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史和知識社會學的視角來審視儒家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角色,及其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歷史命運。作者干春松以儒家經典的經學化、孔子的聖人化、儒家的教育選舉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來界定制度化儒家的基本形態。通過對科舉制度的廢除、現代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新的觀念體系的形成等過程的分析,揭示制度化儒家在國內社會矛盾和西方文明的全面挑戰面前,如何逐步失去了對于中國社會的控制力,從而使我們對儒家的近代命運有一種更為深入的了解。《制度化儒家及其解體(修訂版)》此次修訂,進行了重大調整,將比初版具有更大的解釋空間。
干春松,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動態》雜志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