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於作者二十余年的制片經驗,全面總結梳理了美國獨立電影制片管理工業化的規范流程,是一本關於不同規模、類型影片制作的實用工具書。
全書有體系有步驟地講解了如何在劇本策划階段兼顧藝術創作和市場前景,合理分配有限的資金和時間,高效周全地勘察場地、招募劇組、安排攝制日程,成片之后有策略有計划地宣傳發行,靠創意來回收成本、實現盈利並參投電影節。此外,作者列出了制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與陷阱,收錄了大量一線訪談,可以作為查驗制片工作各環節的索引。
在國內電影市場高速發展、影視行業分工細化、中外合作愈加緊密的大環境下,書中介紹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項目融資方式、保險機制、稅務激勵政策、完片擔保體系和工會勞動制度,皆可為國內電影行業發展帶來有益的啟示。隨書所附的案例分析、參考資料、表格模板等,則可以為同類影視項目的實際操作提供寶貴的借鑒。
莫琳•A•瑞安(Maureen A. Ryan),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系教師,現為創意制片管理專業項目主任,並在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教授制片基礎,在世界范圍內舉辦講座和大師班課程。瑞安具有二十余年的制片經驗,參與過的項目包括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商業廣告、MTV等。由她擔任制片的影視作品,如《威斯康星死亡旅程》(Wisconsin Death
Trip,1999)、《走鋼絲的人》(Man on Wire,2008)、《投彈手》(Bomber,2009)等,榮獲奧斯卡金像獎、聖丹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美國制片人協會獎、美國影評人選擇獎、紐約影評人獎、洛杉磯影評人獎等多項大獎。另著有《影視預算制作》(Film & Video Budgets,6e)。 馬瑞青(Alex Ruiqing
Ma),旅美電影人,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創意制片管理碩士,在學期間為美國制片人協會學生會員。其制片作品橫跨亞洲、美洲、中東等地,導演作品曾入圍美國學生艾美獎、達拉斯影像展等,並受邀參加柏林電影節東京達人營、韓國富川電影節奇幻電影學院、貝塔斯曼傳媒集團柏林達人營等活動。近期擔任制片人的最新電影短片作品由聖丹斯電影節最佳攝影迭戈•希梅內斯任攝影指導,原聖丹斯電影節聯席主席妮可•基美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