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字源

中華字源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雅瑟 毅然 @編/著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0424127
  • ISBN13:9787510424120
  • 裝訂:平裝 / 42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讀懂中華文明歷史,感受方塊字的神奇魔力

咬文嚼字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揭開漢字緣起與變遷的神秘面紗;透視漢字中的個體存在;感悟漢字與天文的奇妙關系;體會漢字與地理的獨特牽連。

一部漢字史,就是一部中華文化變遷史;盡管外在的形態有所改變。但內在的精神一直延續至今。

  漢字獨有的文學、書法和對聯等藝術形式,得益于漢字中所蘊含的哲思以及漢字的讀音和構造,漢字廣博如此,甚至在一筆一畫間都能發生一個有趣的故事。

本書力求詳盡介紹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讓讀者在充滿趣味和智慧的語言中了解漢字,更加準確、靈活巧妙地使用這門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全面了解漢字歷史 掌握漢字運用之妙

漢字從出現至今,經歷了早期的圖畫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要求而逐漸派生出來的各種印刷字體等漫長的發展歷程。在整個發展歷程中,盡管漢字在形體上、讀音上或字義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在性質上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目錄

第一章 從蒙昧走向文明︰述說漢字的演變之路
從傳說中走來的美麗漢字
 倉頡造字
“洛河”與“河圖”
 結繩記事
 書畫同源說
歷時五千年的字體演變
 甲骨文︰殷商時代的流行體
 金文︰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篆書︰體現畫圓功夫的字體
 隸書︰從秦朝小隸程邈而來
 楷書︰一種可作模範的字體
 草書︰最簡練、隨意的字體
 行書︰把王羲之推上書聖寶座
“六書”與漢字構形
 畫出來的象形字
 用符號表義的指事字
 兩字並一字的會意字
“形”“聲”結合的形聲字
 派生出來的轉注字
 同其音借其義的假借字
漢字的現代化之路
 從古到今的漢字簡化運動
 轟轟烈烈的漢語拼音運動
 漢字緊跟時代的節拍
第二章 點畫出斯文,感受東方魔塊的魅力
 添筆退侵兵
 幼年林環巧對知府
 王筠巧對頑童
 菊妃殺女
 細雨灑輕舟
“用”變“甩”救一命
 紀曉嵐妙解“八”字謎
 討吉利話的地主
“八大王”與“四小鬼”
 害怕耳朵
 少婦巧對詩
 吳承恩題聯諷糧商
 不識“川”字真面目
 三白與三毛
 王十朋趕考
 包公巧為民除害
 休管他人瓦上霜
 嘲諷張義
 心田不正
 測字戲紈褲
 無德縣官掛匾
 秀才教子
第三章 辨字析詞。揭開漢字的多張面孔
 有“賊”形的“賦”
 我家老爺不要臉
“百無一是”與“自無一是”
 別存草草心
 買雞風波
 姓名之辯
 頭上不同,腰間各別
 狐女戲書生
 枇杷並非琵琶
 傻女婿拜壽
 媒婆巧說媒
 武則天談文論字
 一字之改看偉人
 吝嗇相伴
 敗在一撇上的戰爭
 讀錯“涪”字丟了官
 不簡單的“的”字
 拘泥于古典
 盡量通俗為好
 隨機應變
第四章 歷史人物和他們的漢字故事
“福”字為什麼倒貼
 楊修猜字
 凡鳥不是一般的鳥
 一字千金
 武則天的名字
 蘇東坡巧貶方丈
 秦觀猜謎
 國字為何少一點
 劉墉測字
 紀曉嵐妙釋“老頭子”
 珍妃巧拆“明”字
 溥儀緣何自稱“青巾”
 劉半農發明“她”字
 魯迅造“ ”字
 大帥手黑,寸土不讓
 毛澤東智解姓氏
 什麼是“雖二”
 窮人為仁主
第五章 古人對自身的認識
“人”是何物
 形影不離的“目”“面”“眉”
 從“自”到“鼻”
 有趣的“口”
“言”的由來
 人體最硬的“牙”
“心”——細雨灑輕舟
“手”成就了人類
“且”“祖”與男性生殖崇拜
“字”源于生育
 古今不同的“走”
“力”源于一種農具
“生”作何解
“死”字何來
第六章 漢字中的家庭觀念
 無豕不成“家”
 彎腰駝背的“老”
“長”——拄拐棍的長發老人
 手持斧子的“父”
 有奶便是“母”
“男”子力于田
 男子加冠即為“夫”
 主內持家的“女”
 打掃衛生的“婦”
 家女為“安”
“婚”——娶婦以昏時
 從“妻”“娶”看古代搶婚習俗
 古代女人也稱“兒”
 襁褓中的“子”
“孫”——兒子的兒子
 標記血統的“姓”
第七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口吞四口的“田”
 辛苦耕作的“農”
 從莊稼里“長”出來的“秦”
 鬼斧神工的“工”
 紡紗與“專”字的起源
“染”字上面沒有點
 尖物穿鑿即是“入”
“為”與大象的淵源
 有趣的“斤”與“斧”
“丁”原為釘子
 被“騎”偷梁換柱的“奇”
 用做商品交換的“貝”
“朋”與古代貨幣的關系
第八章 古人的衣食住行
 用來遮蔽身體的“衣”
 乘舟辦事日“服”
“巾”為何物
 從“箸”到“筷”
 原本不能吃的“豆”
 有趣的“米”
 源遠流長的“酒”
“醋”的由來
“茶”與神農氏的傳說
 魚羊合烹分外“鮮”
 人們聚居的地方叫“里”
 窗子朝北日“向”
 是誰發明了“井”
 用竹木藤條編的“門” I
“出”的妙用
 古代戰爭與“車”的發明
 不斷進步的“舟”
 乘船而行是為“前”
 讓人心驚膽戰的“災”
第九章 千年的文明,歷史的積澱
 傳說中的“年”
“卜”來自甲骨上的裂紋
 古代巫術與“示”字產生
 雙手捧起來的“共”
“書”的起源
 為什麼以“史”為鑒
“冊”——竹子做的書
 信封上為何有“緘”
 狗與“器”的產生
 王安石發明“囂”字
 朱元璋貼“福”的故事
 音樂與“樂”的產生
 王安石“用”書童
 同志為“友”
第十章 漢字中的文治武功
“皇”與“帝”的由來
“主”——燈台上的火焰
 為何要問“鼎”
 為何要逐“鹿”中原
 隋文帝為何棄“隨”
 強者為“王”
 止戈為“武”
 以車自圍是為“軍”
“我”為兵器
 舉旗前進是為“游”
“取”記錄了割耳記功的歷史
 含義豐富的“師”字
 保家衛“國”
“民”——被刺瞎左眼的奴隸
“牢”——養牲畜的圍欄
第十一章 給你一雙發現美的眼楮
“美”——頭戴羽飾的舞者
“每”——戴帽子的太太
 女人生子為“好”
“愛”由心生
 日光照射下的“白”
 人講真話是為“信”
“文”字揭示遠古紋身
“休”——樹下乘涼
 周恩來妙語解“絎”字
 有趣的“見”與“現”
“笑”——最原始的交流技巧
 一個“有”字乾坤轉
 負荷太多就會“重”
“孚”——爪下面的子
第十二章 窺探古人的世界觀
 內涵豐富的“一”
“二”與“貳”的故事
 廣受歡迎的“三”
 積畫為“四”
 錯畫為“五”
“六”原為房屋
 劃物為二是為“七”
 要得發,不離“八”
“九”——單數之至
 完美無缺的“十”
 神秘莫測的“天”
 神奇的“了”
 天大地大人也“大”
 楚楚可憐的“小”
 兩夕為“多”
“小”下加點即是“少”
 手執工具是為“左”
 石字出頭即是“右”
 談“上”論“下”
 此“中”有真意
 雙人成“比”
 排簫與“和”字由來
 一才多用的“正”
“半”——分開的牛
 右手為“又”
“是”字的由來
 口口相傳成了“古”
 山北水南是為“陰”
 山南水北是為“陽”
第十三章 古人如何看待地球上的“鄰居”
 源自圖騰崇拜的“龍”
 令人羨慕的“鳥”
“飛”來自鳥的翅膀
 強悍凶猛的“虎”
“巴”與蛇的關系
“萬”原來是蠍子
“魚”是一種吉祥物
“馬”與原始畜牧業
 老實巴交的“牛”
 性情溫順的“羊”
 細小的“毛”
第十四章 花開者謝,物故者新
 來源于粟與水稻的“禾”
“來”原來是小麥
 從“華”到“花”的演變
“不”字是一個花萼
 累累的碩“果”
 長在藤蔓上的“瓜”
 清淡高雅的“蘭”
 個個成“竹”
 興旺發達的“李”
 樹上“長”出來的“木”“本”“末”
第十五章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何為“宇”“宙”
 從“明”字看的天象研究
“旦”就是日出
“星”字的起源
 從“申”字看古人對雷電的畏懼
“雨”——下雨的愜意過程
 從“鳳”到“風”
 陽光普照、草木叢生的“春”
 儀表堂堂的“夏”
 蟋蟀叫來的“秋”
 封鎖太陽的“冬”
 從“光”字看人與火的關系
第十六章 走進滄海桑田的變幻
 從“州”字看人類對洪水的記憶
 什麼是“海”
“川”字體現古人對河流的觀察
“山”是一幅畫
 有趣的“水”
“土”與人類起源
 隨處可見的“火”
“東”與扶桑樹的傳說
 倦鳥歸巢與“西”的由來
 從打敗仗看“北”的由來
“南”與“指南車”的關系
“石”與人類的關系
 從“歷”字看中國歷法
“回”是古人對河流回旋的描述
第十七章 文字游戲中的無限樂趣
 武則天巧解“青鵝”意
 乾隆猜謎
 黃庭堅作畫解謎
 詞女之夫趙明誠
 借字謎巧破案
 巧設謎聯征婚
 紀曉嵐題字罵和坤
 祝枝山猜破唐伯虎
 兩書生巧設謎語通姓名
 伍子胥智斗老相國
 猜謎破案
 填詞制謎
 大明寺水天下無雙
 和尚猜謎
 豈有此理
 妙趣字謎
 縣城怎麼走
 姓氏趣謎
 先生趣謎考學生
 巧作謎聯諷貪官
 文必正吟詩獻“福”
 秦觀巧求婚
 駱賓王寫請帖
 絕妙好辭
 夫妻家書顯真情
 小和尚智解謎語救寺廟
 秀才救酒家
 祖孫猜謎趣事
 喜壽、米壽、白壽
 辛未狀元
 非也
第十八章 別具韻昧的拆字聯
 管他子時兒、亥時兒
 來得不是時候
 自討沒趣
 拆字妙對
 紀曉嵐巧對“岩”“枯”“柴”
 小人全仗大人遮
 紀曉嵐巧對還鄉
 拆“公局”作聯
 王爾烈對擔柴翁
 妙聯聯姻
 三兩木頭不成官
 幼年蔣燾的妙對
 不知何人害相思
 嫁潘郎,娶何女
第十九章 巧妙的諧音
 蘇東坡巧對劉貢父
 蘇東坡游西湖遭刁難
“三十六計”諷童貫
 不知“修”
 姚廣孝的妙對
 金聖嘆刑場訣別自題
 施氏食十獅
 巧畫家書報平安
 用“狗”巧對
 農家小事有奇聯
 諧音巧破案
 孔明巧借諧音氣周瑜
 父子當龜
 紀曉嵐急智應對乾隆
“連科及第”與“金榜題名”
 解縉與姐夫聯對
 彭德懷敬“梨”
 天下太貧
 一字用巧,商機無限
 後母哭子
 落地與及地
 一桶天下
 畫師巧戲西太後
 白吃又何妨
 七兩漆
 因獲“棗桃”得幸免
 巧用諧音教訓人
 心耳在這里
 狼狗之辯
 細布包柑
第二十章 咳唾成珠,鍛造文字的藝術
 四才子填空
 白姑干面
 梅蘭芳改台詞
 一個“有”字乾坤轉
 範仲淹的一字師
 王勃一字千金
 推敲
 春風又綠江南岸
 身輕一鳥過
 蘇東坡兄妹改詩
 一聯三改
 宋張弘範滅宋于此
 動詞顯心跡
“事事關心”或“事事在心”
 師出有名,戰無不勝
 平地風煙橫白鳥
 王安石改詩
 添字解圍得驢
 投詩拜謁
 真趣
“紅杏尚書”拜見“張三影”
 毛澤東的“一字師”
 病鶴如閣
 忍痛改一字
“恨”與“幸”
 爭得大裘長萬丈
 一方明月可中庭
第二十一章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戲說“臨財毋苟得”
 一個別字丟狀元
 一字一條性命
“豬八戒”看病
 薛蟠讀畫
 縣官審“親爹”
 一字送命
“季達”的兩把大“爹”
 一點萬金
 煎藥時下“錫”一塊
 讀錯字丟官
 高山滾鼓之妙
 孝子翻跟斗
 茅盾不寫潦草字
 孫日恭丟狀元
 一鉤送命
 和尚的劫難
“維民所止”和“雍正砍頭”
第二十二章 字里乾坤,筆下春秋
 哭三尼
 周總理巧解“射陽”
 白話電報的妙處
“其母之”妙改“他媽的”
 盡在不言中
 真真假假
 解縉續聯
 針鋒相對
 粗毛野獸
 啟功的妙語
《論語》中為何沒有“此”字
 自命不凡的秀才
 加“者”添“而”的魅力
 濫用“而”“了”
 高興的虛字眼
 爹滿門
 怕死將軍改對聯
 計改電文
 歐陽修巧勸宋祁
 禽獸不如
 改聯勵志
 何必問老子
 紀曉嵐的悼亡作
 石達開改對聯
 改春聯風波
 左宗棠巧對曾國藩
“衍名”的藝術
 徐文長題字
 紀曉嵐嘲諷庸醫
 林則徐改聯
 巧說“水”字
 智改標語
 南人北相
 來者不拒
第二十三章 趣說無聲的文字
 魯迅巧難出版商
 毛澤東改標點
 周恩來以嘆號反駁
 標點符號的故事
 趙樹理巧寫供詞
 樂宮只有一只腳嗎
 包公巧斷案
 雨果巧用標點寫信
 普希金的憤慨
 祝枝山寫聯罵財主
 巧斷句保全陛命
 六個標點的魅力
 千鈞之力的標點
 神奇的標點聯
 兩讀皆可的對聯
 遺產的風波
 奸吏幾欲害英雄
 糊涂縣官審案
 如此字據
 阿凡提巧斷句
 斷句成詩結佳緣
 留與不留
第二十四章 避諱字,漢字的禁區
元中生有的聖諱
從唐朝“赤鱘公”看國諱
等級森嚴的官諱
根深蒂固的家諱
避之唯恐不及的惡人諱及其他
宋代之前的文字之禍
蘇軾“烏台詩案”
朱元璋制造的文字獄
清朝文字獄
諱名趣事
 用替代字避諱
 巧媳婦巧避諱
 苟判官改姓
 非常不敢說
 改字避諱
 鐘的劫難
 幼兒機辯
附錄
 聲律啟蒙
 漢字妙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