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美德:道德理論研究

追尋美德:道德理論研究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出 麥金太爾認為,在啟蒙所規定的現代世界,以任何理由為任何一種道德主張辯護的努力都注定要失敗。這導致了當代世界中道德話語與實踐的空洞性;雖然道德的語言與外表還在,但實質已經不存在。道德語言的唯一用途便是控制。

這本書激發了關於美德的哲學研究,復興了傳統主義與共同體主義的思想,在道德哲學史方面挑起了有價值的爭議。《追尋美德》值得哲學家、歷史學家以及任何對道德哲學及其歷史感興趣者的重視。
 

目錄


第1章 一個令人憂慮的聯想
第2章 今日道德分歧的性質與情感主義的主張
第3章 情感主義:社會內容與社會語境
第4章 先前文化與論證道德合理性的啟蒙籌划
第5章 論證道德合理性的啟蒙籌划為什麽必定失敗
第6章 啟蒙籌划失敗的某些後果
第7章 「事實」、解釋與專門知識
第8章 社會科學中普遍概括的特性及其預言力的缺乏
第9章 尼采抑或亞里士多德?
第10章 英雄社會中的諸美德
第11章 雅典的諸美德
第12章 亞里士多德對諸美德的解說
第13章 中世紀的各種觀點與事件
第14章 諸美德的性質』
第15章 諸美德、人生的統一性與傳統概念
第16章 從諸美德到美德以及追尋美德
第17章 正義之為一種美德:變化中的各種觀念
第18章 追尋美德:尼采抑或亞里士多德,托洛茨基與聖本尼迪克特
第19章 第二版跋
參考文獻
 

本書源於對我自已早先道德哲學著作中不足之處的持續反思和對作為一個孤立獨行的探究領域的「道德哲學」觀念的日益不滿。我的許多早先著作(《倫理學簡史》,1966;《世俗化與道德變遷》,1967;《對當代自我形象的批判》,1971)的主旨是:我們必須從關於各種各樣的道德實踐、信念與觀念體系的歷史和人類學中學習。認為道德哲學家僅僅通過反思他或她及其周圍人們的所言所行就能夠研究各種道德概念——牛津的理論風格——的觀點是無益的。我找不到任何充分的理由來放棄這種信念;而移居美國又使我認識到這種理論風格即使在麻省的劍橋或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也不見得有什麽更好的作為。然而,在我肯定道德信念、實踐與觀念的多樣性與異質性的同時,我越來越清楚我正致力於評價各種不同的道德信念、實踐與觀念。例如對於不同的道德的興與衰,我給予或試圖給予某些解釋;而且,我的這些歷史的、社會學的解釋是——且不可能不是——由一種獨特的價值立場來傳達的,這一點無論對於我自己還是對於其他人都應該是明確的。更有甚者,我似乎斷言,在獨特的現代社會中,道德共同體與道德判斷的性質使得我們不再可能以一種在其他時代與地方所可能有的方式訴諸於道德的標准——並且這就是一種道德災難!然而,如果我自已的分析是正確的,那麽我又能訴諸於什麽呢?與此同時,自從我被特邀為著名的《新理論家》(The NewReasoner)雜志撰稿起,我就一直在考慮從道德上拒斥斯大林主義的根據是什麽這樣一個問題。許多人是通過重新援引自由主義的原則來拒斥斯大林主義的,因為馬克思主義就肇端於對這些原則的批判。既然我過去與現在都在不斷地接受這一批判的許多實質內容,那麽這種回答對我來說是無效的。在回應列斯澤克·柯拉柯夫斯基當時所持的觀點時,我曾這樣寫道:「人們不能通過簡單地采取斯大林主義的歷史發展觀並為之添加上自由主義的道德,而在馬克思主義的范圍內復活道德的內容。」①而且我逐漸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本身所患的嚴重且危險的道德貧困症,既是因為它背離了自由主義,同樣又是因為它承繼了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

我所得出並體現在本書中的結論是,盡管馬克思主義只是一種邊緣性的偏見,但馬克思主義的道德上的缺陷與失敗源於它——和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一樣——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獨特的現代的和現代化中的世界的精神氣質(ethcs);而恰恰是對這種精神氣質(ethos)的大部分內容的拒斥,將為我們提供一種從合理性與道德上都可辯護的立場,我們以此去判斷和行動,而且依據它去評價各種對立、異質且競相要求我們信奉的道德體系。毋庸贅言,這一激進的結論不應歸咎於愛瑞克·約翰、J.M。卡梅隆和阿蘭·瑞安,他們對我早先著作的寬宏而又公正的批評使我能夠認識到其中的許多錯誤,盡管這種認識可能尚不徹底。這個結論也不該歸咎於若干年來不斷地影響著我的那些朋友與同事,對此,我尤其要感激的是:海因茨·盧伯斯和馬克斯·瓦托夫斯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