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描寫法國內地一個富裕農民的女兒悲劇的一生。對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人物做了淋漓盡致的揭露,成為19世紀法國社會的一幅現實主義畫卷。
福樓拜(1821—1880),法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包法利夫人》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
序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已有好幾個中譯本,其中一個出於已故李健吾先生的大手筆。李先生還寫過一部《福樓拜評傳》,對這位作者推崇備至:「斯當達深刻,巴爾扎克偉大,但是福樓拜,完美。」
這個評價或許過高,但是我們至少可以說:福樓拜力求完美。
福樓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說家,他自稱,他也確實是藝術家,文字的藝術家。他視文字、文學創作為生命,每一部作品,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句,都是嘔心瀝血的結果。對於他,小說的形式和風格比其內容更加重要。他寫得很慢,很苦,反復修改,要求每一個細節都來自仔細的觀察或親身體驗,要求文字具有音樂的節奏。(「一句好的散文應該同一句好詩一樣,是不可改動的,是同樣有節奏,同樣響亮的。」)寫到包法利夫人服毒時,他感到自己好像也中了毒。
他寫《包法利夫人》花了四年零四個月,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正反兩面的草稿寫了一千八百頁,最后定稿不到五百頁。當然他有條件這麼做。他出身富裕的資產階級,不必為謀生而忙碌,更不必賣文為生,有的是精雕細琢的工夫。一八五六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雜志》上發表,不僅標志着十九世紀法國小說史的一個轉折,而且在世界范圍影響了小說這個文學體裁在此后一個多世紀的演變和發展過程。
這個評價或許過高,但是我們至少可以說:福樓拜力求完美。
福樓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說家,他自稱,他也確實是藝術家,文字的藝術家。他視文字、文學創作為生命,每一部作品,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句,都是嘔心瀝血的結果。對於他,小說的形式和風格比其內容更加重要。他寫得很慢,很苦,反復修改,要求每一個細節都來自仔細的觀察或親身體驗,要求文字具有音樂的節奏。(「一句好的散文應該同一句好詩一樣,是不可改動的,是同樣有節奏,同樣響亮的。」)寫到包法利夫人服毒時,他感到自己好像也中了毒。
他寫《包法利夫人》花了四年零四個月,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正反兩面的草稿寫了一千八百頁,最后定稿不到五百頁。當然他有條件這麼做。他出身富裕的資產階級,不必為謀生而忙碌,更不必賣文為生,有的是精雕細琢的工夫。一八五六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雜志》上發表,不僅標志着十九世紀法國小說史的一個轉折,而且在世界范圍影響了小說這個文學體裁在此后一個多世紀的演變和發展過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