套,深入淺出,貫通中西,對中國政治學的形成影響很大。幾本隨筆式的小書,以小說解說學術觀念,獨具特色,也頗得讀者歡迎。薩氏對於中華民國憲法有著精闢的見解,批抨早年時期的國民大會代表之言筆,被部分前司法院大法官曾用來解釋憲法。薩孟武被認為是近代著名的中華民國憲法書籍著作人,亦是少數被學院派的學者認同是分析解辟中華民國憲法的專家。其中《中國社會政治史》四冊,是我在台大講授「中國通史」「隋唐史」等課程必備之參考著作,同時也推薦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