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政治中的公民身份

現代政治中的公民身份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本書僅僅是三位作者就公民身份與現代政治之間的關系所作的一些初步探索,遠非其最終的目標。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聚焦于公民身份的研究主題,有針對性地譯介部分西方公民身份理論的經典文獻,並從歷史、理論和現實的角度對西方公民身份進行探討。我們將繼續加強與西方公民身份研究同仁的合作和對話,用西方的理論衡量中國的實踐,用中國的經驗反證西方的理論。同時,我們也將更加聚焦于中國,總結中國公民身份發展的歷史經驗、分析中國公民身份的現實狀況,並為其未來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目錄

序言:從公民身份透視現代政治
Ⅰ.現代政治概念與公民身份理論
1.卡爾‧施密特對政治概念的建構及其限度
1.1 引言:“四點一線”的論述進路
1.2 國家:民族的政治統一體
1.3 世界:國家的多元競爭體系
1.4 人:一種危險性的存在
1.5 政治:以敵友劃分為核心
1.6 結語:意義與限度
2.現代政治理路中的個體與公民
2.1 啟蒙運動的政治設計
2.2 代議制民主的妥協
2.3 現代政治的歧路
3.Citizenship的內涵檢視及其漢語語境
3.1 漢語界的諸種表述及其問題
3.2 歷史進路及其多重內涵
3.3 漢語語境的對應表述
4.當代公民身份的確良理論輪廓
4.1 公民身份的涵義變遷
4.2 公民身份的層級變化
4.3 走向公民身份的新範式
5.公民身份的當代概覽:郭忠華與恩靳‧艾辛的對話
5.1 公民身份的背景與內涵
5.2 公民身份的行為與歐洲公民身份
Ⅱ.民族主義與公民的國家認同
6.現代性、民族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導向
6.1 世族主義的多維透視
6.2 現代性與民族主義的興起
6.3 民族主義的兩種導向
7.民族主義的三種導向
7.1 民族主義的導向:來自吉登斯的問題
7.2 國家主權導向:正當性與侵略性
7.3 民族建構導向:在一體與多元之間
7.4 公民身份導向:民族主義的兩種進路
8.公民身份導向的民族主義
8.1 重新檢視民主主義的導向問題
8.2 民族主義啟蒙性的條件限制
8.3 公民身份導向下民族主義的排斥性
8.4 公民身份導向下民族主義的侵略性
9.公民身份與國家認同的雙元結構
9.1 把握懸而未決的問題與分析復雜歧義的概念
9.2 政治—法律公民身份與贊同性國家認同
9.3 文化—心理公民身份與歸屬性國家認同
9.4 以“匹配論”超越“維系論”和“切割論”
Ⅲ.共和主義與公民角色
10.塑造積極公民:共和主義的戰略性選擇
10.1 引言:如何走出共和主義的困境
10.2 公共資產與共和權利
10.3 公共領域與公共精神
10.4 共和國與愛國情懷
11.古典共和主義公民身份的發軔與傳承
11.1 公民身份及其發軔
11.2 選擇性傳承
11.3 對新共和主義的一種批評
12.現代公民的角色整合與嬗變
12.1 現代公民的角色整合
12.2 現代公民的角色嬗變
12.3 公民角色的當代境地
13.《人權宣言》的公民悖論
13.1 《人權宣言》前夕的公民悖論
13.2 《人權宣言》中的公民悖論
13.3 《人權宣言》隨後的公民悖論
13.4 公民悖論的根源及出路
Ⅳ.公民的社會權利與福利國家
14.社會權利的歷史分形與當代整合
14.1 威權主義的社會權利模式
14.2 自由資本主義的社會權利模式
14.3 福利國家的社會權利模式
14.4 社會權利的當代整合趨勢
15.德國的民族國家建設與社會權利發展
15.1 對馬歇爾—吉登斯範式的修正
15.2 俾斯麥治下的公民身份模式
15.3 社會權利優先發展的結果
15.4 結語:對馬歇爾的一種回應
16.克勞斯‧奧菲對福利國家的反思
16.1 資本主義的自我癱瘓
16.2 福利畫家的危機管理
16.3 危機管理的危機
17.社會權利的再思考:郭忠華與莫里斯‧羅奇的對話
17.1 社會權利的主導範式
17.2 社會權利與義務
17.3 社會變遷與社會權利的發展
 

公民身份既是政治實踐的基本領域,也是政治學研究的重要主題。作為表達個體在國家中的成員資格及其獲得過程的概念,公民身份無疑是透視國家與公民關系狀況的基本視角。古典時代(如斯巴達、雅典和羅馬共和國時期)對于公民奉獻、責任和認同的強調形成了公民共和主義的傳統,近代對于公民權利、平等地位和私人利益的強調則促進了公民自由主義的發展。作為連結國家與個人之間關系的紐帶,公民身份成為政治學研究中綿延千年的主線。公民身份涵義的每一次變革,反映在政治上必然是政治關系和政治制度的重大轉型。公民身份堪為政治氣候變化的晴雨表。正因為如此,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馬基雅維里、盧梭、霍布斯、洛克等所有彪炳政治學說史的思想家,無不在公民身份的理論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記︰柏拉圖強調教育在公民形成中的作用和“哲學王”的培育,亞里士多德強調公民必須成為“參加城邦政治生活輪番為統治和被統治的人們”,西塞羅強調“公民美德”對于公民身份的重要性,馬基雅維里看重“公民戰士”在公民身份中的作用,盧梭把“公意”看作是解決公民夏從與公民權利困局的出路,洛克則把“財產權”看作是一切公民身份的基礎……正因為公民身份在政治中所具有重要性以及它在歷史流變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的復雜性,美國政治學家朱迪思‧史珂拉(Judith Shklar)感嘆道︰“沒有什麼概念像‘公民身份’那樣居于政治的核心地位,也沒有哪個概念像公民身份概念那樣在歷史上那麼富于變化、在理論上那麼充滿爭議。”

如果說公民身份曾經是前現代和現代政治史上的連貫主線的話,那麼,時下,我們的世界又正迎來新的轉折——全球化時代的來臨。20世紀中後期以來,由于全球通信衛星系統的建立、覆蓋全球的互聯網的發明以及全球市場經濟的形成,全球經濟、政治和生活不斷沖破通過民族國家所形成的碎片式結構(patchwork)而變得日益“全球化”,而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則打破了世界政治中的兩極格局,為全球化時代的形成掃清了政治上的障礙。同時,全球氣候問題、性別問題、平等問題、貧富分化問題、移民問題以及恐怖主義等則成為所有民族國家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時代變遷給主要以國家(尤其是民族國家)為言說對象的公民身份提出了何種要求?公民身份又當如何調整自身以適應時代的變遷?這些問題成為所有公民身份研究者們所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英國政治學家杰勒德‧德蘭迪(Gerard Delanty)感受到了這種壓力,並指出︰“社會性質的變遷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公民身份的涵義。”同時,作為從公民身份角度探索社會和政治變遷的結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公民身份研究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這種繁榮首先體現在研究視角的拓展上,出現了大量從性別(女性公民身份)、環境(環境公民身份)、文化(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企業(企業公民身份)甚至是身體的角度來探討公民身份的成果。其次是研究範圍的上下拉升,出現了次國家公民身份(城市公民身份)、地區公民身份(尤其是歐洲公民身份),並繼續延續了世界公民身份這一古老的話題。同時,面對全球移民浪潮的出現以及由此造成的公民身份問題,除繼續關注原有的公民身份權利和義務等主題外,還出現了把關注的重心放在“公民身份爭取”這一動態過程的情形。與往昔不同,公民身份日益突破民族國家的言說邊界而與全球化時代的新主題對接在一起;與往昔一樣,公民身份繼續扮演著貫通社會與政治的橋梁,並因此而“成為社會科學討論的主要新領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