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考察古代人文思潮、知音論審美生成、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其當下的意義。古代人文思潮,尤其是以六朝為主的中古人文思潮,是知音論審美生成的歷史背景。「知音」,是一種蘊含着人文追求的精神體驗現象,其旨歸即在由關注內心而關注價值。
知音論,則是以對文學創作的鑒賞與批評為本體論,以溝通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心靈交會、激發時代的人文精神為價值論,並格外強調讀者作用的理論體系,是古典文論中最重要的理論建樹之一。
古代人文思潮與知音論審美生成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的,前者是后者的背景和泛化對象,后者是前者的審美梳理、選擇、評價和提升。
本書的本根命意在於,以審美意識主體自覺消解科技主義、物質主義及其人為物役之災,以個體深沉獨立思考寄放浮躁思緒、平復迷亂心靈、重構精神家園,實現審美生活日常化和日常生活審美化。
目錄
序
緒論
一、本課題的研究價值
二、本課題學術研究的狀況
(一)關於「知音論」的研究現狀
(二)關於古代人文思潮的研究現狀
三、研究范圍的界定及方法
(一)古代人文思潮的界定
(二)知音與知音論的界定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中國古代文論視閾中的知音
第一節 「知音」的文論轉型及本質
一、「知音」的源起、內涵拓展及批評術語化
二、知音在其上古哲學母題中的本質考察
三、《世說新語》中反映的知音境界
第二節 「知音」介入古代文論的主體動因
一、己知:知音的意識前提
二、知音的雙向性
三、憂患:知音的動力之源
四、「知音」與修德
第三節 「知音」介入古代文論的涵養條件
一、「知音」之才
二、「知音」與學養
三、「知音」與識見
第二章 中古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第一節 孕育知音論的中古人文思潮
一、文學創作之變:文學的自覺與創作的個性化
二、文學批評之變:從人物品評到文學賞評
三、文人生活方式之變:交往、心態與「知音其難」
四、中古人文精神之變:精神承繼與形態演變考察
第二節 漢末人文思潮嬗變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漢末人文思潮對中古人文思潮的開啟
二、漢末人物評鑒與知音論的關系
第三節 魏晉人文思潮發展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建安風骨與知音
二、正始之音與知音
第四節 西晉人文思潮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文學思潮:西晉文學雅化對知音論審美生成的澤溉
二、文學創作:以陸機詩文創作為代表的太康詩風對知音論的開拓
三、文學批評:西晉文論家對知音論審美生成的理論貢獻
第五節 東晉人文思潮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文學創作:東晉游仙、玄言、蘭亭、田園詩作與知音論的開掘
二、文學思潮:東晉品藻清談中的山水審美意識對知音心態的建構
三、文人交往:東晉清談中的知音對話與交流
第六節 南朝人文思潮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文學創作:南朝詩文創作對知音論的奠基與拓展
二、文學批評:南朝文論對知音論的審美建構
三、文人交往:南朝文人之間的知音交流
第三章 知音論的審美內涵和體系
第一節 古代知音論的導出
第二節 劉勰《文心雕龍 知音》篇中的知音論
一、音實難知與知實難逢:知音其難的原因
二、「博觀」與「六觀」:音實可知亦能知及方法路徑
三、「入情」與「見心」:知音的階段與結果
第三節 劉勰《文心雕龍》所營構的知音論體系
第四節 古代知音體系論
一、鑒賞與批評:知音論體系的方法本體論
二、追尋「最好讀者」:古典文藝理論中的讀者中心論
三、以人文精神為鵠的:知音論體系的人文價值論
四、小結:古代知音論體系
第四章 知音論審美生成與古代人文思潮的關系探析
第一節 古代人文思潮涌動發展促成了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古代儒道思潮的發展建構了知音論的道本價值觀
二、古代氣論思潮的發展建構了知音論的氣本價值觀
三、古代心論思潮的發展建構了知音論的心本價值觀
四、古代天人合一思潮發展建構了道和、氣和、心和的知音論
第二節 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的梳理、選擇、評價、提升
一、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中文本理論的理性梳理
二、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中人文精神的自主選擇
三、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中經典闡釋的獨立評價
四、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中文學風尚的審美提升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緒論
一、本課題的研究價值
二、本課題學術研究的狀況
(一)關於「知音論」的研究現狀
(二)關於古代人文思潮的研究現狀
三、研究范圍的界定及方法
(一)古代人文思潮的界定
(二)知音與知音論的界定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中國古代文論視閾中的知音
第一節 「知音」的文論轉型及本質
一、「知音」的源起、內涵拓展及批評術語化
二、知音在其上古哲學母題中的本質考察
三、《世說新語》中反映的知音境界
第二節 「知音」介入古代文論的主體動因
一、己知:知音的意識前提
二、知音的雙向性
三、憂患:知音的動力之源
四、「知音」與修德
第三節 「知音」介入古代文論的涵養條件
一、「知音」之才
二、「知音」與學養
三、「知音」與識見
第二章 中古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第一節 孕育知音論的中古人文思潮
一、文學創作之變:文學的自覺與創作的個性化
二、文學批評之變:從人物品評到文學賞評
三、文人生活方式之變:交往、心態與「知音其難」
四、中古人文精神之變:精神承繼與形態演變考察
第二節 漢末人文思潮嬗變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漢末人文思潮對中古人文思潮的開啟
二、漢末人物評鑒與知音論的關系
第三節 魏晉人文思潮發展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建安風骨與知音
二、正始之音與知音
第四節 西晉人文思潮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文學思潮:西晉文學雅化對知音論審美生成的澤溉
二、文學創作:以陸機詩文創作為代表的太康詩風對知音論的開拓
三、文學批評:西晉文論家對知音論審美生成的理論貢獻
第五節 東晉人文思潮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文學創作:東晉游仙、玄言、蘭亭、田園詩作與知音論的開掘
二、文學思潮:東晉品藻清談中的山水審美意識對知音心態的建構
三、文人交往:東晉清談中的知音對話與交流
第六節 南朝人文思潮與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文學創作:南朝詩文創作對知音論的奠基與拓展
二、文學批評:南朝文論對知音論的審美建構
三、文人交往:南朝文人之間的知音交流
第三章 知音論的審美內涵和體系
第一節 古代知音論的導出
第二節 劉勰《文心雕龍 知音》篇中的知音論
一、音實難知與知實難逢:知音其難的原因
二、「博觀」與「六觀」:音實可知亦能知及方法路徑
三、「入情」與「見心」:知音的階段與結果
第三節 劉勰《文心雕龍》所營構的知音論體系
第四節 古代知音體系論
一、鑒賞與批評:知音論體系的方法本體論
二、追尋「最好讀者」:古典文藝理論中的讀者中心論
三、以人文精神為鵠的:知音論體系的人文價值論
四、小結:古代知音論體系
第四章 知音論審美生成與古代人文思潮的關系探析
第一節 古代人文思潮涌動發展促成了知音論的審美生成
一、古代儒道思潮的發展建構了知音論的道本價值觀
二、古代氣論思潮的發展建構了知音論的氣本價值觀
三、古代心論思潮的發展建構了知音論的心本價值觀
四、古代天人合一思潮發展建構了道和、氣和、心和的知音論
第二節 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的梳理、選擇、評價、提升
一、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中文本理論的理性梳理
二、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中人文精神的自主選擇
三、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中經典闡釋的獨立評價
四、知音論是對古代人文思潮中文學風尚的審美提升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