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成導論和本論兩個部分,在導論部分,首先回顧了《荀子》的研究歷史;其次以《論語》為參照,初步揭示出「學、政、道」三位一體是《荀子》思想世界的基本結構,*后以《論語》、《孟子》、《老子》、《庄子》等文本為參照,進一步說明了「學」是儒家審視世界的獨特的姿態和立場,「政」是政治的共同生活,「道」是超過於政治的更為廣闊的共同的生活空間。與之相應,本論便分成「學」、「政」、「道」三個部分共六章。*章以《勸學》為中心,闡明《荀子》對學之為學的基本結構的理解;第二章以《非十二子》和《儒效》為中心,通過學(德)與政的微妙關聯的闡明,呈現儒家自覺堅守的位置和立場;第三章以《王制》為中心,闡述《荀子》憧憬的王者之政的美好圖景;第四章以《禮論》為中心,闡述政治秩序(禮義之道)是如何產生的,以及禮義之道是如何組織政治生活的;第五章以《天論》為中心,闡述天人關系;第六章以《性惡》和《解蔽》為中心,闡述性與心的關系,而以「心可以知道」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