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旅行」會議專輯稿
關於「對話」精神的中國資源
康德和理論的過渡
第三個人
媒介之消失
想象/文本/歷史:從唯物主義的立場看
邵薩娜、姜戈、西格弗里德、昆汀.塔倫蒂諾:復仇的歷史
誰是誰?——《庄子》、魯迅的《起死》和恩岑斯貝格對庄子的重寫
越界與認同:東亞跨國婚姻中的新移民女性影像再現
重探1970年代台灣大學生創作歌謠文化運動的社會殘跡
傳媒及其絕境
論知識與北宋畫壇的視覺構型
論先秦文圖的會通
「思想的旅行:從文本到圖像。從圖像到文本」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文心講座
重探全球現代性:以中國為棱鏡
中西文論
六朝「文體」內涵重釋與劉勰、鍾嶸文學觀異同再辨——以《文心》和《詩品》之「奇」概念比較為例
誰是「年輕的美國人」?——愛默生思想與美國個人主義的流變
雅各布森的帕斯捷爾納克散文研究——兼及雅各布森散文詩學的特點
書評
藝術家的集體性VS藝術家個體崇拜——以霍華德唄克爾的《藝術界》為中心
「造人」神話的當代變異及倫理啟示——評烏埃勒貝克的小說《基本粒子》
重審「竹內魯迅」的歷史意識——評《近代的超克》和《從「絕望」開始》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