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先生(1884-1957年),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一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中國通史、斷代史、社會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學術史、史學史、歷史研究法、史籍讀法、文學史、文字學等方面均有大量著述,其治學范圍之廣、規模之大、著述之豐富,在近現代史學家中是罕見的。
《中國文化思想史十六講》分為「中國文化史六講」和「中國政治思想史十講」兩部分,是呂思勉先生的精華之作。
「中國文化史六講」是呂思勉先生在江蘇省立常州中學授課時的講稿。以婚姻族制、戶籍階級、財產制度、農工商業、衣食居處、交通通信六個專題,涵蓋了中國古代社會史的主要面貌。作者對傳統典籍做過系統而深入的研讀,史料上爛熟於胸,研究上又善於「貫串全史,觀其會通」,故而對中國文化史的敘述,娓娓道來,如數家珍,且能探其源流,詳其變遷,給人以系統的歷史知識。
「中國政治思想史十講」是1935年呂思勉先生在上海光華大學的演講。作者以獨到的眼光,首先對中國政治思想史作了時期與派別的划分,進而對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論斷,新穎獨特,富有啟發性。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以《秦漢史》為代表的四部斷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