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編著的這本《江南女校與江南社會(1850-1937年)》以近代江南女校生存拓展的歷史脈絡為基本線索,深入分析江南女校如何在時代契機下獲得自身發展,如何通過各類手段來規范和引導以女學生為主的相關人群的思想行為,從而對江南社會的日常生活、倫理道德、經濟生產、政治活動等產生深遠影響。
女學生不僅有可塑性,具有自主發展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使部分女學生率先突破了女校為其設定好的種種社會角色。覺醒了的女學生進入社會后成為社會變革的活躍分子,從而將近代女校的社會影響力推向了第一。在上述歷史過程中,社會對女性的認識和女性的自我認識發生着明顯的變化,本書關注的核心問題正是社會女性觀的嬗變。
徐寧,1978年出生,安徽蕪湖人,本科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碩士、博士均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社會經濟史、女性史,在《都市文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現任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目錄
總序
序言
緒論
一、選題緣起與意義
二、學術史回顧
三、概念界定與理論借鑒
四、研究方法與史料來源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鴉片戰爭后江南女校的誕生
第一節 明清江南女學傳統與近代女校興起
一、明清江南才女文化
二、明清江南女學概況
三、近代江南女校興起
第二節 早期女校的誕生
一、裨文女塾與文紀女塾
二、聖瑪利亞女校之形成
第三節 早期女校與江南社會的互動
一、教會女校對江南社會的影響
二、教會女校與女性生活的變動
小結
第二章 維新運動時期江南女校的成長
第一節 民族危機下興學思想熱潮
一、維新派的興女學理想
二、民辦女校的曲折歷程
第二節 江南女校的運作機制
一、興學者:從傳教士到維新派
二、女學校、女學會、女學報
第三節 江南女校對女學生的規訓
一、新式社會角色之塑造
二、女校與女學生的互動
小結
第三章 清末新政時期江南女校的發展
第一節 女校合法地位的確立
一、女學章程的頒布
二、官辦女校的興起
第二節 女校發展的不同面相
一、「革命」時代的女校
二、女子留學熱潮的興起
三、女子教育觀念的增強
第三節 女校對江南傳統社會秩序之沖擊
一、日常生活的新突破
二、倫理道德的新觀念
三、政治運動的新現象
四、經濟生產的新角色
小結
第四章 民國時期江南女校的壯大
第一節 新政權對江南女校的影響
一、傳統女學的回潮
二、民國時期女校的概況
第二節 江南女校與女學生群體的形成
一、女校的控制與女學生的越軌
二、女學生自我意識與群體意識
第三節 江南新女性的誕生
一、新女性的新生活
二、職業女性的涌現
三、女界未來之展望
小結
結論
一、近代江南女校與文化傳播
二、女性成長與近代江南社會變遷
三、女性觀的嬗變與現代女性形象之構建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近代上海女校舉要
附錄二 近代蘇州女校舉要
附錄三 近代杭州女校舉要
后記
序言
緒論
一、選題緣起與意義
二、學術史回顧
三、概念界定與理論借鑒
四、研究方法與史料來源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鴉片戰爭后江南女校的誕生
第一節 明清江南女學傳統與近代女校興起
一、明清江南才女文化
二、明清江南女學概況
三、近代江南女校興起
第二節 早期女校的誕生
一、裨文女塾與文紀女塾
二、聖瑪利亞女校之形成
第三節 早期女校與江南社會的互動
一、教會女校對江南社會的影響
二、教會女校與女性生活的變動
小結
第二章 維新運動時期江南女校的成長
第一節 民族危機下興學思想熱潮
一、維新派的興女學理想
二、民辦女校的曲折歷程
第二節 江南女校的運作機制
一、興學者:從傳教士到維新派
二、女學校、女學會、女學報
第三節 江南女校對女學生的規訓
一、新式社會角色之塑造
二、女校與女學生的互動
小結
第三章 清末新政時期江南女校的發展
第一節 女校合法地位的確立
一、女學章程的頒布
二、官辦女校的興起
第二節 女校發展的不同面相
一、「革命」時代的女校
二、女子留學熱潮的興起
三、女子教育觀念的增強
第三節 女校對江南傳統社會秩序之沖擊
一、日常生活的新突破
二、倫理道德的新觀念
三、政治運動的新現象
四、經濟生產的新角色
小結
第四章 民國時期江南女校的壯大
第一節 新政權對江南女校的影響
一、傳統女學的回潮
二、民國時期女校的概況
第二節 江南女校與女學生群體的形成
一、女校的控制與女學生的越軌
二、女學生自我意識與群體意識
第三節 江南新女性的誕生
一、新女性的新生活
二、職業女性的涌現
三、女界未來之展望
小結
結論
一、近代江南女校與文化傳播
二、女性成長與近代江南社會變遷
三、女性觀的嬗變與現代女性形象之構建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近代上海女校舉要
附錄二 近代蘇州女校舉要
附錄三 近代杭州女校舉要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