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取材於高爾基的真實成長經歷,主人公阿廖沙便是作者「我」。《童年》講述了「我」自3歲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的苦難童年,《在人間》講述了「我」11歲時被外祖父趕出家門而在社會上獨自謀生的坎坷經歷,《我的大學》講述了「我」16歲時孤身前往喀山求學卻在多所「社會大學」里幾經磨礪成長為一個知識分子的經歷。全書筆調冷峻、凝重,卻不乏幽默風趣,氣氛有些壓抑、悲傷,卻能使人看到頑強的生命力和不滅的希望。
高爾基(1868—1936),蘇聯著名作家,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高爾基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便到社會上謀生。他頑強地自學文化知識,同時積極參加革命活動。自1892年起,以「高爾基」為筆名發表作品,專心從事寫作。代表作有短篇《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散文詩《海燕之歌》,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曾沖明,又名曾聰明,湖南省邵陽市人,翻譯家。1953年至1984年任教於吉林大學,先後任俄語和英語教研室主任;1985年後任長春外語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教授。先後任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第一、二、三屆理事,吉林省外語學會第二、第三屆副理事長。主要譯作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獵人筆記》《格列佛游記》《魯濱孫漂流記》等。
序
(一)
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92年,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以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發表。在俄語中,「馬克西姆」的字面意思是「最大的」,「高爾基」的字面意思是「痛苦」,高爾基也許有意借以表達自己的人生充滿苦痛。六年後,高爾基的《隨筆與短篇小說選》出版。此後,英、法、德、西班牙等十余種的譯文版相繼問世,高爾基從此蜚聲歐洲和世界文壇。
在我那一輩人的記憶里,高爾基被譽為「無產階級的偉大作家」和」蘇維埃文學的旗手」。他那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詩《海燕之歌》,被列寧稱贊為「適應時代」的長篇小說《母親》,以及他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我國讀者最為熟悉的。《童年》發表於1913年,《在人間》發表於1916年,《我的大學》發表於1923年,正值高爾基創作精力最旺盛、人生感悟最深刻、思想修養最成熟的時期,這「三部曲」堪稱他創作高峰時期的代表作,被視為世界文學珍品。
(二)
在「三部曲」中,《童年》是「序曲」,也是最富有魅力的一部,共十三章,描寫了「我」從三歲到十一歲的孤兒生活。「我」三歲喪父,跟隨母親寄住在經濟上可以算是「小康」的外祖父家里,由聰明、善良的外祖母撫養。「在外祖父家,人與人之間相互仇恨,這種氣氛嚴重地毒害著大人,連小孩也都狂熱地卷進去了。」外祖父殘暴成性,經常打罵孩子,「我」也是在他的打罵下成長的;兩個舅舅為分家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外祖父家染坊燃起了大火,大傷元氣,半盲人格呈戈里師傅因火災而被解雇、上街討飯.外祖母的養子「小茨岡」也因兩個舅舅的「過失」而慘死,舅舅們經常虐待和毆打妻子,大舅米哈伊爾為強占房子居然帶領流氓攻擊自己的父親;表哥薩沙受繼母虐待,母親改嫁給~個比她小十歲的大學生,家庭矛盾不斷,甚至被施家暴,外祖父也因這件婚事而跟母親爭吵、打鬧,甚至無端地打了外祖母┅┅「這一家子蠢貨」演出的種種鬧劇,簡直是家常便飯。他們打了又好,好了再打,家丑外揚,「聞名」於街坊鄰居。這種愚昧、野蠻的「黑暗生活」使「我」感到非常痛苦,對「我」的毒害和影響可想而知!幸好,外祖母的撫愛、培養和教導為「我」的成長注八了積極的能量,使「我」終生受益。誠如小說所寫:「她沒來以前,我像是躲在黑暗里睡覺,但她一出現,就叫醒了我,把我領到了光明的地方。是她把我周圍的一切連成一根不斷的線,織成了五光十色的花邊。她立刻就成了我終身的朋友,一個我最貼心、最熟悉和最珍愛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的人生,使我充滿對付艱難生活的堅強力量。」
《在人間》是「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高爾基著墨最多的一部,共二十章,描寫了「我」從十二歲(滿十一歲)到十六歲(滿十五歲)在「人間」當童工的痛苦經歷。「我」十一歲喪母,外祖父家境衰落,「我」被外祖父趕到「人間」謀生。孤苦伶仃、滿身稚氣、只上過兩年小學(同時以撿破爛為生)的「我」,相繼在鞋店、表舅家當學徒,在輪船「善良」號、「彼爾姆」號上當洗碗工,後來又在聖像畫作坊當學徒,最後替表舅在承包的建築工程組里當監工。在這五年里,困難與折磨、勞累與辛苦、身體和精神上的傷痛是難以盡述的。比如剛滿十一歲的「我」,在鞋店當學徒沒多久就因熱飯燙傷雙手而住院,後在「善良」號上千了四個月受人誣陷而被食堂管事辭退,回到外祖母身邊後只得靠捕鳥賣錢養家糊口,第二次在表舅家當學徒時又因被姨婆抽打得遍體鱗傷而住院┅┅總之,這是「我」在「人間」辛苦勞累、苦悶絕望的五年,也是「我」熱愛讀書、吸取知識、獲得快樂、讀書明理、奮發上進的五年!是「我」挨打受傷、挨罵受氣、被人算計的五年,也是「我」得到一些好人庇護、關愛、指點、幫助的五年!是「我」耳聞目睹各種丑惡現象、耳濡目染各種市儈習氣的五年,也是「我」自尊自愛、抵制污濁、免於墮落的五年!
《我的大學》是「三部曲」的終篇,原文並沒有像《童年》《在人間》那樣明確地分章,譯者根據內容及內容間的行距標記,把《我的大學》分成了七章。這一部描寫了「我「自十六歲到二十歲在喀山的多所「社會大學」里奮斗的艱難歲月。「我「滿十五歲那年的秋天,在剛畢業的中學生尼古拉的鼓勵和支持下,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我」很快就覺悟到,上大學只是一種夢想。「我」身無分文,開始了在各所「社會大學」的艱難生活。「我」從尼古拉家搬到「馬魯索夫卡」大院的貧民區,與古里·普列特尼奧夫共用一個單人床,一邊在外打工糊口,一面抓緊准備功課。不久,「我」到安德烈的面包作坊當「監工」,此外還要給一些訂戶,特別是大學生們送面包,並且抓緊一切時間讀書。除了干活、讀書,「我」還常去聽大學生們對時政的辯論,並結交一些工人朋友。「我」的這些表現當然也引起了警察尼基福雷奇的關注,而「我」也有意識地跟這個老奸巨猾的警察周旋。後來,面包作坊瀕臨破產,安德烈家里遭遇變故,古里被捕,鉗工雅科夫病死,水兵圍攻妓院,織布工魯布佐夫失蹤,「我」對現實逐漸感到困惑、痛苦和絕望,乃至決定自殺。幸虧「我」自殺未遂,但從此對自己的評價大大降低。是「烏克蘭佬」羅馬斯幫助我渡過了難關。他請「我」下鄉與他開商店,辦合作社,做農民的啟蒙工作。是他讓「我」「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以人的朴素感情為我打開了通往生活的大門,他幫我挺起了胸膛」。羅馬斯是一個有思想、有經驗、有能力、有修養、有威望的地下工作領導人,但他領導的啟蒙工作還是以失敗告終。最後,羅馬斯和「我」各奔東西,「我」和另一個「社員「巴里諾夫在加爾梅克一個漁民「勞動互助組」安了身。全書到此結尾。
在《我的大學》中,「我」像許多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一樣,熱切地希望社會進步、國富民強,這不僅反映「我」當時的想法,看來也部分地代表高爾基創作並發表《我的大學》時的思想。高爾基在十月革命前後發表了以「不舍時宜的思想」為總標題的一系列政論文章,這些思想在《我的大學》里就有明顯的反映。所以,《我的大學》對了解和研究高爾基的思想以及當時的俄國社會思潮,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以其反映俄國當時社會現實的真實性和深刻性,以其弘揚真善美、鞭撻假丑惡的愛憎觀和正義感,以其平凡而偉大的人格魅力,以其高超的寫作手法,感動了一代代讀者,尤其是對青少年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真實,確切地說,藝術的真實,是自傳體小說的首要條件,甚至是它的靈魂!真人真事才能進傳記,真情實感才能動人心,真知灼見才能給人智慧,真的愛恨才能震撼心靈。「三部曲」,特別是《童年》,之所以寫得如此真實、動情、精彩,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高爾基非常熟悉里面提及的人物——首先是「我」,其次是外祖母、外祖父、母親以及其他與「我」朝夕相處的親朋好友和常打交道的人物。在此基礎上,高爾基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將生活經歷描繪成色彩斑斕的佳作,展示了他扎實的語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養,也包括他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三部曲」還部分展現了高爾基多難、多彩的人生閱歷和奮斗自強的人格魅力,充滿著對真、善、美的向往,正是因此才震撼心靈、引人深思、催人奮進。
在創作方法上,作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在寫作上的突出難點與成功之處在於:既要准確、生動地重現「我」當時的言語、舉止、神情、感情、認識.又要站在作家寫書時的思想高度,用他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來回顧、審視、評判、總結「我」當時的思想與言行,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實現藝術作品的「真、善、美」三位一體。
此外,作為描寫真人真事的傳記體小說,」三部曲」中沒有虛構離奇驚險的情節,但卻有許許多多美妙動人的片段。書里有對俄羅斯大好河山的贊美,有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散文詩,有成篇記錄下來的優美童話,有對伏爾加河兩岸風景的精細描繪,有朝霞滿天的早晨、夕陽西下的黃昏、繁星滿天的夜景,有筆墨清淡、活靈活現的人物肖像,也有濃墨重彩的場景與精心刻畫的中心人物,有三言兩語、風趣幽默的對話,也有看似淺顯、實則深邃的人生哲理。
總之,全書藝術特色鮮明,情感真摯動人,冷峻、凝重的筆下飄逸著幽默風趣,壓抑、悲傷的氛圍里涌動著力量和希望。「三部曲」不會使你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只會激勵你自強不息,奮斗進取。
曾沖明
2011年春
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92年,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以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發表。在俄語中,「馬克西姆」的字面意思是「最大的」,「高爾基」的字面意思是「痛苦」,高爾基也許有意借以表達自己的人生充滿苦痛。六年後,高爾基的《隨筆與短篇小說選》出版。此後,英、法、德、西班牙等十余種的譯文版相繼問世,高爾基從此蜚聲歐洲和世界文壇。
在我那一輩人的記憶里,高爾基被譽為「無產階級的偉大作家」和」蘇維埃文學的旗手」。他那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詩《海燕之歌》,被列寧稱贊為「適應時代」的長篇小說《母親》,以及他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我國讀者最為熟悉的。《童年》發表於1913年,《在人間》發表於1916年,《我的大學》發表於1923年,正值高爾基創作精力最旺盛、人生感悟最深刻、思想修養最成熟的時期,這「三部曲」堪稱他創作高峰時期的代表作,被視為世界文學珍品。
(二)
在「三部曲」中,《童年》是「序曲」,也是最富有魅力的一部,共十三章,描寫了「我」從三歲到十一歲的孤兒生活。「我」三歲喪父,跟隨母親寄住在經濟上可以算是「小康」的外祖父家里,由聰明、善良的外祖母撫養。「在外祖父家,人與人之間相互仇恨,這種氣氛嚴重地毒害著大人,連小孩也都狂熱地卷進去了。」外祖父殘暴成性,經常打罵孩子,「我」也是在他的打罵下成長的;兩個舅舅為分家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外祖父家染坊燃起了大火,大傷元氣,半盲人格呈戈里師傅因火災而被解雇、上街討飯.外祖母的養子「小茨岡」也因兩個舅舅的「過失」而慘死,舅舅們經常虐待和毆打妻子,大舅米哈伊爾為強占房子居然帶領流氓攻擊自己的父親;表哥薩沙受繼母虐待,母親改嫁給~個比她小十歲的大學生,家庭矛盾不斷,甚至被施家暴,外祖父也因這件婚事而跟母親爭吵、打鬧,甚至無端地打了外祖母┅┅「這一家子蠢貨」演出的種種鬧劇,簡直是家常便飯。他們打了又好,好了再打,家丑外揚,「聞名」於街坊鄰居。這種愚昧、野蠻的「黑暗生活」使「我」感到非常痛苦,對「我」的毒害和影響可想而知!幸好,外祖母的撫愛、培養和教導為「我」的成長注八了積極的能量,使「我」終生受益。誠如小說所寫:「她沒來以前,我像是躲在黑暗里睡覺,但她一出現,就叫醒了我,把我領到了光明的地方。是她把我周圍的一切連成一根不斷的線,織成了五光十色的花邊。她立刻就成了我終身的朋友,一個我最貼心、最熟悉和最珍愛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的人生,使我充滿對付艱難生活的堅強力量。」
《在人間》是「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高爾基著墨最多的一部,共二十章,描寫了「我」從十二歲(滿十一歲)到十六歲(滿十五歲)在「人間」當童工的痛苦經歷。「我」十一歲喪母,外祖父家境衰落,「我」被外祖父趕到「人間」謀生。孤苦伶仃、滿身稚氣、只上過兩年小學(同時以撿破爛為生)的「我」,相繼在鞋店、表舅家當學徒,在輪船「善良」號、「彼爾姆」號上當洗碗工,後來又在聖像畫作坊當學徒,最後替表舅在承包的建築工程組里當監工。在這五年里,困難與折磨、勞累與辛苦、身體和精神上的傷痛是難以盡述的。比如剛滿十一歲的「我」,在鞋店當學徒沒多久就因熱飯燙傷雙手而住院,後在「善良」號上千了四個月受人誣陷而被食堂管事辭退,回到外祖母身邊後只得靠捕鳥賣錢養家糊口,第二次在表舅家當學徒時又因被姨婆抽打得遍體鱗傷而住院┅┅總之,這是「我」在「人間」辛苦勞累、苦悶絕望的五年,也是「我」熱愛讀書、吸取知識、獲得快樂、讀書明理、奮發上進的五年!是「我」挨打受傷、挨罵受氣、被人算計的五年,也是「我」得到一些好人庇護、關愛、指點、幫助的五年!是「我」耳聞目睹各種丑惡現象、耳濡目染各種市儈習氣的五年,也是「我」自尊自愛、抵制污濁、免於墮落的五年!
《我的大學》是「三部曲」的終篇,原文並沒有像《童年》《在人間》那樣明確地分章,譯者根據內容及內容間的行距標記,把《我的大學》分成了七章。這一部描寫了「我「自十六歲到二十歲在喀山的多所「社會大學」里奮斗的艱難歲月。「我「滿十五歲那年的秋天,在剛畢業的中學生尼古拉的鼓勵和支持下,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我」很快就覺悟到,上大學只是一種夢想。「我」身無分文,開始了在各所「社會大學」的艱難生活。「我」從尼古拉家搬到「馬魯索夫卡」大院的貧民區,與古里·普列特尼奧夫共用一個單人床,一邊在外打工糊口,一面抓緊准備功課。不久,「我」到安德烈的面包作坊當「監工」,此外還要給一些訂戶,特別是大學生們送面包,並且抓緊一切時間讀書。除了干活、讀書,「我」還常去聽大學生們對時政的辯論,並結交一些工人朋友。「我」的這些表現當然也引起了警察尼基福雷奇的關注,而「我」也有意識地跟這個老奸巨猾的警察周旋。後來,面包作坊瀕臨破產,安德烈家里遭遇變故,古里被捕,鉗工雅科夫病死,水兵圍攻妓院,織布工魯布佐夫失蹤,「我」對現實逐漸感到困惑、痛苦和絕望,乃至決定自殺。幸虧「我」自殺未遂,但從此對自己的評價大大降低。是「烏克蘭佬」羅馬斯幫助我渡過了難關。他請「我」下鄉與他開商店,辦合作社,做農民的啟蒙工作。是他讓「我」「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以人的朴素感情為我打開了通往生活的大門,他幫我挺起了胸膛」。羅馬斯是一個有思想、有經驗、有能力、有修養、有威望的地下工作領導人,但他領導的啟蒙工作還是以失敗告終。最後,羅馬斯和「我」各奔東西,「我」和另一個「社員「巴里諾夫在加爾梅克一個漁民「勞動互助組」安了身。全書到此結尾。
在《我的大學》中,「我」像許多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一樣,熱切地希望社會進步、國富民強,這不僅反映「我」當時的想法,看來也部分地代表高爾基創作並發表《我的大學》時的思想。高爾基在十月革命前後發表了以「不舍時宜的思想」為總標題的一系列政論文章,這些思想在《我的大學》里就有明顯的反映。所以,《我的大學》對了解和研究高爾基的思想以及當時的俄國社會思潮,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以其反映俄國當時社會現實的真實性和深刻性,以其弘揚真善美、鞭撻假丑惡的愛憎觀和正義感,以其平凡而偉大的人格魅力,以其高超的寫作手法,感動了一代代讀者,尤其是對青少年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真實,確切地說,藝術的真實,是自傳體小說的首要條件,甚至是它的靈魂!真人真事才能進傳記,真情實感才能動人心,真知灼見才能給人智慧,真的愛恨才能震撼心靈。「三部曲」,特別是《童年》,之所以寫得如此真實、動情、精彩,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高爾基非常熟悉里面提及的人物——首先是「我」,其次是外祖母、外祖父、母親以及其他與「我」朝夕相處的親朋好友和常打交道的人物。在此基礎上,高爾基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將生活經歷描繪成色彩斑斕的佳作,展示了他扎實的語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養,也包括他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三部曲」還部分展現了高爾基多難、多彩的人生閱歷和奮斗自強的人格魅力,充滿著對真、善、美的向往,正是因此才震撼心靈、引人深思、催人奮進。
在創作方法上,作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在寫作上的突出難點與成功之處在於:既要准確、生動地重現「我」當時的言語、舉止、神情、感情、認識.又要站在作家寫書時的思想高度,用他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來回顧、審視、評判、總結「我」當時的思想與言行,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實現藝術作品的「真、善、美」三位一體。
此外,作為描寫真人真事的傳記體小說,」三部曲」中沒有虛構離奇驚險的情節,但卻有許許多多美妙動人的片段。書里有對俄羅斯大好河山的贊美,有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散文詩,有成篇記錄下來的優美童話,有對伏爾加河兩岸風景的精細描繪,有朝霞滿天的早晨、夕陽西下的黃昏、繁星滿天的夜景,有筆墨清淡、活靈活現的人物肖像,也有濃墨重彩的場景與精心刻畫的中心人物,有三言兩語、風趣幽默的對話,也有看似淺顯、實則深邃的人生哲理。
總之,全書藝術特色鮮明,情感真摯動人,冷峻、凝重的筆下飄逸著幽默風趣,壓抑、悲傷的氛圍里涌動著力量和希望。「三部曲」不會使你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只會激勵你自強不息,奮斗進取。
曾沖明
2011年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