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出世,我們生活,我們一路上受苦,然後我們死去,此後永遠地被抹除。我們的存在不過是宇宙時空中的一次小小波動。難怪很多人要問:“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在本書中主張,對上述問題的正確回答是:“說到底,不為什麼。”儘管有不多的慰藉,人的境況實際上仍是一種悲劇性的困境,這種困境無人可逃,因為困境不僅在於生,也在於死。……書店裡有整片的“自助”書籍區及其他雞湯讀物,卻沒有“無力自助”區和“悲觀主義”區,因為這類思想的市場規模微乎其微。我不是在認真主張我們無力自助。我是認為存在一些事情,我們的確對之無能為力,但即使依據一種現實的悲觀看法,我們仍然可以做些事來減輕我們的困境。
一本悲觀的書最有可能慰藉到的物件,是已經有同樣看法卻因此感到孤獨或覺得自己有病的人。若能發覺有人跟自己看法相同,而且這些看法有不錯的論證來支撐,這些人或許能因此得到安慰。……無可否認,找到正確的道路很難,因為既要避免大而無當的宣言和過度修辭造成的故弄玄虛,也要避免深奧、乏味、細而又細的條分縷析。換言之,對複雜問題做出易懂、有趣而嚴格的探討,並非易事。……不過,本書的寫作確實有個目標,那就是既讓有悟性的非專業讀者能讀、能懂,又足夠嚴格,能滿足構成本書期望讀者群的另一部分人,即專業哲學家(及有志於哲學專業的讀者)。但願我取得了恰切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