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帶着中國問題研究西方理論,並基於文本詮釋尋找問題解答。
全書對哈貝馬斯批判理論的討論始於「批判」與「實踐」這兩個基本概念,終於「內在」與「超越」這兩個基本向度,並且在此框架內討論「概念分析」和「學派溝通」的研究方法、關於「真理」和「規則」的商談理論,討論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等諸多領域的諸多問題,也討論一些在中國和西方都有重大實踐意義的理論問題,如實踐和真理、事實與價值、民主與科學、價值的多樣性和普遍性等等關系問題。
童世駿,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分別於1982年和1984年在華東師范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94年在挪威卑爾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1年以富布萊特學者身份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一年,出版《現代化的辯證法》(2000年,英文)、《中西對話中的現代性問題》(2010年)等著作多部、《在事實與規范之間》(2003年)等譯作多部,以及「美諾悖論的認識論分析」(1985年)、「關於重疊共識的重疊共識」(2008年)和「普遍主義之種種」(2009,英文)等中英文論文100多篇。
目錄
第一篇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批判:哈貝馬斯與批判理性主義
第一節 波普爾的合理性觀
第二節 哈貝馬斯的合理性觀的核心:主體間交往活動的合理結構
第三節 哈貝馬斯合理性觀的方法論涵義:詮釋者和被詮釋者的交往關系
第四節 哈貝馬斯的合理性觀的自我辯護:理性主義的基礎問題
第二章 實踐:哈貝馬斯與美國實用主義
第一節 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與美國實用主義
第二節 哈貝馬斯對理論與實踐關系的重新理解
第三節 不同層次上「實踐」的「批判」意義
第四節 余論:哈貝馬斯為什麼幾乎從來不提詹姆斯
第二篇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概念區分:以「行動」與「行為」的概念區分為例
第一節 「行動」和「行為」之間的概念區分
第二節 概念區分對於哲學研究有重要意義
第三節 反對概念區分也離不開概念區分
第四節 結論:大問題和小細節之間的反思平衡
第四章 學派溝通:從「粗糙原料」到「融貫整體」
第一節 普遍主義的預設
第二節 雙重結構的范式
第三節 三個向度的旨趣
第四節 結論:后形而上學時代的宏大敘事
第三篇 理論問題
第五章 真理論:真理的認可問題與真理的意義問題和標准問題
第一節 從金岳霖談起:真理論是否僅僅討論真的意義問題和真的標准問題
第二節 對實踐標准的分析:有必要進一步提出真理的認可問題
第三節 對真理的認可問題的回答:哲學史上的共識論(和約定論)
第四節 「基於理由的共識」:共識論如何同其他真理觀並行不悖
第五節 結論:從作為技術活動的實踐到作為交往活動的實踐
第六章 規則論:批判理論的規范基礎
第一節 「遵守規則」的含義
第二節 「規則意識」產生的條件
第三節 規則正當性的根據
第四節 規則問題與批判理論
第四篇 從商談理論到政治哲學
第七章 「事實」與「規范」
第一節 事實與規范之間關系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事實與規范之間關系的幾種類型
第三節 法律的「有效性」與「事實性」
第四節 法律的「正當性」來自「合法律性」何以可能
第五節 商談的民主理論:法治和民主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六節 程序主義法律范式:「人權」和「人民主權」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七節 哈貝馬斯政治和法的理論的特殊語境和普遍主張
第八章 科學與民主
第一節 杜威的科學觀和民主觀
第二節 杜威論科學和民主的關系
第三節 哈貝馬斯論如何協調科學與民主
第四節 結論:低調的哲學觀和高調的哲學家觀
第九章 政治與文化
第一節 現代社會的「集體認同是做成的,而不是現成的」
第二節 「做成」現代集體認同的關鍵:政治文化
第三節 兩種政治文化觀:「以政治方式形成的文化」和「與政治物相關的文化」
第四節 把政治文化理解為「以政治方式形成的文化」的重要性
第五節 培育「自由的政治文化」的幾個因素
第十章 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
第一節 交往理性觀念:公私划界問題是一個公共問題
第二節 女性主義參與公共討論現實地解構了傳統的公私界限
第三節 從文學公共領域到現代大學:培養公共討論之理性主體的公共領域
第十一章 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新左派」和「自由主義」的一個共同盲區
第二節 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社會建制
第三節 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思想理念
第四節 結論:社會主義對自由主義的積極揚棄
第五篇 從政治哲學到歷史哲學
第十二章 多元主義與普遍主義
第一節 康德與普遍主義:「絕對命令」與「商談原則」
第二節 羅爾斯與正義原則:「理性選擇」與「合理交往」
第三節 泰勒與「承認斗爭」:文化整合與政治整合
第四節 施密特與國際政治:「人民」與「人類」
第十三章 意識形態批判與全球正義建構
第一節 普遍主義:對話的還是獨白的
第二節 自由主義:世界主義的還是民族主義的
第三節 對話普遍主義:實際的還是虛擬的
第四節 意識形態批判:認知的還是規范的
第十四章 歷史與道德
第一節 康德:對進步的樂觀信念是一種道德義務
第二節 波普爾:實證主義基礎上的康德主義
第三節 哈貝馬斯:語用學轉向以后的康德主義
第四節 結論:后形而上學時代和全球化時代中人的歷史責任
第十五章 內在與超越
第一節 中國文化傳統:「超越性」的內在化
第二節 杜威:「宗教性」概念的自然主義理解
第三節 哈貝馬斯:「在自然主義和宗教之間」
第四節 結論:內在於實踐的批判
附錄 「學習」與「批判」———為哈貝馬斯八十壽辰而寫
主題詞索引
第一章 批判:哈貝馬斯與批判理性主義
第一節 波普爾的合理性觀
第二節 哈貝馬斯的合理性觀的核心:主體間交往活動的合理結構
第三節 哈貝馬斯合理性觀的方法論涵義:詮釋者和被詮釋者的交往關系
第四節 哈貝馬斯的合理性觀的自我辯護:理性主義的基礎問題
第二章 實踐:哈貝馬斯與美國實用主義
第一節 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與美國實用主義
第二節 哈貝馬斯對理論與實踐關系的重新理解
第三節 不同層次上「實踐」的「批判」意義
第四節 余論:哈貝馬斯為什麼幾乎從來不提詹姆斯
第二篇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概念區分:以「行動」與「行為」的概念區分為例
第一節 「行動」和「行為」之間的概念區分
第二節 概念區分對於哲學研究有重要意義
第三節 反對概念區分也離不開概念區分
第四節 結論:大問題和小細節之間的反思平衡
第四章 學派溝通:從「粗糙原料」到「融貫整體」
第一節 普遍主義的預設
第二節 雙重結構的范式
第三節 三個向度的旨趣
第四節 結論:后形而上學時代的宏大敘事
第三篇 理論問題
第五章 真理論:真理的認可問題與真理的意義問題和標准問題
第一節 從金岳霖談起:真理論是否僅僅討論真的意義問題和真的標准問題
第二節 對實踐標准的分析:有必要進一步提出真理的認可問題
第三節 對真理的認可問題的回答:哲學史上的共識論(和約定論)
第四節 「基於理由的共識」:共識論如何同其他真理觀並行不悖
第五節 結論:從作為技術活動的實踐到作為交往活動的實踐
第六章 規則論:批判理論的規范基礎
第一節 「遵守規則」的含義
第二節 「規則意識」產生的條件
第三節 規則正當性的根據
第四節 規則問題與批判理論
第四篇 從商談理論到政治哲學
第七章 「事實」與「規范」
第一節 事實與規范之間關系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事實與規范之間關系的幾種類型
第三節 法律的「有效性」與「事實性」
第四節 法律的「正當性」來自「合法律性」何以可能
第五節 商談的民主理論:法治和民主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六節 程序主義法律范式:「人權」和「人民主權」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七節 哈貝馬斯政治和法的理論的特殊語境和普遍主張
第八章 科學與民主
第一節 杜威的科學觀和民主觀
第二節 杜威論科學和民主的關系
第三節 哈貝馬斯論如何協調科學與民主
第四節 結論:低調的哲學觀和高調的哲學家觀
第九章 政治與文化
第一節 現代社會的「集體認同是做成的,而不是現成的」
第二節 「做成」現代集體認同的關鍵:政治文化
第三節 兩種政治文化觀:「以政治方式形成的文化」和「與政治物相關的文化」
第四節 把政治文化理解為「以政治方式形成的文化」的重要性
第五節 培育「自由的政治文化」的幾個因素
第十章 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
第一節 交往理性觀念:公私划界問題是一個公共問題
第二節 女性主義參與公共討論現實地解構了傳統的公私界限
第三節 從文學公共領域到現代大學:培養公共討論之理性主體的公共領域
第十一章 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新左派」和「自由主義」的一個共同盲區
第二節 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社會建制
第三節 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思想理念
第四節 結論:社會主義對自由主義的積極揚棄
第五篇 從政治哲學到歷史哲學
第十二章 多元主義與普遍主義
第一節 康德與普遍主義:「絕對命令」與「商談原則」
第二節 羅爾斯與正義原則:「理性選擇」與「合理交往」
第三節 泰勒與「承認斗爭」:文化整合與政治整合
第四節 施密特與國際政治:「人民」與「人類」
第十三章 意識形態批判與全球正義建構
第一節 普遍主義:對話的還是獨白的
第二節 自由主義:世界主義的還是民族主義的
第三節 對話普遍主義:實際的還是虛擬的
第四節 意識形態批判:認知的還是規范的
第十四章 歷史與道德
第一節 康德:對進步的樂觀信念是一種道德義務
第二節 波普爾:實證主義基礎上的康德主義
第三節 哈貝馬斯:語用學轉向以后的康德主義
第四節 結論:后形而上學時代和全球化時代中人的歷史責任
第十五章 內在與超越
第一節 中國文化傳統:「超越性」的內在化
第二節 杜威:「宗教性」概念的自然主義理解
第三節 哈貝馬斯:「在自然主義和宗教之間」
第四節 結論:內在於實踐的批判
附錄 「學習」與「批判」———為哈貝馬斯八十壽辰而寫
主題詞索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