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為了人並提升人格修養的活動,裨益於人的幸福人生並切實關照人的全面綜合素質是學校素質教育的終極價值。本書通過中外古今大學素質教育之比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是大學素質教育一個帶根本性的價值取向;大學素質教育的重點在課程教學,其課程觀必須堅持在人文引領下的綜合改革,主張素質為本、人文引領、專博結合、顯隱並重的課程設計,從而真正使受教育者在強化素質的不斷發展中走向全面,以培養和諧與協調發展的具有類主體形態特征的人。
魏飴,男,1958年生,石門縣人.教育學博士。教授。現為湖南文理學院院長;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屆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自1993年起被國務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魏飴教授有《大學素質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等八部專著出版,有《悄然勃興的休閑文學》等百余篇學術論文公開發表,有若干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文學學年鑒》等收錄。他還是國家精品課程「文藝鑒賞學」主持人;「文藝學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主持人;所主持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研究與實踐」,2006年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參與主持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現狀綜述
1.3 本研究的內容與范疇
1.4 本研究的思路、方法與價值
第二章 大學素質教育界說論
2.1 素質教育、通識教育、人文教育及文化素質教育之異同
2.2 大學素質教育的內涵、結構與特征
2.3 素質教育師本、生本與人本關系辨正
第三章 教育回歸人本與觀念變革
3.1 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人本教育
3.2 教育回歸人本剖析
3.3 素質教育呼喚人本高等教育哲學
——比讀中美兩部《高等教育哲學》
3.4 人才觀之爭:專才、通才與善於創新的人才
3.5 從「合格產品」、「用戶滿意」到人本發展的質量觀
第四章 大學素質教育之比較
4.1 中國素質教育的歷史考察
4.2 國外大學素質教育研究與實踐
4.3 中美高校素質教育三對基本關系之比較
4.4 通識教育與素質教育
4.5 縱橫比較得出的結論
第五章 課程設計與大學素質教育
5.1 素質為本,人文引領
5.2 專博結合,顯隱並重
5.3 大學素質教育課程內容的不同理念
5.4 大學素質教育課程設計的不同模式
5.5 人文課程大學語文亟待改進
第六章 大學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
6.1 對現行教育方針的檢討
6.2 將大學素質教育引向深入的幾點探索
6.3 由專門部門統籌素質教育是當務之急
6.4 真正培養具有類主體形態特征的人
結語
參考文獻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現狀綜述
1.3 本研究的內容與范疇
1.4 本研究的思路、方法與價值
第二章 大學素質教育界說論
2.1 素質教育、通識教育、人文教育及文化素質教育之異同
2.2 大學素質教育的內涵、結構與特征
2.3 素質教育師本、生本與人本關系辨正
第三章 教育回歸人本與觀念變革
3.1 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人本教育
3.2 教育回歸人本剖析
3.3 素質教育呼喚人本高等教育哲學
——比讀中美兩部《高等教育哲學》
3.4 人才觀之爭:專才、通才與善於創新的人才
3.5 從「合格產品」、「用戶滿意」到人本發展的質量觀
第四章 大學素質教育之比較
4.1 中國素質教育的歷史考察
4.2 國外大學素質教育研究與實踐
4.3 中美高校素質教育三對基本關系之比較
4.4 通識教育與素質教育
4.5 縱橫比較得出的結論
第五章 課程設計與大學素質教育
5.1 素質為本,人文引領
5.2 專博結合,顯隱並重
5.3 大學素質教育課程內容的不同理念
5.4 大學素質教育課程設計的不同模式
5.5 人文課程大學語文亟待改進
第六章 大學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
6.1 對現行教育方針的檢討
6.2 將大學素質教育引向深入的幾點探索
6.3 由專門部門統籌素質教育是當務之急
6.4 真正培養具有類主體形態特征的人
結語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