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用現代科學觀點,面向廣大讀者,通俗講解墨學研究史和墨學精華,包含墨家的邏輯學、哲學、科學和人文學,文字流暢,可讀性強,是作者近年在海峽兩岸高校和機關演講墨學的錄音整理稿。
孫中原(1938—
),1960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研究生學歷。1961—1964年師從中國科學院汪奠基、沈有鼎,專攻中國古代文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中國邏輯學會原副會長,台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諸子百家、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著作有《中華大典·哲學典·諸子百家分典》、《墨學通論》、《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后學》、《墨子鑒賞辭典》、《墨子今注今譯》、《墨學與現代文化》和《墨翟與〈墨子〉》等30余部。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目錄
第一講泰山紅日映彩霞,神州大地育精英:先秦墨學
第一節泰山巍峨草蔥蘢,時勢磨礪哲人興:墨子
第二節法夏崇禹墨者道,學如染絲塑人生:墨家
第三節墨者著述眾篇連,光焰萬丈用無窮:《墨子》
第四節墨家學說創新意,儒墨相反亦相成:墨學
第二講漫漫長夜墨學在,否極泰來劫后興:秦后墨學
第一節雜家兼墨創新意,千金巨著留墨影:呂氏論墨
第二節隱逸精英注《墨辯》,興微繼絕辟蹊徑:魯勝論墨
第三節研核詮釋用思盡,曠代盛業寄新星:孫氏論墨
第三講推陳出新現代化,碩果累累攀高峰:現代墨學
第一節登高凌頂舉新旗,新作迭出樹典型:梁氏論墨
第二節先秦名學推新著,比較研究啟新程:胡氏論墨
第三節奇人奇書有新解,創造詮釋范式更:沈氏論墨
第四講談話辯論成專業,墨家辯學有系統:邏輯學
第一節譬侔援推巧論證,止式論證有規程:推理論
第二節中國焉能無概念,墨家概念理論豐:概念論
第三節語句命題信而當,假言模態探分明:命題論
第四節彼止於彼此止此,是非二值當者勝:規律論
第五講古代哲理稱獨到,優秀文化樹典型:哲學
第一節杞國無事憂天傾,無有天陷是回應:世界觀
第二節認知理論越前賢,同類同情意物同:認識論
第三節同異交得仿有無,兩而勿偏費權衡:方法論
第六講求故明法講理性,求真務實重實證:科學精神
第一節巧傳求故成科學,明法循理講理性:科學形成機制
第二節摹略萬物求真實,科學義理講實證:科學評價標准
第七講超越神文入人文,人文學術理論精:人文學
第一節天地萬物人最靈,改造世界靠勞動:經濟學
第二節居處言語皆尚賢,治國更需任賢能:政治學
第三節兼愛交利創新說,理想現實有不同:倫理學
第一節泰山巍峨草蔥蘢,時勢磨礪哲人興:墨子
第二節法夏崇禹墨者道,學如染絲塑人生:墨家
第三節墨者著述眾篇連,光焰萬丈用無窮:《墨子》
第四節墨家學說創新意,儒墨相反亦相成:墨學
第二講漫漫長夜墨學在,否極泰來劫后興:秦后墨學
第一節雜家兼墨創新意,千金巨著留墨影:呂氏論墨
第二節隱逸精英注《墨辯》,興微繼絕辟蹊徑:魯勝論墨
第三節研核詮釋用思盡,曠代盛業寄新星:孫氏論墨
第三講推陳出新現代化,碩果累累攀高峰:現代墨學
第一節登高凌頂舉新旗,新作迭出樹典型:梁氏論墨
第二節先秦名學推新著,比較研究啟新程:胡氏論墨
第三節奇人奇書有新解,創造詮釋范式更:沈氏論墨
第四講談話辯論成專業,墨家辯學有系統:邏輯學
第一節譬侔援推巧論證,止式論證有規程:推理論
第二節中國焉能無概念,墨家概念理論豐:概念論
第三節語句命題信而當,假言模態探分明:命題論
第四節彼止於彼此止此,是非二值當者勝:規律論
第五講古代哲理稱獨到,優秀文化樹典型:哲學
第一節杞國無事憂天傾,無有天陷是回應:世界觀
第二節認知理論越前賢,同類同情意物同:認識論
第三節同異交得仿有無,兩而勿偏費權衡:方法論
第六講求故明法講理性,求真務實重實證:科學精神
第一節巧傳求故成科學,明法循理講理性:科學形成機制
第二節摹略萬物求真實,科學義理講實證:科學評價標准
第七講超越神文入人文,人文學術理論精:人文學
第一節天地萬物人最靈,改造世界靠勞動:經濟學
第二節居處言語皆尚賢,治國更需任賢能:政治學
第三節兼愛交利創新說,理想現實有不同:倫理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