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龍共舞》是英國人庄士敦眾多關於中國的著述之一。全書以極其簡潔的文字敘述了英國獅和中國龍在華北相遇的歷史、英國獅在中國龍領地的作為,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和值得探討的空間;生動地敘說威海衛的「歷史、民間傳說、宗教活動和社會習俗」,把威海衛的鄉土社會、宗教信仰、民間習俗當做中國社會運行機制的縮影予以深入細致考察,並與世界各地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進行比較,較充分地闡述了人類進化的共通性,多角度評說儒家文化祖先崇拜是「中國社會大廈的基石」。
作者尊崇儒學,甚至不惜筆墨為儒學創始人孔子的一些缺點辯護,多方論證基督教並不比儒學高明,極力反對用基督教文化改造中國民眾信仰,可謂是近代來華西人中的「另類」。盡管書中許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評判、中國社會未來發展道路的見解多有商榷余地,但即使今天看來,也不失其有益的借鑒意義。
庄士敦(1874年10月13日—1938年3月6日),英國人。他是「辛亥革命」之后,惟一進入小朝廷的帝后生活之中,並在紫禁城中生活過的外國人,也是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庄士敦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1898年赴中國,在華生活工作三十多年,醉心於中國文化的研究,后成為著名漢學家。1919年,庄士敦應邀至紫禁城擔任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英語、數學、地理等學科的老師,備受溥儀的敬重,師生情誼深厚。1930年返回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其間,庄士敦指導過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庄士敦著述頗豐,代表作有《從北京到瓦城》《佛教中國》《佛教徒的中國》《威海衛獅龍共存》《儒教與近代中國》《中國戲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