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泰勒是當代西方思想界影響巨大的一位哲學家。本書中,他對現代性做了一種整體性的批判,對啟蒙傳統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肯定了現代性的諸多價值,也指出了西方現代性的種種危機。他認為要根治現代性的種種疾患,需要重新連接世俗性與超越性。
《一種解釋學的現代性話語——查爾斯‧泰勒論現代性》從泰勒批評的自然主義、排他性的人本主義開始,進入到泰勒對人類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解釋學重構,最後以泰勒的政治哲學主張以及他對世俗性問題的反思收尾。它試圖為我們呈現一位當代西方思想家的精神全貌。《一種解釋學的現代性話語——查爾斯‧泰勒論現代性》由張容南編著。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現代性問題的源起
一、現代性問題的產生
二、分裂的現代性
三、自由如何成為現代性的中心議題
四、查爾斯‧泰勒的貢獻
第二章 解釋的人類科學
一、哲學人類學
二、先驗論證
三、認同倫理學
四、本真性的理想
第三章 解釋學的社會理解
一、現代規訓社會的誕生
二、現代社會的想象
三、現代社會的隱憂
四、合法性危機與現代認同
第四章 為社群主義辯護
一、泰勒的社群主義
二、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論戰
三、承認的政治與文化多元主義
四、多重現代性
第五章 現代性往何處去
一、世俗化與現代性
二、泰勒思想中的內部張力
三、一種解釋學的現代性話語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 查爾斯‧泰勒主要著作年表
前言
第一章 現代性問題的源起
一、現代性問題的產生
二、分裂的現代性
三、自由如何成為現代性的中心議題
四、查爾斯‧泰勒的貢獻
第二章 解釋的人類科學
一、哲學人類學
二、先驗論證
三、認同倫理學
四、本真性的理想
第三章 解釋學的社會理解
一、現代規訓社會的誕生
二、現代社會的想象
三、現代社會的隱憂
四、合法性危機與現代認同
第四章 為社群主義辯護
一、泰勒的社群主義
二、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論戰
三、承認的政治與文化多元主義
四、多重現代性
第五章 現代性往何處去
一、世俗化與現代性
二、泰勒思想中的內部張力
三、一種解釋學的現代性話語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 查爾斯‧泰勒主要著作年表
序
容南的博士論文即將付梓,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容南本科就讀于南京大學哲學系,2004年因學習成績優秀而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哲學系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在清華的5年中,她博覽群書,勘于思考,對現代思想大家查爾斯‧泰勒的研究尤其精深。2006年,她赴美訪問學習。旅美期間她曾訪問過查爾斯‧泰勒。該書是她多年學思的結晶,既包含對泰勒思想的原本闡釋,又包含她自己對我們這個急速變化的生活世界的獨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泰勒對現代性做了一種整體性的批判,對啟蒙傳統進行了深入的反思。泰勒與哈貝馬斯一樣,肯定現代性的諸多價值和成果,比如平等、自由、民主、人權,也指出了現代性的種種危機。他同意哈貝馬斯的看法,認為現代性是一項未竟的事業,但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卻與哈貝馬斯完全不同。他認為要根治現代性的種種疾患,我們需要重新鏈接世俗性與超越性。基于他自身的背景,他認為只有如猶太一基督教這樣的宗教傳統才能充當現代人穩定的道德來源。如果說在哈貝馬斯或羅爾斯那里解決現代性的問題需要建立一種程序共識的話,那麼泰勒則認為我們更需要重建意義的共識。細讀容南的書,可對泰勒關于現代性的思想有較為全面的把握。
我本人也多年思考現代性及其全球性影響問題,也認為現代性既有其不朽的成就又導致了空前的危機。現代性的主要成就便是民主(抑或共和)政治。現代性所導致的空前危機則是與意義危機有內在關聯的全球性生態危機。
我們可把現代性所導致的危機區分為顯性的危機和隱性的危機。
顯性的危機就是由“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產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全球性生態危機,具體表現是全球性氣候變化、原始森林銳減、大量物種滅絕、土壤生命力退化、草原退化、環境污染,等等。許多專家指出,如果人類不改變現在的生產生活方式,則將隨著地球生物圈的總崩潰而墜入毀滅的深淵。說這種危機是顯性的,便因為它可由各種數據和事實加以說明。如果你的心智未受蒙蔽,你就可以直接看到這種危機的種種表現。
隱性的危機則是由物質主義、經濟主義和消費主義對各種超越性宗教信仰和道德理想的侵蝕而導致的意義危機。現代性所指導的制度變革、社會建構和文明建設就是現代化,就是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入朝思暮想的理想目標。最有效率的現代化過程無例外地是經濟市場化的過程。“資本的邏輯”逐漸成為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的根本“邏輯”,即經濟主義成為指導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的根本思想。迄今為止的經濟主義“版本”都是物質主義的。于是,物質主義借助制度的力量而大化流行,它幾乎對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它悄無聲息地腐蝕著所有宗教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超越性。中國現代化的曲折歷程就折射了這一側面。
古代中國社會是典型的由思想精英領導的社會,士為四民(士農工商)之首,而商居于末,許多朝代都明令規定商人不得“仕宦為吏”,故商人幾乎沒有機會影響禮樂制度的變化。
現代化不能不經過啟蒙。中國的第一波啟蒙就是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後來,救亡壓倒了啟蒙,國人陷入戰亂之中。
泰勒對現代性做了一種整體性的批判,對啟蒙傳統進行了深入的反思。泰勒與哈貝馬斯一樣,肯定現代性的諸多價值和成果,比如平等、自由、民主、人權,也指出了現代性的種種危機。他同意哈貝馬斯的看法,認為現代性是一項未竟的事業,但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卻與哈貝馬斯完全不同。他認為要根治現代性的種種疾患,我們需要重新鏈接世俗性與超越性。基于他自身的背景,他認為只有如猶太一基督教這樣的宗教傳統才能充當現代人穩定的道德來源。如果說在哈貝馬斯或羅爾斯那里解決現代性的問題需要建立一種程序共識的話,那麼泰勒則認為我們更需要重建意義的共識。細讀容南的書,可對泰勒關于現代性的思想有較為全面的把握。
我本人也多年思考現代性及其全球性影響問題,也認為現代性既有其不朽的成就又導致了空前的危機。現代性的主要成就便是民主(抑或共和)政治。現代性所導致的空前危機則是與意義危機有內在關聯的全球性生態危機。
我們可把現代性所導致的危機區分為顯性的危機和隱性的危機。
顯性的危機就是由“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產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全球性生態危機,具體表現是全球性氣候變化、原始森林銳減、大量物種滅絕、土壤生命力退化、草原退化、環境污染,等等。許多專家指出,如果人類不改變現在的生產生活方式,則將隨著地球生物圈的總崩潰而墜入毀滅的深淵。說這種危機是顯性的,便因為它可由各種數據和事實加以說明。如果你的心智未受蒙蔽,你就可以直接看到這種危機的種種表現。
隱性的危機則是由物質主義、經濟主義和消費主義對各種超越性宗教信仰和道德理想的侵蝕而導致的意義危機。現代性所指導的制度變革、社會建構和文明建設就是現代化,就是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入朝思暮想的理想目標。最有效率的現代化過程無例外地是經濟市場化的過程。“資本的邏輯”逐漸成為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的根本“邏輯”,即經濟主義成為指導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的根本思想。迄今為止的經濟主義“版本”都是物質主義的。于是,物質主義借助制度的力量而大化流行,它幾乎對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它悄無聲息地腐蝕著所有宗教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超越性。中國現代化的曲折歷程就折射了這一側面。
古代中國社會是典型的由思想精英領導的社會,士為四民(士農工商)之首,而商居于末,許多朝代都明令規定商人不得“仕宦為吏”,故商人幾乎沒有機會影響禮樂制度的變化。
現代化不能不經過啟蒙。中國的第一波啟蒙就是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後來,救亡壓倒了啟蒙,國人陷入戰亂之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