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文化思潮(全二卷)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全二卷)
定價:768
NT $ 668
 

內容簡介

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1840~1949)這一百多年里,中國危機四伏、政局動蕩、戰亂頻仍、輿論紛擾。恰恰是在這樣的混亂局勢中,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根本性轉型。社會形態轉型了,政治體制轉型了,文化思路也同時轉型了。鴉片戰爭前那個愚昧自大、排外守舊、“嚴夷夏大防”、死守“道統”的古老中國,經過一百一十年的風吹雨打,居然會一變而成為高揚“新民主主義文化”旗幟的國度。本書系統梳理了這一重大的前所未有的文化轉型的來龍去脈,探討這一過程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從而揭示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
 

目錄

上卷
引 論
第一章 中西文化的一場遭遇戰
一 鴉片戰爭前中國自身文化發展的趨向與轉機
清代前期文化的發展及其病態
“經世致用”學風的再興
二 “制夷”一“悉夷”一“師夷”思路的
形成及其引起的文化變局
一種新的時代自覺︰必須“洞悉夷情”
打開中國文化近代化的閘門︰“師夷長技”
第二章 洋務自強運動引發的中學西學之爭
一 采西學、辦洋務、謀自強思潮之初興
洋務乍起和對外認識的新紛爭
《校廬抗議》——采西學、謀自強的宣言書
二 中西文化觀念的第一次直接交鋒
——“同文館之爭”
“師夷長技”說的付諸實踐和“變通自強”
論的形成
同文館的創立和西學教育的啟動
最高決策層的中學西學之爭
三 中西文化觀念的又一次直接交鋒
——“海防之議”
“開利源以求富”和“辦學局以育才”
關于“洋學”的再評估和再論爭
四 洋務盛衰中的“重商富民”思潮
學習西方文明重點之轉移
——“重商富民”思潮的勃起
改革經濟制度主張的提出和對洋務成效的檢討
五 洋務運動中誕生的獨特文化觀
——“中體西用”論
洋務派鼓吹的“西學中源”論及其得失短長
“中體西用”文化觀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章 為維新變法立論的康梁“新學”之興起
一 一個新學派的崛起
一種新的危機意識的形成
一種新政見︰通世界之知識,采萬國之美法
二 “新學”的淵源和“新學”的實質
“殘明遺獻思想復活”之謎
近代“西學”與康梁“新學”
康梁“新學”與今文經學
“會通中西”之意和提倡“西學”之實
“新學”崛起引發的文化大論戰
極端守舊派之“衛聖教”、“闢異端”
“中體西用”論的演化與變態
崇尚自由民主的激進文化觀的出現
守舊勢力的短暫得勢和文化復舊的窮途末路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十年文化觀念的演變
一 海外志士對西方近代文化的新觀察和對中國
固有文化的新剖析
文化觀念的劃時代更新︰民權觀念的勃興
民權觀念促成的文化自省
二 清末“新政”與如何對待西學之爭的復起
清末“新政”條件下出現的文化新局和
文化新論
為造就新國民而倡建新文化
三 革命與改良的政治論戰引發的文化觀念的
新分化和新變異
民族革命與民權革命並起對文化觀念的影響
國粹主義的興起
改良派文化觀念的轉向
民主主義文化觀念體系的創建
活躍于一時的文化虛無主義
新文化高潮的萌動
余論 漫議中國文化的近世境遇
後記
下卷
……
 

本來是想不請人作序,自己也不寫序的,以免叫讀者第一印象就覺得床上疊床、屋上架屋,望而生厭。可是書稿寫成後,決心發生動搖,重又落到序跋配套、穿靴戴帽的彀中。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本書采用了《中西體用之間》這一書名,未免有點怪模怪樣,不得不先在這里解釋幾句,告自于讀者。

“中西”也者,自然就是副題中所標明的“中西文化”的意思。用晚清通用的語言來說,是叫做“中學”和“西學”,後來才漸漸有“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類的叫法。這種借用地區方位或國別來界定不同文明系統的辦法,無疑是很不科學的。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不但有大片“西方看來是東方,東方看來卻是西方”的地區,而且還有大片“西方看來是西方,東方看來卻是東方”的球體的另半邊。歐洲現在還有些人執意把中國、日本一帶叫做“遠東”,可是聰明的中國人早已不再把西歐叫做“泰西”了。文化圈和國界並不相同,更是常識範圍內的事。多國一種文化,一國多種文化的事例,不勝枚舉。我們這本書沿用“中西文化”的稱謂,無非是遷就于約定俗成,圖個方便。

“體用”也者,則是指晚清期間,中國知識界處理中西文化關系的一種最通行的思維定式。當然,在這種定式下,發生過許多認識上的分歧,發生過許多觀念上的變化,不過,以“體用”為結合點來探討中西文化問題,卻大體上可以看作晚清七十年間中西文化觀念的基本形態,或者說晚清中西文化觀念的一種突出的時代特征。辛亥前夕,思想文化界不大使用這類用語了,但是每當論及中西文化關系時,思想深處仍往往跳不出“體用本末”的窠臼。總之,采用《中西體用之間》的書名,只是試圖以較為簡明的形式標識出晚清中西文化觀念演進的特色而已。

以上這些話,就算是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