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情感變化無常、難以持久,但卻構成了我們的日常體驗,主導着我們的決策。如何將個性與情感化因素融入設計,從而提高用戶參與度、忠誠度及滿意度呢?本書內容緊扣「4W1H」來探討情感化設計的要素及規則,並通過大量的現實例證來闡述情感化設計在產品、界面、應用等諸多設計領域內的運用,同時還介紹了A.C.T模型,一種有意觸發情感反應的設計架構。
目錄
第1章 為何要為情感而設計 1
1.1 可用性、易用性和滿意度 1
1.2 情感、個性和意義 4
1.2.1 為情感而設計的五個原因 5
1.2.2 創造意義 12
1.3 結論 14
1.4 參考文獻 14
第2章 何謂情感 16
2.1 了解情感 17
2.1.1 體驗情感 18
2.1.2 表達情感 18
2.1.3 心理模式 19
2.2 情感的生理學剖析及其影響 21
2.2.1 情感的兩方面:有意識和無意識 22
2.2.2 情感起源於大腦的不同部位 24
2.2.3 情感使身心結合 27
2.2.4 情感、注意力和信息 34
2.2.5 情感有助於達到「心流」狀態 36
2.2.6 情感、積極性和意向 38
2.2.7 情感、情緒、感情和個性特征 40
2.3 結論 42
2.4 參考文獻 42
第3章 在何時為情感而設計 45
3.1 通過心流狀態衡量成功 46
3.1.1 目標和意義 47
3.1.2 關聯和意義 48
3.1.3 情感狀態、情感價值和意義 48
3.2 注意力和心流狀態 49
3.2.1 目標和注意力 50
3.2.2 定義注意力 50
3.2.3 注意力的類型 51
3.2.4 衡量注意力 53
3.2.5 注意力的局限 53
3.3 感官和注意力 55
3.3.1 觸覺(觸摸) 55
3.3.2 視覺 56
3.3.3 聽覺 57
3.4 情感、注意力和行為 58
3.4.1 情感和注意力 58
3.4.2 情感和行為 59
3.4.3 積極性和喚醒 61
3.5 情感和心流狀態 63
3.6 結論 70
3.7 參考文獻 71
第4章 情感設計的應用場合 74
4.1 產品的個性 74
4.1.1 個性和身份 75
4.1.2 感知情感和個性 76
4.2 審美和互動 76
4.3 情感反應、情感體驗和情感關系 78
4.3.1 情感設計模型 80
4.3.2 我是怎樣愛的 83
4.3.3 愛的類型 86
4.3.4 三種大腦,三個層次 88
4.4 個性特征與設計 89
4.5 性別和模式化觀念 96
4.5.1 男性和女性 98
4.5.2 產品中的性別問題 99
4.6 情感和個性的演變 100
4.6.1 自然界中的主導地位 101
4.6.2 主導和友好 102
4.6.3 主導還是順從 103
4.6.4 友好還是不友好 104
4.6.5 線條也有感情 105
4.6.6 顏色的影響 106
4.6.7 個性互補更相吸 107
4.6.8 適宜的產品個性 109
4.7 結論 109
4.8 參考文獻 110
第5章 怎樣為情感而設計 113
5.1 設計關系 113
5.2 迅速理解術語 114
5.2.1 有吸引力的審美特性激發激情 114
5.2.2 易用的互動建立親密感 115
5.2.3 實用的功能讓人投入 116
5.3 A.C.T.模型 116
5.3.1 吸引 119
5.3.2 會話 119
5.3.3 交易 120
5.3.4 通過A.C.T.說服別人 120
5.4 使用A.C.T.模型 121
5.4.1 了解用戶 122
5.4.2 定義設計目標 123
5.5 了解情感的維度 124
5.6 我要設計哪一種個性 128
5.6.1 性別與個性 129
5.6.2 通過自解釋性傳達情感 130
5.7 A.C.T.准則 131
5.7.1 吸引 131
5.7.2 會話 142
5.7.3 交易 149
5.8 結論 150
5.9 參考文獻 152
第6章 專訪和案例研究 154
6.1 專訪 154
6.1.1 帕特里克·W.喬丹專訪 154
6.1.2 參考文獻 157
6.1.3 斯蒂芬·P.安德森專訪 157
6.1.4 參考文獻 162
6.1.5 阿倫·沃爾特專訪 162
6.1.6 參考文獻 168
6.1.7 崔西·邁因納關於滿意度工具包的專訪 168
6.1.8 參考文獻 171
6.1.9 馬可·范·豪特關於萊姆工具的專訪 171
6.1.10 參考文獻 175
6.2 案例研究 175
6.2.1 WindowsPhone7Metro用戶界面基准設計 175
6.2.2 PICO?的情感因素 180
6.2.3 結論 184
商標 185
索引 187
1.1 可用性、易用性和滿意度 1
1.2 情感、個性和意義 4
1.2.1 為情感而設計的五個原因 5
1.2.2 創造意義 12
1.3 結論 14
1.4 參考文獻 14
第2章 何謂情感 16
2.1 了解情感 17
2.1.1 體驗情感 18
2.1.2 表達情感 18
2.1.3 心理模式 19
2.2 情感的生理學剖析及其影響 21
2.2.1 情感的兩方面:有意識和無意識 22
2.2.2 情感起源於大腦的不同部位 24
2.2.3 情感使身心結合 27
2.2.4 情感、注意力和信息 34
2.2.5 情感有助於達到「心流」狀態 36
2.2.6 情感、積極性和意向 38
2.2.7 情感、情緒、感情和個性特征 40
2.3 結論 42
2.4 參考文獻 42
第3章 在何時為情感而設計 45
3.1 通過心流狀態衡量成功 46
3.1.1 目標和意義 47
3.1.2 關聯和意義 48
3.1.3 情感狀態、情感價值和意義 48
3.2 注意力和心流狀態 49
3.2.1 目標和注意力 50
3.2.2 定義注意力 50
3.2.3 注意力的類型 51
3.2.4 衡量注意力 53
3.2.5 注意力的局限 53
3.3 感官和注意力 55
3.3.1 觸覺(觸摸) 55
3.3.2 視覺 56
3.3.3 聽覺 57
3.4 情感、注意力和行為 58
3.4.1 情感和注意力 58
3.4.2 情感和行為 59
3.4.3 積極性和喚醒 61
3.5 情感和心流狀態 63
3.6 結論 70
3.7 參考文獻 71
第4章 情感設計的應用場合 74
4.1 產品的個性 74
4.1.1 個性和身份 75
4.1.2 感知情感和個性 76
4.2 審美和互動 76
4.3 情感反應、情感體驗和情感關系 78
4.3.1 情感設計模型 80
4.3.2 我是怎樣愛的 83
4.3.3 愛的類型 86
4.3.4 三種大腦,三個層次 88
4.4 個性特征與設計 89
4.5 性別和模式化觀念 96
4.5.1 男性和女性 98
4.5.2 產品中的性別問題 99
4.6 情感和個性的演變 100
4.6.1 自然界中的主導地位 101
4.6.2 主導和友好 102
4.6.3 主導還是順從 103
4.6.4 友好還是不友好 104
4.6.5 線條也有感情 105
4.6.6 顏色的影響 106
4.6.7 個性互補更相吸 107
4.6.8 適宜的產品個性 109
4.7 結論 109
4.8 參考文獻 110
第5章 怎樣為情感而設計 113
5.1 設計關系 113
5.2 迅速理解術語 114
5.2.1 有吸引力的審美特性激發激情 114
5.2.2 易用的互動建立親密感 115
5.2.3 實用的功能讓人投入 116
5.3 A.C.T.模型 116
5.3.1 吸引 119
5.3.2 會話 119
5.3.3 交易 120
5.3.4 通過A.C.T.說服別人 120
5.4 使用A.C.T.模型 121
5.4.1 了解用戶 122
5.4.2 定義設計目標 123
5.5 了解情感的維度 124
5.6 我要設計哪一種個性 128
5.6.1 性別與個性 129
5.6.2 通過自解釋性傳達情感 130
5.7 A.C.T.准則 131
5.7.1 吸引 131
5.7.2 會話 142
5.7.3 交易 149
5.8 結論 150
5.9 參考文獻 152
第6章 專訪和案例研究 154
6.1 專訪 154
6.1.1 帕特里克·W.喬丹專訪 154
6.1.2 參考文獻 157
6.1.3 斯蒂芬·P.安德森專訪 157
6.1.4 參考文獻 162
6.1.5 阿倫·沃爾特專訪 162
6.1.6 參考文獻 168
6.1.7 崔西·邁因納關於滿意度工具包的專訪 168
6.1.8 參考文獻 171
6.1.9 馬可·范·豪特關於萊姆工具的專訪 171
6.1.10 參考文獻 175
6.2 案例研究 175
6.2.1 WindowsPhone7Metro用戶界面基准設計 175
6.2.2 PICO?的情感因素 180
6.2.3 結論 184
商標 185
索引 187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