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部名為《廣告的沒落公關的崛起》的書,在中外廣告界引起了震動。作者之一艾‧里斯為人們所熟悉,因為他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和伙伴杰克‧特勞特合作提出了“定位理論”,這一理論,是對傳統廣告觀念的一種顛覆,它強調在競爭激烈、形勢趨同的環境下,創建成功品牌的關鍵在于進入消費者心智,在消費者心智中佔據獨特的位置,在認知中創造類別的差異。從那以後,“定位理論”在廣告和市場行銷範圍內得到了廣泛和切實的運用,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為廣告從業人員津津樂道。
時隔40多年之後,“定位之父”艾‧里斯和他的女兒勞拉‧里斯再度向傳統的行銷觀念開火,在這本新書中,兩位作者直指“廣告缺乏可信度,無法創建品牌”,提出了“公關創建品牌,廣告維護品牌”的思想。他們認為︰“廣告是風,它越想努力強行進入心智,就越不可能達成目標。”因為,廣告被認為是一個強加的力量,一個不受歡迎的闖入者,人們應該抵制它。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公關在市場行銷和創建品牌中的重要性;而時至今日,像該書作者一樣,我們也有理由對廣告的作用產生出一絲懷疑。隨著廣告發布量的巨大增長,無論在傳統媒體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上,各類產品廣告正變得越來越喧囂雜亂,越來越彼此雷同,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銳利。它們中間絕大部分的信息,不再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和注意,因此也無助于產品的銷售和品牌的創建。另一方面,人們還從沃爾瑪和星巴克等品牌的快速成長得到啟示︰一個現代企業並非一定要借廣告之力,並非靠大量地發布廣告,而是采用公關策略,也同樣能夠取得驕人的業績。這些成功的事實表明,廣告不是萬應靈丹,人們應該來重新審視廣告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地迷信廣告,視之為市場行銷不可或缺的手段。
目錄
自序 打開創意之門
開篇1 誘惑
開篇2 欲望的果實
續篇1 人啊,人
續篇2 認識你自己
續篇3 那喀索斯
續篇4 長恨歌
續篇5 象征和“白日夢”
續篇6 優先的、專橫的
續篇7 言意之辨
續篇8 “我知道……但還是”
續篇9 物類最新消息
續篇10 儀式化
續篇11 時尚代碼
開篇1 誘惑
開篇2 欲望的果實
續篇1 人啊,人
續篇2 認識你自己
續篇3 那喀索斯
續篇4 長恨歌
續篇5 象征和“白日夢”
續篇6 優先的、專橫的
續篇7 言意之辨
續篇8 “我知道……但還是”
續篇9 物類最新消息
續篇10 儀式化
續篇11 時尚代碼
序
近年來,一部名為《廣告的沒落公關的崛起》的書,在中外廣告界引起了震動。作者之一艾‧里斯為人們所熟悉,因為他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和伙伴杰克‧特勞特合作提出了“定位理論”,這一理論,是對傳統廣告觀念的一種顛覆,它強調在競爭激烈、形勢趨同的環境下,創建成功品牌的關鍵在于進入消費者心智,在消費者心智中佔據獨特的位置,在認知中創造類別的差異。從那以後,“定位理論”在廣告和市場營銷範圍內得到了廣泛和切實的運用,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為廣告從業人員津津樂道。
時隔40多年之後,“定位之父”艾‧里斯和他的女兒勞拉‧里斯再度向傳統的營銷觀念開火,在這本新書中,兩位作者直指“廣告缺乏可信度,無法創建品牌”,提出了“公關創建品牌,廣告維護品牌”的思想。他們認為︰“廣告是風,它越想努力強行進入心智,就越不可能達成目標。”因為,廣告被認為是一個強加的力量,一個不受歡迎的闖入者,人們應該抵制它。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公關在市場營銷和創建品牌中的重要性;而時至今日,像該書作者一樣,我們也有理由對廣告的作用產生出一絲懷疑。隨著廣告發布量的巨大增長,無論在傳統媒體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上,各類產品廣告正變得越來越喧囂雜亂,越來越彼此雷同,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銳利。它們中間絕大部分的信息,不再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和注意,因此也無助于產品的銷售和品牌的創建。另一方面,人們還從沃爾瑪和星巴克等品牌的快速成長得到啟示︰一個現代企業並非一定要借廣告之力,並非靠大量地發布廣告,而是采用公關策略,也同樣能夠取得驕人的業績。這些成功的事實表明,廣告不是萬應靈丹,人們應該來重新審視廣告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地迷信廣告,視之為市場營銷不可或缺的手段。
從大體上說,我們應該同意艾‧里斯的觀點,尤其是當你看見今天的受眾,對某些廣告表現出深惡痛絕的樣子時,你不能不承認,它們可能是一些“糟糕”的東西,是一堆毫無價值的垃圾。如今,密密麻麻的廣告充斥著雜志、報紙的版面,枯燥乏味的說辭在熒屏上“泛濫成災”。廣告常常令觀眾避之唯恐不及,成為媒體上最不受歡迎、最容易被人唾棄的信息垃圾。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廣告的效果已經今非昔比,它不像企業或一般廣告人所預期的那樣,只要投放,就能夠對受眾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受眾的角度來看,人們對廣告態度的轉變,並不是偶然形成的。從廣告的收視情況來分析,受眾對廣告的冷漠和厭倦,不啻是向廣告界和企業敲響的一記警鐘,使我們對廣告影響力的日趨下降,不再能熟視無睹。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對艾‧里斯的觀點沒有理由不表示贊同,沒有理由不相信他所說的,“當廣告量上升後,廣告信息成了牆紙。廣告從清早到深夜都伴隨著我們。不僅是廣告量的上升帶來廣告效果的下降,重要的是廣告信息的種類也在飛速增長。”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人們對廣告不再抱有熱情,甚至表現出抵制的情緒,所表明的其實是受眾的覺醒和進步。經過媒體近幾十年的薰陶,受眾對廣告已經具有了辨別力和免疫力,他們不再像早年那樣,容易輕信廣告的說辭,容易為廣告畫面或圖片的美麗外表所迷惑。當今時代,日益成熟並變得世故和老練的消費者,不再是企業靠發布廣告就能夠被說服的人群,他們甚至會用懷疑的眼光來看待廣告,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今天,哪些固守傳統法則的廣告,盡管仍然佔據著媒體的大量篇幅和時間,但對受眾的影響已微乎其微。它們在屏幕上稍縱即逝,如過眼煙雲一般,從人們的眼前迅速消失,淹沒在信息汪洋大海的深處。用于廣告播放的經費,很大一部分被無謂地消耗掉,它們不但不能幫助企業創建品牌,甚至就連提升短期的營銷業績,有時也難以做到。廣告正面臨信任的危機。
如果對廣告的現狀還能夠保持清醒的話,我們應當看到,造成廣告沒落的原因,很大部分並不在受眾,而是在于廣告自身。幾十年來,由于奉行克勞德‧霍普金斯和羅瑟‧瑞夫斯等人提出的理論,那些在媒體上發布的廣告,盡管產品千差萬別,但在表達形式上卻呈現出相近的面貌。“獨特的銷售主張”以及“承諾,大大的承諾”等,已作為一種共性的表述,為企業或廣告人所采納。廣告漸漸地失去了鋒芒,它們沒有個性,不再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廣告成為企業花錢購買時段或版面,然後自說自話,自我吹噓的一種方式,它不再能與受眾產生交流,形成互動。大量平庸的廣告,徒有光鮮的外表,但內容卻味同嚼蠟,令人生厭,當它們成為一種趨勢時,必然會給廣告業的前程蒙上一層陰影。人們開始相信,公關比廣告更管用,尤其是在這個信息過度傳播的社會,“廣告沒有可信度”,而公關卻有。後者能夠滲透進消費者的心智,為企業創建和維護品牌。
……
時隔40多年之後,“定位之父”艾‧里斯和他的女兒勞拉‧里斯再度向傳統的營銷觀念開火,在這本新書中,兩位作者直指“廣告缺乏可信度,無法創建品牌”,提出了“公關創建品牌,廣告維護品牌”的思想。他們認為︰“廣告是風,它越想努力強行進入心智,就越不可能達成目標。”因為,廣告被認為是一個強加的力量,一個不受歡迎的闖入者,人們應該抵制它。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公關在市場營銷和創建品牌中的重要性;而時至今日,像該書作者一樣,我們也有理由對廣告的作用產生出一絲懷疑。隨著廣告發布量的巨大增長,無論在傳統媒體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上,各類產品廣告正變得越來越喧囂雜亂,越來越彼此雷同,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銳利。它們中間絕大部分的信息,不再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和注意,因此也無助于產品的銷售和品牌的創建。另一方面,人們還從沃爾瑪和星巴克等品牌的快速成長得到啟示︰一個現代企業並非一定要借廣告之力,並非靠大量地發布廣告,而是采用公關策略,也同樣能夠取得驕人的業績。這些成功的事實表明,廣告不是萬應靈丹,人們應該來重新審視廣告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地迷信廣告,視之為市場營銷不可或缺的手段。
從大體上說,我們應該同意艾‧里斯的觀點,尤其是當你看見今天的受眾,對某些廣告表現出深惡痛絕的樣子時,你不能不承認,它們可能是一些“糟糕”的東西,是一堆毫無價值的垃圾。如今,密密麻麻的廣告充斥著雜志、報紙的版面,枯燥乏味的說辭在熒屏上“泛濫成災”。廣告常常令觀眾避之唯恐不及,成為媒體上最不受歡迎、最容易被人唾棄的信息垃圾。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廣告的效果已經今非昔比,它不像企業或一般廣告人所預期的那樣,只要投放,就能夠對受眾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受眾的角度來看,人們對廣告態度的轉變,並不是偶然形成的。從廣告的收視情況來分析,受眾對廣告的冷漠和厭倦,不啻是向廣告界和企業敲響的一記警鐘,使我們對廣告影響力的日趨下降,不再能熟視無睹。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對艾‧里斯的觀點沒有理由不表示贊同,沒有理由不相信他所說的,“當廣告量上升後,廣告信息成了牆紙。廣告從清早到深夜都伴隨著我們。不僅是廣告量的上升帶來廣告效果的下降,重要的是廣告信息的種類也在飛速增長。”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人們對廣告不再抱有熱情,甚至表現出抵制的情緒,所表明的其實是受眾的覺醒和進步。經過媒體近幾十年的薰陶,受眾對廣告已經具有了辨別力和免疫力,他們不再像早年那樣,容易輕信廣告的說辭,容易為廣告畫面或圖片的美麗外表所迷惑。當今時代,日益成熟並變得世故和老練的消費者,不再是企業靠發布廣告就能夠被說服的人群,他們甚至會用懷疑的眼光來看待廣告,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今天,哪些固守傳統法則的廣告,盡管仍然佔據著媒體的大量篇幅和時間,但對受眾的影響已微乎其微。它們在屏幕上稍縱即逝,如過眼煙雲一般,從人們的眼前迅速消失,淹沒在信息汪洋大海的深處。用于廣告播放的經費,很大一部分被無謂地消耗掉,它們不但不能幫助企業創建品牌,甚至就連提升短期的營銷業績,有時也難以做到。廣告正面臨信任的危機。
如果對廣告的現狀還能夠保持清醒的話,我們應當看到,造成廣告沒落的原因,很大部分並不在受眾,而是在于廣告自身。幾十年來,由于奉行克勞德‧霍普金斯和羅瑟‧瑞夫斯等人提出的理論,那些在媒體上發布的廣告,盡管產品千差萬別,但在表達形式上卻呈現出相近的面貌。“獨特的銷售主張”以及“承諾,大大的承諾”等,已作為一種共性的表述,為企業或廣告人所采納。廣告漸漸地失去了鋒芒,它們沒有個性,不再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廣告成為企業花錢購買時段或版面,然後自說自話,自我吹噓的一種方式,它不再能與受眾產生交流,形成互動。大量平庸的廣告,徒有光鮮的外表,但內容卻味同嚼蠟,令人生厭,當它們成為一種趨勢時,必然會給廣告業的前程蒙上一層陰影。人們開始相信,公關比廣告更管用,尤其是在這個信息過度傳播的社會,“廣告沒有可信度”,而公關卻有。後者能夠滲透進消費者的心智,為企業創建和維護品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