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既是學界需要深入探討的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中國發展道路上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雖然西方國家關於社會凝聚力的調查和研究已相當豐富,但既有的測量指標和結論並不都適用於中國,因為他們面臨的社會問題與我們不盡相同,全書共有十章,分別是:緒論、社會凝聚力的指標框架與本土研究、家庭凝聚力、社區凝聚力、單位凝聚力、國家凝聚力、凝聚力與精神健康、社會凝聚力的國際比較、凝聚力的階層差異、凝聚力的戶籍差異。
作者介紹
楊雄,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社會學博士。
學術兼職:中國社會學會青年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社會調查中心主任:《當代青年研究》雜誌社社長、總編輯。
研究領域:青年社會學、青年文化、青年價值觀、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社會調查與決策諮詢等。
獲獎榮譽:曾獲全國、省市社會科學、教育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二、三等獎。並獲“中國青少年事業傑出成就獎”、“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首屆上海十大社會工作突出貢獻人才”等獎勵。夏國美,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上海市禁毒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歐道明大學訪問學者。長期從事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公共健康、毒品與愛滋病及性別研究等交叉學科研究。曾主持多項重大國際合作課題。出版專著4部,合著2部,英文專著1部,主編專著3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學術兼職:中國社會學會青年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社會調查中心主任:《當代青年研究》雜誌社社長、總編輯。
研究領域:青年社會學、青年文化、青年價值觀、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社會調查與決策諮詢等。
獲獎榮譽:曾獲全國、省市社會科學、教育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二、三等獎。並獲“中國青少年事業傑出成就獎”、“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首屆上海十大社會工作突出貢獻人才”等獎勵。夏國美,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上海市禁毒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歐道明大學訪問學者。長期從事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公共健康、毒品與愛滋病及性別研究等交叉學科研究。曾主持多項重大國際合作課題。出版專著4部,合著2部,英文專著1部,主編專著3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目錄
總序
摘要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社會凝聚力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一、社會凝聚力研究在全球的興起
二、社會凝聚力建構路徑的不可複製性
三、結構性改革呼喚本土化的社會凝聚力研究
第二節社會凝聚力研究的起源和發展
一、社會凝聚力研究的思想脈絡
二、社會凝聚力的層次性和系統性
三、社會凝聚力實證研究的多維視角
第三節研究目標和基本內容
一、研究目標
二、章節介紹
第二章社會凝聚力的指標框架與本土研究
第一節社會凝聚力指標的境內外研究
一、境外研究
二、境內研究
三、研究反思
第二節上海社會凝聚力指標介紹
一、指標構建原則
二、指標資料來源
三、指標體系框架
第三節上海社會凝聚力的現狀
一、社會關係聯結方面的凝聚力現狀
二、政治社會認同方面的凝聚力現狀
三、關注公共利益方面的凝聚力現狀
四、上海社會凝聚力的主要特點
小結
第三章家庭凝聚力
第一節家庭凝聚力的維度與基本特徵
一、家庭凝聚力的概念與測量
二、資料及樣本描述
第二節上海家庭凝聚力的現狀及特徵
一、大多數家庭具有較高的情感凝聚力
二、家庭成員間保持頻繁的聯繫
三、家庭的功能凝聚力
四、家庭的一致性凝聚力
五、“家庭主義”仍是家庭規範的主導
第三節家庭凝聚力的多樣性與差異
一、性別與家庭凝聚力
二、生命週期與家庭凝聚力
三、人口流動與家庭凝聚力
小結
第四章社區凝聚力
第一節社區凝聚力的現狀
一、概念與測量
二、現狀與特點
第二節社區凝聚力的比較
一、理論研究框架
二、實證分析結果
小結
第五章單位凝聚力
第一節單位凝聚力的維度與基本特徵
一、單位凝聚力的維度及其評分
二、單位凝聚力的群體差異
第二節不同類型單位的凝聚力差異
一、黨政機關的單位凝聚力顯著高於其他單位
二、黨政機關凝聚力的“單位制”特徵
三、外資企業的人際關係凝聚力更高
第三節單位凝聚力的影響因素
一、國有單位的凝聚力影響因素
二、非國有單位的凝聚力影響因素
小結
第六章國家凝聚力
第一節國家凝聚力的內涵與基本特徵
一、國家凝聚力的概念
二、國家凝聚力的測量
三、國家凝聚力的特徵
第二節國家凝聚力的機制與影響因素
一、國家凝聚力的形成機制
二、國家凝聚力的群體差異
三、生驗與國家凝聚力
第三節國家凝聚力的功能與社會後果
一、國家凝聚力的社會功能
二、國家凝聚力與政治效能
三、國家凝聚力與政治態度
小結
第七章社會凝聚力與精神健康
第一節研究背景
一、社會凝聚力在健康研究中的興起
二、實證研究的發現
三、社會凝聚力的測量
第二節研究框架、資料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資料和方法
三、測量
第三節研究發現
一、上海市民精神健康現狀
二、影響上海市民精神健康的個人和社區因素
三、社會凝聚力的影響因素
四、社會凝聚力與精神健康
小結
第八章社會凝聚力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背景介紹
一、社會凝聚力的影響因素
二、社會凝聚力的國際比較
第二節研究方法
一、社會凝聚力指標體系: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社會凝聚力雷達:國際比較》
二、資料和測量
三、方法
第三節研究發現
一、社會凝聚力的國際比較:總體排名及構成維度
二、社會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和提升策略
小結
第九章社會凝聚力的階層比較
第一節階層與凝聚力的研究框架
一、階層及其參照系
二、凝聚力及其維度
三、階層與凝聚力的關係
第二節階層與凝聚力的實證分析
一、兩類階層劃分
二、雙變數描述分析
三、多元回歸分析
四、主要發現與討論
小結
第十章社會凝聚力的戶籍比較
第一節流動群體及城市認知
一、穩居上海及認同感受
二、樂業難及身份分化
第二節群際關係及相互認知
一、群際歧視
二、群際包容
第三節群際矛盾和融合
一、群際接納和矛盾
二、群際融合
第四節凝聚力的兩種不同紐帶:關係和制度
一、關聯式凝聚力的形式及機制
二、體制型凝聚力的形式及機制
小結
作者介紹
後記
摘要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社會凝聚力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一、社會凝聚力研究在全球的興起
二、社會凝聚力建構路徑的不可複製性
三、結構性改革呼喚本土化的社會凝聚力研究
第二節社會凝聚力研究的起源和發展
一、社會凝聚力研究的思想脈絡
二、社會凝聚力的層次性和系統性
三、社會凝聚力實證研究的多維視角
第三節研究目標和基本內容
一、研究目標
二、章節介紹
第二章社會凝聚力的指標框架與本土研究
第一節社會凝聚力指標的境內外研究
一、境外研究
二、境內研究
三、研究反思
第二節上海社會凝聚力指標介紹
一、指標構建原則
二、指標資料來源
三、指標體系框架
第三節上海社會凝聚力的現狀
一、社會關係聯結方面的凝聚力現狀
二、政治社會認同方面的凝聚力現狀
三、關注公共利益方面的凝聚力現狀
四、上海社會凝聚力的主要特點
小結
第三章家庭凝聚力
第一節家庭凝聚力的維度與基本特徵
一、家庭凝聚力的概念與測量
二、資料及樣本描述
第二節上海家庭凝聚力的現狀及特徵
一、大多數家庭具有較高的情感凝聚力
二、家庭成員間保持頻繁的聯繫
三、家庭的功能凝聚力
四、家庭的一致性凝聚力
五、“家庭主義”仍是家庭規範的主導
第三節家庭凝聚力的多樣性與差異
一、性別與家庭凝聚力
二、生命週期與家庭凝聚力
三、人口流動與家庭凝聚力
小結
第四章社區凝聚力
第一節社區凝聚力的現狀
一、概念與測量
二、現狀與特點
第二節社區凝聚力的比較
一、理論研究框架
二、實證分析結果
小結
第五章單位凝聚力
第一節單位凝聚力的維度與基本特徵
一、單位凝聚力的維度及其評分
二、單位凝聚力的群體差異
第二節不同類型單位的凝聚力差異
一、黨政機關的單位凝聚力顯著高於其他單位
二、黨政機關凝聚力的“單位制”特徵
三、外資企業的人際關係凝聚力更高
第三節單位凝聚力的影響因素
一、國有單位的凝聚力影響因素
二、非國有單位的凝聚力影響因素
小結
第六章國家凝聚力
第一節國家凝聚力的內涵與基本特徵
一、國家凝聚力的概念
二、國家凝聚力的測量
三、國家凝聚力的特徵
第二節國家凝聚力的機制與影響因素
一、國家凝聚力的形成機制
二、國家凝聚力的群體差異
三、生驗與國家凝聚力
第三節國家凝聚力的功能與社會後果
一、國家凝聚力的社會功能
二、國家凝聚力與政治效能
三、國家凝聚力與政治態度
小結
第七章社會凝聚力與精神健康
第一節研究背景
一、社會凝聚力在健康研究中的興起
二、實證研究的發現
三、社會凝聚力的測量
第二節研究框架、資料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資料和方法
三、測量
第三節研究發現
一、上海市民精神健康現狀
二、影響上海市民精神健康的個人和社區因素
三、社會凝聚力的影響因素
四、社會凝聚力與精神健康
小結
第八章社會凝聚力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背景介紹
一、社會凝聚力的影響因素
二、社會凝聚力的國際比較
第二節研究方法
一、社會凝聚力指標體系: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社會凝聚力雷達:國際比較》
二、資料和測量
三、方法
第三節研究發現
一、社會凝聚力的國際比較:總體排名及構成維度
二、社會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和提升策略
小結
第九章社會凝聚力的階層比較
第一節階層與凝聚力的研究框架
一、階層及其參照系
二、凝聚力及其維度
三、階層與凝聚力的關係
第二節階層與凝聚力的實證分析
一、兩類階層劃分
二、雙變數描述分析
三、多元回歸分析
四、主要發現與討論
小結
第十章社會凝聚力的戶籍比較
第一節流動群體及城市認知
一、穩居上海及認同感受
二、樂業難及身份分化
第二節群際關係及相互認知
一、群際歧視
二、群際包容
第三節群際矛盾和融合
一、群際接納和矛盾
二、群際融合
第四節凝聚力的兩種不同紐帶:關係和制度
一、關聯式凝聚力的形式及機制
二、體制型凝聚力的形式及機制
小結
作者介紹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