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插圖本)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插圖本)
定價:120
NT $ 104
 

內容簡介

茨威格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奧地利作家,他善于從心理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特別擅長塑造女性形象,刻畫女性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的性格,隱蔽的內在激情上。《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裹挾著無盡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淒婉動人的長信,向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本書收錄了作者的數篇代表作,是讀者了解這位中篇小說大師的最佳選擇。


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到世界各地游歷,結識羅曼‧曼蘭和羅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上世紀20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因理想破滅,與妻子雙雙自殺。代表作有小說《最初的經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危險的憐憫》以及傳記《三位大師《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等。
 

目錄

譯序
被遺忘的夢
灼人的秘密
熱帶癲狂癥患者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月光巷
恐懼
一顆心的淪亡
巧識新藝
情感的迷惘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舊書商門德爾
看不見的收藏
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象棋的故事
作者年表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出生于維也納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紡織廠主,母親是銀行家的女兒。從童年起,他就過著優渥的生活,受著良好的教育,對文學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

維也納當時是奧匈帝國的首都,這個帝國建立于1867年,到19世紀末國運式微,政治衰敗;可與此同時也是奧地利歷史上一個文學藝術的生機勃發的時期,如茨威格所說的,它“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綜合”。馬赫(1838—1911年)的哲學,弗洛伊德(1856—1939年)的精神分析學,馬勒(1860—1911年)、施特勞斯(1864—1949年)、勛伯格(1874—1951年)在音樂上贏得的世界性聲譽,建築和繪畫藝術上分離派和印象派的成就已飲譽歐洲,而文學上則是“青年維也納”的崛起。這個文學流派很快就成為奧地利和維也納文學生活的中心,它標志著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迅即贏得了青年一代的敬仰和追隨。茨威格就是在這樣一個文學藝術氛圍中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1898年,還是個十七歲中學生的茨威格在報紙上發表了第一首詩歌;1901年在維也納大學學習時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集《銀弦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發表于1902年,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艾利卡‧埃瓦爾德之戀》出版于1904年;《泰爾西特斯》是他的第一部劇作,創作于1907年;而作為傳記作家的茨威格,他寫了第一部著作《艾米爾‧凡爾哈倫》,時為1910年。這表明,近而立之年的茨威格在文壇上的各個領域都進行了嘗試,並贏得了一些名聲。

成功的文學起步使茨威格選擇了一個職業作家的生涯,但他清醒地認識到,如他在自傳《昨日的世界》中自省地寫道︰“雖然我很早就(幾乎有點不大合適)發表作品了,但我心中有數,直到二十六歲,我還沒有創作出真正的作品。”標志他形成自己創作風格並贏得評論界贊賞的是他1911年發表的小說集《初次經歷》——其副標題為︰兒童王國里四篇故事,內收有《夜色朦朧》、《家庭女教師》、《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作家和評論家弗里頓塔爾稱,這個集子的小說才使茨威格成為一個小說家(Novelist)。其中的《灼人的秘密》尤為讀者所喜愛,稍後出了單行本,一次印了二十萬冊。《初次經歷》確立了他在德語文壇上的地位,形成了他小說創作上獨具特色的表現風格,表達了他藝術上的追求,探索和描繪為情欲所驅使的人的精神世界,這成為他此後創作的一個基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把茨威格拋到與過去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中。生性酷愛和平的茨威格在一段短暫的時間沒有擺脫民族主義的影響,他寫了幾篇頌揚所謂“愛國主義”的文章,並自願入伍,在戰爭檔案處和戰爭新聞本部工作。但民族之間的血腥殺戮和戰爭的殘酷使他很快覺醒過來,到1916年初,如他在《昨日的世界》中所表明的,他成了一個反戰主義者。1916年,他取材《聖經‧舊約》中的《耶利米》創作了反戰戲劇《耶利米》。這位猶太民族的先知預言巨大災難的降臨,但在狂熱的年代無人相信他,被看做是傻瓜,是叛徒。“用我的肉體去反對戰爭,用我的生命去維護和平”,在這位先知身上,我們看到了茨威格本人的身影。此外,他還寫了一些和平主義的文章,並在此後的年代寫出了反對戰爭、控訴戰爭的小說,如《桎梏》、《日內瓦湖畔的插曲》、《看不見的收藏》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奧失敗而告終。茨威格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很多,可他獲得的更多。1926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做了這樣的總結:“失去了什麼?留下了什麼?失去的是︰從前的悠閑自在,活潑愉快,創作的輕松愜意……以及一些身外的東西,如金錢和物質上的無憂無慮。留下來的:一些珍貴的友誼,對世界的更好地認識,那種對知識的熾熱的愛,還有一種新的堅強的勇氣和充分的責任感,在逝去多年時光之後,突然成長起來。是的,人們能以此重新開始了。”

茨威格對世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熱衷于對人類心靈的探索,增強了作為一位作家的責任感。他勤奮耕耘,孜孜不倦地寫作。自一戰後到1933年這段時間成為他創作上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由三本書組成的《世界建築師》︰《三位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魔的搏斗》(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在這些傳記,或者說是作家散論中,茨威格以多彩生動的文筆,不僅為我們描繪了這些作家的生平,而更重要的是展示出了這些大師栩栩如生的獨特性格和復雜而幽暗的精神世界。

除了這些作家的傳記,他在這段時間還寫了一些歷史人物的傳記:《約瑟夫‧福煦》(1929年)、《瑪麗‧安東內特》(1932年)以及稍後的《鹿特丹人伊拉斯謨的勝利與悲哀》(1934年)等。在這些著作里,茨威格一方面遵循自己所確定的原則:“精練、濃縮和準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關注的和追求的不是歷史事件的發展和規律性的東西,激起他興趣的是這些歷史人物的藝術畫像,精神世界;他觀察的不只是人物的外觀,而是他們的內心。他對歷史人物的獨特理解,以及獨特的心理分析的表現方法,為他在世界傳記文學中贏得了一個獨特的地位。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