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以來6個世紀人口的發展一直是從事歷史學、經濟學、人口學的學者及思考中國人口與歷史、中央地方政權體制運作、人口與土地諸問題的讀者關注的重要問題。何炳棣先生關於上述問題的精彩論述無疑使本書成為海外漢學研究的經典之作。在何炳棣先生之前,從未有一位學者通過追溯人口術語的制度內涵的演變來理解分析已有的人口數據,並對移民、地區經濟開發、農作物改善、賦稅制度、土地使用權、自然災害對人口發展的影響等做出透徹細致的分析。該書在學術研究上里程碑式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而其中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視角仍可啟發當代人對中國發展的思考。
何炳棣
1917年生於天津,祖籍浙江金華。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1944年考取清華第六屆留美公費生,1945年底赴美,1952年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后任教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鄂宛加州大學。先后當選「中研院」院士、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1975—1976年任美國亞洲學會會長。重要著作有:《中國會館史論》《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
1368—1953》《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明清社會史論》《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讀史閱世六十年》《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等。
目錄
序
前言
上卷 官方人口記錄
第1章 明代人口數據的實質
第2章 丁的實質
第3章 1741—1775年的人口數據
第4章 1776—1850年的人口數據
第5章 1851—1953年的人口數據
下卷 影響人口的諸因素
第6章 人口—土地關系:明清和現代土地數據
第7章 人口—土地關系:超省際的人口遷移
第8章 土地利用與糧食生產
第9章 其他經濟和行政因素
第10章 天災人禍的后果
第11章 結論
附錄
附錄一 乾隆六年—道光三十年(1741—1850)官方人口數
附錄二 乾隆五十二年(1787)—1953年人口地理分布的變化
附錄三 同治六年(1867)—1937年中國主要的糧食進口
附錄四 順治元年(1644)—宣統三年(1911)湖北的天災(受災縣數)
附錄五 宋金時中國人口總數的估計
引用書籍、論文目錄
譯后記
譯者再記
何炳棣教授履歷及主要著作目錄
前言
上卷 官方人口記錄
第1章 明代人口數據的實質
第2章 丁的實質
第3章 1741—1775年的人口數據
第4章 1776—1850年的人口數據
第5章 1851—1953年的人口數據
下卷 影響人口的諸因素
第6章 人口—土地關系:明清和現代土地數據
第7章 人口—土地關系:超省際的人口遷移
第8章 土地利用與糧食生產
第9章 其他經濟和行政因素
第10章 天災人禍的后果
第11章 結論
附錄
附錄一 乾隆六年—道光三十年(1741—1850)官方人口數
附錄二 乾隆五十二年(1787)—1953年人口地理分布的變化
附錄三 同治六年(1867)—1937年中國主要的糧食進口
附錄四 順治元年(1644)—宣統三年(1911)湖北的天災(受災縣數)
附錄五 宋金時中國人口總數的估計
引用書籍、論文目錄
譯后記
譯者再記
何炳棣教授履歷及主要著作目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