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80後

一百年前的80後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曹鴻濤 王淨 飛廉
  •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157518
  • ISBN13:9787807157519
  • 裝訂:平裝 / 20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1911年,當那場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每個中國人命運的辛亥革命爆發時,出生于19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剛剛跨過屬于自己的而立之年。

生活于急劇動蕩的中國社會,他們既看到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亦看到了列強的強硬無理;既浸潤了中國千百年來的古老文明,又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既植根于中國廣袤的土地,又不辭辛苦遠渡重洋求新求變……他們在中國的各個領域,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他們中有享有“藥中甘草”、“翰林將軍”之稱的譚延,在宦海中不斷沉浮的黃郛,為民主立憲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宋教仁,棄文從武的蔡鍔,一生政治立場多變的湯薌銘,“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他們中還有皈依佛門的弘一大師李叔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一戰成名的《莊子》研究大家劉文典。他們中更有亂世佳人呂碧城,詩名遠播的末世才女徐蘊華,美麗強悍的女權運動先驅何震,宋氏家族的真正領袖宋靄齡。

如今,我們已經與那個英雄與天才輩出的年代相隔一百多年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彈指間逝去,白楊作柱,紅粉成灰,那些人的笑傲風雲、金戈鐵馬、千古風流,都已作塵煙散盡,只留下一串供後人追思的名字。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辛亥革命就是一個決定了一個民族存亡的歷史時刻,而一百年前的那些“80後”們,便是閃耀在這一歷史天空中的群星。雖然在一百年前,並非每個人都與那場革命發生直接關系,但辛亥革命改變了每個中國人命運,他們都是在大革命的背景下生活與成長,他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那場革命成敗的縮影。 所以《一百年前的80後》不只是一本一百年前的人物小傳,更是一百年後對辛亥革命的一次小小的反思。

僅以此書獻給辛亥革命,獻給所有的“80後”們。
 

目錄

開篇︰為何天才成群而來(代序)
政客卷︰奈何江山已唱晚
譚延□︰和氣春風生眼中
黃郛︰惟問白雲何處去
宋教仁︰海門潮正涌,我欲挽強弓
載灃︰只是近黃昏
汪精衛︰世變無窮東海涸
蔣介石︰東來志豈在封侯
行伍卷︰亂世豪杰已成夢
蔣百里︰光芒使敵膽為寒
蔡鍔︰萬里間關馬伏波
閻錫山︰一角山城萬里心
尹昌衡︰世亂誰憂國,雙淚落秋風
湯薌銘︰功過是非湯屠夫
王亞樵︰北顧延河非孤雲
文人卷︰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李叔同︰從今一擔好山河
魯迅︰怒向刀叢覓小詩
馬一浮︰白雲無盡是兒孫
劉師培︰竟是籌安會里人
周作人︰不堪故國歌禾黍
熊十力︰世間已無熊十力
黃侃︰亦莊亦諧真醇儒
錢玄同︰談笑深時風雨來
劉文典︰疾惡真推禰正平
紅顏卷︰不把雙眉斗畫長
呂碧城︰任是無情也動人
徐蘊華︰滄海月明珠有淚
何震︰美人何處隔瀟湘
宋靄齡︰苔花如米學牡丹
 

在收錄于台灣著名歷史學家王沉森先生《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一書中的《傅斯年與陳寅恪》一文開頭,王凡森先生便拋出了人類學家克羅伯的一個疑問︰為什麼天才成群地來?他所指的這個天才成群而來的時代,是19世紀90年代的中國學術界,而這個問題顯然也適用于19世紀8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1911年,當那場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每個中國人命運的辛亥革命爆發時,這批人剛剛跨過而立之年,在急劇動蕩的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英雄與亂世總是結伴而至,對于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和百姓生活來說,這真的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如今我們已經與那個英雄和天才輩出的年代相隔一百多年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彈指間逝去,白楊作柱,紅粉成灰,那些人的笑傲風雲、金戈鐵馬、千古風流,都已塵煙散盡,只留下一串供後人追思的名字。

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天問已經持續了上千年。當我們面對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不免要想起茨威格那段被引用了無數遍的名言︰“一個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地流逝而去。……它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我們有理由相信,辛亥革命就是這樣一個決定了一個民族存亡的歷史時刻,而一百年前的那些\〃80後”們,便是閃耀在這一歷史天空中的群星。

亦如茨威格所說,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1911年時,我們同樣不能忘記的是那些無謂流逝而去的漫長時光以及那些時光里無數的生命。在撰寫這部書稿的時候,我們自己常常會驚訝于這些英雄與天才的成長史,誠如李叔同對馬一浮的評價︰“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個人,生出來就讀書,而且每天讀兩本,而且讀了就會背誦,讀到馬先生的年紀,所讀的書也不及馬先生之多。”所有看過這句話的人大約都想問,那麼馬一浮是怎麼讀書的?這樣的疑問我們幾乎可以指向每一個一百年前的“80後”,或如李叔同所說是“生而知之”,或如榮格所說,這是一種被遺傳的“集體無意識”,此外,我們再也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釋。

當我們將“80後”這樣一個富有當下色彩的詞強加于宋教仁、譚延閶、蔡鍔、蔣百里、魯迅、熊十力等人頭上時,不免要引發一些相隔百年的遙遙對視與對比。如果說這樣的強加行為有一點現實意義的話,那麼套用一個流行的詞說,它是“勵志”的。他們至少讓我們看到,人類在向個人能力極限挑戰中所能達到的一個高度,雖然這種挑戰並不一定是自覺的。

同時,這不是一本一百年前的人物小傳。所有的人物命運都在圍繞辛亥革命展開,如上所述,雖然在一百年前,並非每個人都與那場革命發生直接關系,但辛亥革命改變了每個中國人的命運,他們都是在大革命的背景下生活與成長,他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那場革命成敗的縮影。從這個層面上說,這本書更是在一百年後對辛亥革命的一次小小的反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