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原名《周易文化論》,1994年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2年,上海書店出版社根據社會需要,改名《解讀周易》出版,三年之內印刷三次。在此期間,作者舟山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生、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講授《周易》,均將此書充作教材之用。目前有許多高校都開設“周易”一門課,但迄今尚無一本周易教材。《周易》是一部常讀常新的經典,每讀一遍,總會有新的啟示、新的收獲,何況面對眾多弟子窮追不舍的教?相長?多年的講授,不斷修正完善他對《周易》古經的理解。
周山,字藕生。男,1949年生,上海市崇明縣人。現任中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暨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周易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出版專著有《中國邏輯史論》、《解讀周易》等十余部。兼涉文學,發表有長篇小說《狐狸夢》、電影文學劇本《洗冤錄》、《月隨人歸》、《海妹子》等。
目錄
序言
內篇
一、發生論
1.爻畫符號源于數字
2.經卦、復卦與象形、會意文字
3.《周易》的作者及其版本
二、符號論
1.對象語言與語法語言
(一)八經卦
(二)六十四重卦
2.推理的基本規則
(一)自然遞進規則
(二)當位規則
(三)對應規則
(四)三段規則
(五)二段規則
(六)整體規則
(七)變爻規則
3.推理的幾種基本方法
(一)據象推理
(二)據辭推理
(三)象、辭結合推理
4.符號系統的三大特點
(一)形象性
(二)辯證性
(三)靈活性
三、辭論
1.邏輯價值
2.政治歷史價值
(一)關于政治權謀的卦爻辭
(二)關于軍事理論的卦爻辭
(三)關于商旅生活的卦爻辭
(四)關于婚姻習俗的卦爻辭
3.倫理價值
(一)有關行為準則與道德修養的卦爻辭
(二)有關家庭倫理、尤其夫婦關系的卦爻辭
(三)有關主從名分的卦爻辭
4.哲學價值
(一)樸素的唯物世界觀︰尊天道,重人謀
(二)關于事物內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及其互相轉化的認識
5.文學價值
(一)保留了殷代詩歌的片斷,體現了殷代詩歌創作的風格特點
(二)編織了許多寓意深刻的故事
6.美學價值
(一)對“真”的肯定,對“假”的批判
(二)對“善”的推崇,對“惡”的譴責
(三)對“美”的贊賞,對“丑”的厭惡
外篇
一、《易傳》論
1.有關《易傳》作者的困惑
(一)《易傳》成文的大致時代
(二)《易傳》作者的學派傾向
2.《易傳》在易學史上的主要貢獻
(一)開啟玄奧之門的鑰匙
(二)對事物情況之間的種種聯系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三)關于象、辭、意三者關系的分析
(四)對“道”的闡述
3.《易傳》的失誤
(一)所謂“憂患意識”的誤解
(二)關于佔筮的渲染和對後世的消極影響
二、《周易》的旁枝側葉
1.佔筮及其“決策”功能
(一)從佔筮的操作程式看牽強比附的非科學性
(二)佔筮的關鍵︰釋義
(三)佔筮的功用︰預測與固信
2.“命理哲學”及其思維方式
(一)關于“命”的早期爭論
(二)“命理”形成的兩個階段
(三)“命理哲學”的特點與危機
3.風水理論中的迷信與科學
(一)風水術的早期歷史以及與《周易》的關系
(二)風水與環境美學
(三)風水批判
釋義篇
上經
一、善知進退、自強不息的《乾》
二、追隨正道、厚德載物的《坤》
三、積聚力量、以求發展的《屯》
四、有教無類、教亦有方的《蒙》
五、等待時機、以柔克剛的《需》
六、當止則止、雖勝猶敗的《訟》
七、紀律嚴明、統帥老成的《師》
八、相親相助、寬宏無私的《比》
九、沖破阻礙、積聚力量的《小畜》
十、以禮而行、無往不利的《履》
十一、順應自然、陰陽和暢的《泰》
十二、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否》
十三、破閉塞門、通天下志的《同人》
十四、無所不有、滿而不溢的《大有》
十五、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的《謙》
十六、居安思危、樂極生悲的《豫》
十七、舍棄己見、擇善而從的《隨》
十八、革除腐敗、任用賢能的《蠱》
十九、以仁為本、恩威並重的《臨》
二十、考察民情、完善政治的《觀》
二十一、排除障礙、明察秋毫的《噬嗑》
二十二、注重實質、返璞歸真的《賁》
二十三、順應時勢、屈身避害的《剝》
二十四、聞過則改、進取有道的《復》
二十五、崇尚真實、反對虛偽的《無妄》
二十六、剛健篤實、厚積薄發的《大畜》
二十七、自力更生、取之有道的《頤》
二十八、危機四伏、獨立不懼的《大過》
二十九、化險為夷、勇往直前的《坎》
三十、火要空心、人要真心的《離》
下經
三十一、男女相感、循序漸進的《咸》
三十二、順應自然、天長地久的《恆》
三十三、屈中有伸、退亦有道的《逐》
三十四、克制自己、無往不利的《大壯》
三十五、自昭明德、積極上進的《晉》
三十六、韜光養晦、待機而動的《明夷》
三十七、男人主外、女人主內的《家人》
三十八、異中求同、委曲求全的《睽》
三十九、前進不便、反身修德的《蹇》
四十、春雷發動、萬物復蘇的《解》
四十一、損有余、益不足的《損》
四十二、損上益下、民悅無疆的《益》
四十三、發動民眾、消除邪惡的《央》
四十四、防範邪惡、惡行善用的《 》
四十五、聚集力量、開創光明的《萃》
四十六、積極有為、誠信柔進的《升》
四十七、身陷困境、徐圖解脫的《困》
四十八、任用賢能、利國利民的《井》
四十九、順乎天時、應乎民心的《革》
五十、供養賢士、破舊立新的《鼎》
五十一、戒慎恐懼、進修德業的《震》
五十二、動靜相宜、適可而止的《艮》
五十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漸》
五十四、推崇婦德、夫唱婦隨的《歸妹》
五十五、月盈則虛、盛衰無常的《豐》
五十六、流離顛沛、尋求安定的《旅》
五十七、擇善而從、如沐春風的《巽》
五十八、愉悅為先、和而不同的《兌》
五十九、抑私為公、拯救渙散的《渙》
六十、節制有度、過猶不及的《節》
六十一、溝通意志、信而不疑的《中孚》
六十二、飛鳥遺音、矯枉過正的《小過》
六十三、創業不易、守成更難的《既濟》
六十四、成即未成、生生不已的《未濟》
參考書目
後記
內篇
一、發生論
1.爻畫符號源于數字
2.經卦、復卦與象形、會意文字
3.《周易》的作者及其版本
二、符號論
1.對象語言與語法語言
(一)八經卦
(二)六十四重卦
2.推理的基本規則
(一)自然遞進規則
(二)當位規則
(三)對應規則
(四)三段規則
(五)二段規則
(六)整體規則
(七)變爻規則
3.推理的幾種基本方法
(一)據象推理
(二)據辭推理
(三)象、辭結合推理
4.符號系統的三大特點
(一)形象性
(二)辯證性
(三)靈活性
三、辭論
1.邏輯價值
2.政治歷史價值
(一)關于政治權謀的卦爻辭
(二)關于軍事理論的卦爻辭
(三)關于商旅生活的卦爻辭
(四)關于婚姻習俗的卦爻辭
3.倫理價值
(一)有關行為準則與道德修養的卦爻辭
(二)有關家庭倫理、尤其夫婦關系的卦爻辭
(三)有關主從名分的卦爻辭
4.哲學價值
(一)樸素的唯物世界觀︰尊天道,重人謀
(二)關于事物內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及其互相轉化的認識
5.文學價值
(一)保留了殷代詩歌的片斷,體現了殷代詩歌創作的風格特點
(二)編織了許多寓意深刻的故事
6.美學價值
(一)對“真”的肯定,對“假”的批判
(二)對“善”的推崇,對“惡”的譴責
(三)對“美”的贊賞,對“丑”的厭惡
外篇
一、《易傳》論
1.有關《易傳》作者的困惑
(一)《易傳》成文的大致時代
(二)《易傳》作者的學派傾向
2.《易傳》在易學史上的主要貢獻
(一)開啟玄奧之門的鑰匙
(二)對事物情況之間的種種聯系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三)關于象、辭、意三者關系的分析
(四)對“道”的闡述
3.《易傳》的失誤
(一)所謂“憂患意識”的誤解
(二)關于佔筮的渲染和對後世的消極影響
二、《周易》的旁枝側葉
1.佔筮及其“決策”功能
(一)從佔筮的操作程式看牽強比附的非科學性
(二)佔筮的關鍵︰釋義
(三)佔筮的功用︰預測與固信
2.“命理哲學”及其思維方式
(一)關于“命”的早期爭論
(二)“命理”形成的兩個階段
(三)“命理哲學”的特點與危機
3.風水理論中的迷信與科學
(一)風水術的早期歷史以及與《周易》的關系
(二)風水與環境美學
(三)風水批判
釋義篇
上經
一、善知進退、自強不息的《乾》
二、追隨正道、厚德載物的《坤》
三、積聚力量、以求發展的《屯》
四、有教無類、教亦有方的《蒙》
五、等待時機、以柔克剛的《需》
六、當止則止、雖勝猶敗的《訟》
七、紀律嚴明、統帥老成的《師》
八、相親相助、寬宏無私的《比》
九、沖破阻礙、積聚力量的《小畜》
十、以禮而行、無往不利的《履》
十一、順應自然、陰陽和暢的《泰》
十二、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否》
十三、破閉塞門、通天下志的《同人》
十四、無所不有、滿而不溢的《大有》
十五、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的《謙》
十六、居安思危、樂極生悲的《豫》
十七、舍棄己見、擇善而從的《隨》
十八、革除腐敗、任用賢能的《蠱》
十九、以仁為本、恩威並重的《臨》
二十、考察民情、完善政治的《觀》
二十一、排除障礙、明察秋毫的《噬嗑》
二十二、注重實質、返璞歸真的《賁》
二十三、順應時勢、屈身避害的《剝》
二十四、聞過則改、進取有道的《復》
二十五、崇尚真實、反對虛偽的《無妄》
二十六、剛健篤實、厚積薄發的《大畜》
二十七、自力更生、取之有道的《頤》
二十八、危機四伏、獨立不懼的《大過》
二十九、化險為夷、勇往直前的《坎》
三十、火要空心、人要真心的《離》
下經
三十一、男女相感、循序漸進的《咸》
三十二、順應自然、天長地久的《恆》
三十三、屈中有伸、退亦有道的《逐》
三十四、克制自己、無往不利的《大壯》
三十五、自昭明德、積極上進的《晉》
三十六、韜光養晦、待機而動的《明夷》
三十七、男人主外、女人主內的《家人》
三十八、異中求同、委曲求全的《睽》
三十九、前進不便、反身修德的《蹇》
四十、春雷發動、萬物復蘇的《解》
四十一、損有余、益不足的《損》
四十二、損上益下、民悅無疆的《益》
四十三、發動民眾、消除邪惡的《央》
四十四、防範邪惡、惡行善用的《 》
四十五、聚集力量、開創光明的《萃》
四十六、積極有為、誠信柔進的《升》
四十七、身陷困境、徐圖解脫的《困》
四十八、任用賢能、利國利民的《井》
四十九、順乎天時、應乎民心的《革》
五十、供養賢士、破舊立新的《鼎》
五十一、戒慎恐懼、進修德業的《震》
五十二、動靜相宜、適可而止的《艮》
五十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漸》
五十四、推崇婦德、夫唱婦隨的《歸妹》
五十五、月盈則虛、盛衰無常的《豐》
五十六、流離顛沛、尋求安定的《旅》
五十七、擇善而從、如沐春風的《巽》
五十八、愉悅為先、和而不同的《兌》
五十九、抑私為公、拯救渙散的《渙》
六十、節制有度、過猶不及的《節》
六十一、溝通意志、信而不疑的《中孚》
六十二、飛鳥遺音、矯枉過正的《小過》
六十三、創業不易、守成更難的《既濟》
六十四、成即未成、生生不已的《未濟》
參考書目
後記
序
我從事中國邏輯史研究有年,多年來一直苦苦尋找中國傳統思維方法的形成機制。20世紀80年代末,當我撇開各種舊說,用邏輯學的眼光重新審視《周易》古經時,終于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周易》無疑是華夏民族特有的一部思維工具書。作為一部規範影響華夏文化長達數千年之久的經典,《周易》的文化歷史價值是多方面的,但是它的邏輯價值理應居于首位。這一發現,使我有一種“綱舉目張”的快感,同時也為找到了中國邏輯史的起點、中國邏輯史的真正的主旋律而萬分欣喜。20世紀末,當《中國邏輯史教程》列為“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而進行修訂再版時,我提出添加“《周易》的邏輯思想”作為該教材的第一章這一建議,獲得了南開大學崔清田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何應燦教授等同道的一致贊同。我相信,《周易》作為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等著作的第一篇章,也為時不會太遠。
在進人正文之前,我想先將撰寫本書的一些主要的想法告訴讀者。
我曾經說,《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中國邏輯史的起點。然而,當我繼續前行,尋找《周易》得以產生的文化歷史背景時,又發現《周易》還有源頭。嚴格說來,《周易》只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比較完整的第一本書。在它之前,還有更古老的書籍,至少《連山》、《歸藏》就早于《周易》。《周易》的思維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它有一個醞釀、發展的長期過程。而這一個漫長的過程與我國的象形、會意文字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是同步的。《周易》符號系統是我國早期數術史的輝煌結果,因而其初始符號的起源也應從數中尋找,是自然數在特定條件下的抽象和異化。因此,《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中國邏輯史的起點這一說法,也是狹義的、相對的。
《周易》是一部幫助人們進行推理的思維工具書。當我以職業習慣、用邏輯的眼光分析《周易》的思維模式時,讀到了中國農業銀行長春管理干部學院計算機應用系尹奈先生的大作《智能邏輯初探——論(周易〉的多層次思維模式》。雖然尹先生的某些研究方法及其結論與我的想法並不一致,但是他用邏輯的眼光看待《周易》卻與我不謀而合。從事《周易》研究的學者,應該確立一個新的目標,這就是用人類文明的最新成就,解剖《周易》的思維模式,正確評價《周易》的邏輯價值。惟其如此,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周易》對華夏文化規範影響的歷史作用。當然,運用新式武器解剖舊式武器,其間有一個度的把握問題;這是一個以新剖舊的工作,不是以新換舊的過程。
《周易》由卦、爻符號與卦辭、爻辭兩部分組成。兩者雖然構成了一個整體,但是它們的文化歷史價值有著明顯的區別。卦爻符號是《周易》的主體,它由數演化而來,體現了古代先人“取象比類”這一特有推論形式的最高成就。同時,這一以八經卦為標志的符號推理系統,又成為爾後的數術學發展的主旋律。反過來,玄秘的數術又為《周易》符號系統增添了一道又一道令人目眩的神秘光環。卦辭、爻辭是《周易》的副件,它是為了說明卦爻符號而衍生出來的,其內容依卦爻符號而定。一旦離開了卦爻符號,卦辭、爻辭也就失去了豐富的內涵而變得十分干癟。只有當它們與相應的卦爻符號融為一體時,才顯得深邃而又豐富,使人生發觸類旁通的靈感與智慧。同時,卦辭、爻辭是古代先人的經驗積累,如同現在的邏輯學教科書中說明邏輯格式的例舉一樣,都是經過反復篩選藉以明象的範例。因此,這些卦辭、爻辭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周易》作者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等方面的思想和倫理道德、審美觀念等方面的價值取向。《周易》作者的智慧及其價值取向,通過歷代易學家的闡微和在各個文化領域的滲透,給予華夏子孫以廣泛深刻的思想影響和行為規範。這是卦爻符號不可能有的歷史作用。
’《易傳》是流行于世的第一次對《周易》作出解釋的著作,因而在易學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是研究《周易》時必不可少的導讀書。它有貢獻,但也有失誤。《易傳》的主要失誤有二︰一是將《周易》的樸素辯證思想誤認為憂患意識,以致後人以誤傳誤,認為《周易》是一部憂患之作。我曾經對六十四卦卦辭、爻辭中的吉凶斷語作了一個統計,發現標明凶、吝、悔、厲一類的斷語僅九十余處,而標明吉、利、無咎一類的斷語有二百數十處,亦即言吉之辭多于言凶之辭達二倍以上,其中由凶轉吉的內容尤多。由此可見,《周易》不是一部憂患之作,而是一面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重棰戰鼓。二是對佔筮的過分渲染。盡管《周易》在開始之初,是被人們作為佔筮活動中決疑解難的參考依據,但是隨著人們對《周易》的理解不斷深入,日漸脫離佔筮的程序,而直接援引卦象或卦爻辭作為決疑解難的指導參考。《左傳》、《國語》記載有二十二次筮問,其中公元前7世紀有十次,公元前6世紀有十一次,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僅一次。在公元前7世紀的十次筮問中,通過佔筮決疑解難的有九次,直接援引爻辭進行推論的僅一次,而且這次援引爻辭發生在該世紀之末的公元前603年。在公元前6世紀的十一次筮問中,通過佔筮決疑解難的有六次,直接援引卦象或卦爻辭的有五次。從這兩世紀的佔筮與援引的次數比例變化中可以看到,春秋前、後期的先人對《周易》的理解開始發生重大變化。《易傳》產生的前後一段時期,佔筮風氣更是日漸淡化,前有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後有荀子的“善為易者不佔”,對《周易》的研究,本可以從此與佔筮分道揚鑣。然而,由于《易傳》對佔筮的過分渲染,使得後世的佔筮之風又熾,還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相當完整的佔筮與命理、風水相結合的多種演算系統,使得中國的神秘文化成為一個規模和影響都很大的文化怪圈,這在一定程序上影響了易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和古代科學思維方法的健康發展。
……
在進人正文之前,我想先將撰寫本書的一些主要的想法告訴讀者。
我曾經說,《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中國邏輯史的起點。然而,當我繼續前行,尋找《周易》得以產生的文化歷史背景時,又發現《周易》還有源頭。嚴格說來,《周易》只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比較完整的第一本書。在它之前,還有更古老的書籍,至少《連山》、《歸藏》就早于《周易》。《周易》的思維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它有一個醞釀、發展的長期過程。而這一個漫長的過程與我國的象形、會意文字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是同步的。《周易》符號系統是我國早期數術史的輝煌結果,因而其初始符號的起源也應從數中尋找,是自然數在特定條件下的抽象和異化。因此,《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中國邏輯史的起點這一說法,也是狹義的、相對的。
《周易》是一部幫助人們進行推理的思維工具書。當我以職業習慣、用邏輯的眼光分析《周易》的思維模式時,讀到了中國農業銀行長春管理干部學院計算機應用系尹奈先生的大作《智能邏輯初探——論(周易〉的多層次思維模式》。雖然尹先生的某些研究方法及其結論與我的想法並不一致,但是他用邏輯的眼光看待《周易》卻與我不謀而合。從事《周易》研究的學者,應該確立一個新的目標,這就是用人類文明的最新成就,解剖《周易》的思維模式,正確評價《周易》的邏輯價值。惟其如此,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周易》對華夏文化規範影響的歷史作用。當然,運用新式武器解剖舊式武器,其間有一個度的把握問題;這是一個以新剖舊的工作,不是以新換舊的過程。
《周易》由卦、爻符號與卦辭、爻辭兩部分組成。兩者雖然構成了一個整體,但是它們的文化歷史價值有著明顯的區別。卦爻符號是《周易》的主體,它由數演化而來,體現了古代先人“取象比類”這一特有推論形式的最高成就。同時,這一以八經卦為標志的符號推理系統,又成為爾後的數術學發展的主旋律。反過來,玄秘的數術又為《周易》符號系統增添了一道又一道令人目眩的神秘光環。卦辭、爻辭是《周易》的副件,它是為了說明卦爻符號而衍生出來的,其內容依卦爻符號而定。一旦離開了卦爻符號,卦辭、爻辭也就失去了豐富的內涵而變得十分干癟。只有當它們與相應的卦爻符號融為一體時,才顯得深邃而又豐富,使人生發觸類旁通的靈感與智慧。同時,卦辭、爻辭是古代先人的經驗積累,如同現在的邏輯學教科書中說明邏輯格式的例舉一樣,都是經過反復篩選藉以明象的範例。因此,這些卦辭、爻辭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周易》作者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等方面的思想和倫理道德、審美觀念等方面的價值取向。《周易》作者的智慧及其價值取向,通過歷代易學家的闡微和在各個文化領域的滲透,給予華夏子孫以廣泛深刻的思想影響和行為規範。這是卦爻符號不可能有的歷史作用。
’《易傳》是流行于世的第一次對《周易》作出解釋的著作,因而在易學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是研究《周易》時必不可少的導讀書。它有貢獻,但也有失誤。《易傳》的主要失誤有二︰一是將《周易》的樸素辯證思想誤認為憂患意識,以致後人以誤傳誤,認為《周易》是一部憂患之作。我曾經對六十四卦卦辭、爻辭中的吉凶斷語作了一個統計,發現標明凶、吝、悔、厲一類的斷語僅九十余處,而標明吉、利、無咎一類的斷語有二百數十處,亦即言吉之辭多于言凶之辭達二倍以上,其中由凶轉吉的內容尤多。由此可見,《周易》不是一部憂患之作,而是一面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重棰戰鼓。二是對佔筮的過分渲染。盡管《周易》在開始之初,是被人們作為佔筮活動中決疑解難的參考依據,但是隨著人們對《周易》的理解不斷深入,日漸脫離佔筮的程序,而直接援引卦象或卦爻辭作為決疑解難的指導參考。《左傳》、《國語》記載有二十二次筮問,其中公元前7世紀有十次,公元前6世紀有十一次,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僅一次。在公元前7世紀的十次筮問中,通過佔筮決疑解難的有九次,直接援引爻辭進行推論的僅一次,而且這次援引爻辭發生在該世紀之末的公元前603年。在公元前6世紀的十一次筮問中,通過佔筮決疑解難的有六次,直接援引卦象或卦爻辭的有五次。從這兩世紀的佔筮與援引的次數比例變化中可以看到,春秋前、後期的先人對《周易》的理解開始發生重大變化。《易傳》產生的前後一段時期,佔筮風氣更是日漸淡化,前有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後有荀子的“善為易者不佔”,對《周易》的研究,本可以從此與佔筮分道揚鑣。然而,由于《易傳》對佔筮的過分渲染,使得後世的佔筮之風又熾,還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相當完整的佔筮與命理、風水相結合的多種演算系統,使得中國的神秘文化成為一個規模和影響都很大的文化怪圈,這在一定程序上影響了易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和古代科學思維方法的健康發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