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是一本書,翻開屬于自己的那本,你希望看到怎樣的故事?
這是一本持續高居暢銷書排行榜,且獲獎無數的書。作者布朗森訪談了900多個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記錄了其中的56個動人故事,借此來鼓舞那些不敢改變生命現狀的人。他認為,高薪未必能帶來自由。雖然大部分人都想在年輕時多賺點錢,以便在未來享受人生,但他們卻不明白,享受人生的最快途徑其實是克服各種阻撓我們找到自我的障礙和恐懼。書中的每個主角都有各自的精彩人生,同許多人一樣,他們心里也有自己的恐懼,但他們能夠直面恐懼,並克服它們,從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在生命畫下休止符前有所成就,因此沒有虛擲一生。
波‧布朗森(Po Bronson)美國當代備受矚目的年輕作家。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經濟系,曾一度投身金融業,但高薪厚祿並未澆滅他的作家夢,于是他毅然轉戰文化產業,並專職從事寫作。所著包括兩本小說和三本紀實文學。長期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刊物撰稿。目前與家人定居舊金山。
目錄
第五章 認識你自己
全新的人,相同的工作?——辛苦的另一種形式
我的新起步——昔日經驗如何影響你對世界的感受
放下懷中的西瓜——害怕自己不夠實際
脫下面具的碳粉女王——重視內在成就
從憤怒中走出來的牧師——另類成功故事
第六章 環境對人生的影響
稀釋野心——放慢腳步回答人生問題
耳濡目染的環境——與志同道合者共處的好處
浪漫的沮喪——喜歡在人群里
相親相愛的星球——答案在宗教里?
獨處的旅程——預言生命的即興曲
寫下成功法則——放下“一切為己”的心態
穿梭于極端之間——出國工作
第七章 親密關系與家庭
想獨樹一幟的孿生子——努力兼顧夫妻雙方的事業
H=P>J(環境比工作更能帶來快樂)——當道路分岔時
喜歡閑散度日的人——夫妻一起工作
恐懼藏匿——這是你一個人的責任
中了“樂透彩票”的人——抗拒來自父母的壓力
猴子的叢林法則——從祖先事跡中尋找啟示
條紋西裝的葬禮——恐懼也會遺傳?
接受上天的恩賜——我非得舍棄自己的渴望嗎?
百分百的專注——孩子提醒你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小小的打擊——最艱難的事帶來最大的解放
第八章 人生時間表
把恐懼拋在腦後——什麼時候重新開始嫌太晚?
找到你貢獻力量的路——即使尚不確定,也要常加思索
一年兩千條命——生意是支持信念的工具
神奇的魔法——目標永不嫌大
結語——各人頭上一片天
全新的人,相同的工作?——辛苦的另一種形式
我的新起步——昔日經驗如何影響你對世界的感受
放下懷中的西瓜——害怕自己不夠實際
脫下面具的碳粉女王——重視內在成就
從憤怒中走出來的牧師——另類成功故事
第六章 環境對人生的影響
稀釋野心——放慢腳步回答人生問題
耳濡目染的環境——與志同道合者共處的好處
浪漫的沮喪——喜歡在人群里
相親相愛的星球——答案在宗教里?
獨處的旅程——預言生命的即興曲
寫下成功法則——放下“一切為己”的心態
穿梭于極端之間——出國工作
第七章 親密關系與家庭
想獨樹一幟的孿生子——努力兼顧夫妻雙方的事業
H=P>J(環境比工作更能帶來快樂)——當道路分岔時
喜歡閑散度日的人——夫妻一起工作
恐懼藏匿——這是你一個人的責任
中了“樂透彩票”的人——抗拒來自父母的壓力
猴子的叢林法則——從祖先事跡中尋找啟示
條紋西裝的葬禮——恐懼也會遺傳?
接受上天的恩賜——我非得舍棄自己的渴望嗎?
百分百的專注——孩子提醒你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小小的打擊——最艱難的事帶來最大的解放
第八章 人生時間表
把恐懼拋在腦後——什麼時候重新開始嫌太晚?
找到你貢獻力量的路——即使尚不確定,也要常加思索
一年兩千條命——生意是支持信念的工具
神奇的魔法——目標永不嫌大
結語——各人頭上一片天
序
我們都在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都想了解這些故事所涉及的內容,都想知道故事的主題以及其中的精彩段落,尋求故事中那些更為豐富、充實和深刻的部分。我們還想知道自己將被引向何處——不是過分強求那份人生最後時刻的安穩,而是希望在這個時刻來臨時,自己的生命歷程不是太過平淡。我們期盼一生能夠有所作為,沒有虛度年華。
本書內容正是關于這樣的彷徨與渴望的。
寫這樣一本書是因為我也遇到了同樣的人生關口。過去我一直在為電視節目做策劃,節目卻突然停播了;我為雜志撰稿,雜志卻減版了;與我合作很久的圖書編輯競也辭職,跑去搞影視了。我失去了工作,可我的第一個孩子才剛剛出生。我很擔憂︰自己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爸爸,如何才能賺錢養家,如何繼續我的寫作生涯。也許,我也可以努力接一個文案策劃的活兒,但我卻不清楚自己是否應該這麼做(當一個自由作家,也就等于是到了“該乖乖找個工作”的時候了)。我覺得那些故事似乎也都變得蒼白無力,無法準確描繪我所經歷的世態炎涼了。
站在尋找人生方向和勇氣的十字路口,我對那些探索人生意義的人,或者那些至少在試著探索的人充滿了好奇。他們與金錢、刺激、新奇所產生的誘惑進行斗爭,並取得最終勝利;他們在世俗喧囂中試著傾听自己的心聲。在我看來,真正需要勇氣的事情就是︰能夠拋開別人對自己的固有看法,面對真實的自我。
我們將從那些勇于直面人生的人身上學到些什麼呢?
我決定采取盡可能簡單的方法︰將我的好奇講給任何樂意傾听的人,相信這樣也能夠有所收獲,讓我有動力走遍各地,去追尋那些願意講述自己經歷的人。沒想到,這個簡單的想法竟能很快讓我到達很多從沒去過的地方,並且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這是身為作家的我從未做過的。
我撥動了人們內心深處的真誠心弦。素昧平生的人向我打開家門,並敞開心扉,講述連他們最親近的朋友可能都不曾知曉的情感和經歷。這些故事大都發生在生活的特殊時期,比如︰我們逐漸對企業領導失去敬意;不再相信新科技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因為個人自由受到沖擊,感到生活變得步履維艱。人們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真諦和信仰所在。
我收集了大約900個故事,將大量時間用在書信往來和電話溝通上,並近距離地接觸了約70個人。我花費很多時間與他們相處,因為這是絕對必要的(其中有56個故事收錄在本書中)。“采訪”一詞已不足以形容我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從剛開始的彼此不相識,到最後與大部分人成了好朋友,這就是所謂的心有靈犀!在很短時間內敞開心扉、無話不談,就像在大學新生宿舍里的情誼一樣,多年難忘。我讓他們在我懷中哭泣,我也在他們的沙發上過夜,或是坐在他們有霉味的閣樓里翻閱舊相冊。我們一起跑步,互相交換內心的秘密,與他們的父母見面,擁抱他們的孩子,或是參加某人的婚禮,成為他們人生轉折點的一個見證人。很多人都表示我的傾听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通過訴說,他們也更了解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及其發生的原因了。
本書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是指他們並沒有特殊的資源或天賦,能夠讓他們在追求美好生活時,具備一般人沒有的特殊優勢。其中一些人是成功的,另一些則不然。他們都不是名人,超過半數已為人父母,而且是虔誠的教徒。他們分屬不同的年齡段,也來自不同的行業。絕大部分(並非全部)受過教育,但他們都在後來的生活中學到更多,跨出了人生轉變的一步。在有些故事里,他們雖然多年拿著高薪,但此前卻從未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所在。其中少數人是有積蓄的,大多數人則把賺到的錢都花光了,以至于在遭遇生活變故時失去了保障。只有兩個人要求我在書中不使用他們的真名。我希望這些故事能鼓勵人們反思並提供安慰,而不僅僅是飯後的談資。 最重要的是,當我說他們都是普通人時,是因為他們真實,但他們也需要面對生活的紛亂和復雜。你手上的這本書,正是那些所謂提供人生萬用公式的書籍的對立面,那些公式總離不開美好且皆大歡喜的好萊塢式結局。而我就像是一名編年史學家︰本書(原本)是人們生活的社會紀錄;而我在此番生活觀察的過程中,卻收獲頗多。其中的成果,並不能成為療愈人生的靈丹妙藥,卻能引發我們對人生意義的熱切渴求。(你想跨出向上提升的腳步嗎?第一步︰停止奢望,我們大家身處同一階梯上。)這個主題反復出現並貫穿本書︰這是不容易的/這不應該是容易的/大多數人都犯錯/大多數人都必須多次接受最嚴厲的教訓。如果你也有過類似的遭遇,你就會從本書的人物故事中獲得安慰,就像我體會到的一樣。僅憑這一點,閱讀這本書就是物有所值的。
我不是專家,也並沒有參事顧問或學者的證書。我是以“其中一員”的身份去接觸普通人的。我自己的人生經歷,已經打破了過去解答“這輩子,你該做什麼”的一切理論,原本就應該謙恭承認自己的一無所知;而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更是對某些人的經歷和他們所展現的智慧,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通過啟迪和學習,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我也從故事中有所收獲——通過比較各種人的語言和表達,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出現了,我才可能借此從更高層面去解讀這些人的故事。
我發現人們在處于逆境時,常常選擇改變現狀;在一帆風順時,則只會紙上談兵。逆境會促使他們戰勝疑慮,平淡的生活則只能讓人停步不前。人非得等到走投無路時才會去改變,這真讓我感到驚訝。本書收錄的人物經歷包括遭遇裁員、破產、離婚、被驅逐、生病、愛人逝去。他們曾努力去追求美好生活,結果卻狼狽不堪,在沒有找到正確道路前就出了差錯。他們經歷的人生路途偏離了他們年輕時的方向,幸好這些人後來都認識到了自身所具有的天賦。
他們注重的是成就感,而非快樂。他們通常在履行社會責任時找到成就感——他們覺得自己在幫助他人,或者至少是在真誠地對待他人。如此看來,他們是在追尋個人的成就感,但並非那麼自私。他們努力實現理想,努力學習珍惜所有。他們就算遇到阻礙,也會樂天知命。他們知道,責任並非實現人生目標的障礙,因為責任就是人生目標的一部分(而且有時候是最重要的部分)。他們並不指望能找到一勞永逸的終極答案;他們對自己的選擇問心無愧,並竭盡全力讓他們的目標得以實現。無論怎樣,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也就是說他們發現了自己性格中積極的一面。即使他們沒有功成名就,但他們也的確尋找到了自身個性中曾經被忽視的東西。他們也許沒有實現人生目標,卻發現了真我。
我所寫的並非全是成功的故事,其中有一些人正處在轉折時期,尋尋覓覓並充滿希望。在迷惑時,他們常會征求我的意見。這不是個輕松的任務,我通常會給他們講別人的故事︰“有個人曾踫到過這種類似的情形,他發現……”在一小部分故事里,當我意識到自己的被動,我便不再選擇被動的做法——扮演傾听的角色,因為這會被認為是不恰當的隨聲附和。我不希望將他們引入歧途,所以我會用他們的分析和邏輯來提醒並引導他們。任何人都曾經歷過那種情況,在給處于困境的朋友提出建議時,既想鼓勵他們,又想面對現實。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情況我都能很好地加以處理。我會在書中寫到這樣的場面,真實展現我自己也曾出過的差錯。
人們問了我很多問題,這有助于我明確研究的方向。雖然其中不少問題是屬于世智辯聰、嘩眾取寵一類的,但更多的則是在困境中掙扎的人們發自內心的疑問。為他們找到真正的答案,的確是很困難的任務。這些內心的困惑包括︰
我是否應該將信念歸于神秘莫測的命運,或是將這種信念,歸于由自己根據邏輯創造出來的“人生意義”?
我該接受自己的命運,放棄自己的雄心壯志,讓自己不再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嗎?
為什麼我想這個問題時,總會產生罪惡感?
我是否應該先想辦法賺錢,以便自己今後有資本去追求夢想?
怎樣分辨一時的好奇心和真正持久的熱情呢?
如何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而不僅僅是追求外在成就?
該怎麼掌握分寸,權衡輕重?
什麼時候我必須改變外在環境,什麼時候則只需要改變自己呢?
父母總是擔心我,我該對他們說些什麼好呢?
如果有個孩子,工作上的挫折感是不是就會消失?
等我到了那種境界,會是什麼感覺?(我怎麼知道自己已達劍那個境界?)
這些都是身邊常遇見的問題,然而,好像也正是因為它們太過明顯,我們才沒有大張旗鼓地去找尋答案。表面上看,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是顯而易見的,其實則不然。通常我們對這些問題只是保持緘默,仿佛討論這些事情不僅不會有什麼結果,而且還能引發焦慮,並讓我們遠離那些相對可以控制、或至少能夠有所改變的事情。話雖如此,但思考這些問題卻能增強我們對人生選擇的決心,讓我們不再無所適從。我發現尋找這些答案的最大障礙,就是人們根本不容許自己認真地思考人生問題。雖然這些討論可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我仍然希望本書能成為一個討論人生問題的最佳場所。
本書對人生問題不作歷史性的討論,雖然我采訪了一些專家,但並不打算引述他們的言論,除非故事中的人物引用了他們的話。我決定不把時間花在圖書館里,因為那些聰明的觀點太過抽象,遠不如進行采訪來得踏實。這些采訪真實記錄了許多人以行動改變人生境遇的故事。
與這些人在一起,無形中對我也產生了影響。我因此不斷調整自己與家人的關系,調整對一些作家的成見,調整我所參加的足球隊的活動安排。也深深認識到對我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又是短期內闖入我生活的雜音。這種改變讓我擺脫了過去一些原本扭曲的生活方式,昨日種種遭遇僅僅在夢中重現。我變得對人更誠懇,對寫作不再那麼急功近利。可以說這些人幫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們總是想知道我是怎樣成為作家,最近又是怎樣成為丈夫(第二次結婚)和父親(第一次生子)的。過去我從沒寫過自己的經歷,也從沒想到這些有什麼價值,可是听了他們的故事之後,卻幫我找到了更為有趣的方式來述說自己的故事。有些人听了覺得受到激勵,有些人還與我產生了共鳴。他們會說︰“不錯,他真的懂了。”
我最大的驚奇是如何將我第一次當爸爸的感觸融入本書,以及既然有了家庭,我該怎麼面對寫作。寫作對我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必須小心保持我對寫作的熱情。我曾經非常害怕做父親會與寫作產生沖突,因為我需要經常旅行,工作也需要非常專注。多年來這種恐懼一直阻止我把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然而,這一年,我的兒子盧克出生了。我太太米歇爾——一位分子免疫學家——也把她研究的一種藥物向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提出申請核準,我終于有時間和心情進行這個龐大的寫作計劃了。在旅行時我盡可能帶著家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相守在一起。因此在盧克出生的第一年,我們總共旅行了17次,每次大概長達十天左右,其中包括在倫敦和香港各待了好幾個星期。盧克很喜歡香港,喜歡溫暖的氣候。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簡直就是個奇跡。
這本書和我最初設想的完全不同,書中充滿了新的人生體悟,而這些都是我事先未曾預料到的。我是在采訪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之後,才開始動筆的,甚至直到那時,這些故事的意義也才剛開始慢慢浮現出來。本書篇章並非按故事主人公的職業或性格類別進行劃分,而且也不是我這些采訪活動的見聞紀事。既然我采取的方法揭示出我對人生問題的看法——想出這種方法並不容易,所以略作解釋,我想是十分必要的。
現實中有許多障礙,阻止我們去思考“錢永遠不夠花,時間永遠不夠用”這類問題。我們都能有這樣的認識,懂得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無法超越的東西。但我們時常也會遇到心理關卡,將自己卡在尋找自我的路途中。其中有些是來自糾纏不清的誤解,有些則是來自根深蒂固的恐懼。上述兩者,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偏見和誤解,它們常常來自恐懼。這些心理關卡通常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真切。在它們面前,我們開始把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障礙拿出來檢視,也包括那些看起來無法跨越的。處理好這些障礙,你才能真實面對生活,開創人生的新局面。
本書的寫作目的,正是要讓那些纏擾我們的心魔無處藏身,借由書中人物的故事,讓你看清這些誤解和偏見,進而獲得如何面對並跨越它們的真知灼見。
這些故事共分八個章節。第一章里我所采訪的人物,都是急于求成者。在尚未累積足夠經驗之前,期待作出“正確”的決定,並因此備受壓力;在第二章中,人們致力于克服自己所屬階層中的傳統觀念;第三章中,人們努力去戰勝那些一度被誤導的誘惑。人本來就需要安穩的生活,但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人生卻成了一顆燙手山芋,並落入了塵世喧囂;第四章里的人物,則致力于處理那些已經冰凍三尺的難題;在第五章,人們試著首先把自己當做人,然後再思考職業生涯的意義;第六章里的人物找到了正確的立足之處,人生豁然開朗;第七章是本書中最長的一章,其中指出了選擇之道在于心靈的歸屬;最後一章中,人們展現出堅毅的美德。把這些故事編入本書,用意不在于警示年輕人,而是著眼于“宏大的願景”。我們大多需要踏上人生漫漫長路,捷徑並不存在。
除了上述的結構之外,你會發現本書是由許多分支題目和漫談紀錄所組成的。雖然讀者大可隨意選擇閱讀順序,但其中的編排次序並不是隨機的,這些故事所傳達的訊息是彼此呼應的。前一個故事引出的想法和關鍵詞,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再度出現,目的是為這些討論制造滾雪球般的效應,而不只是重復話題。
很多人听到這個書名的時候,經常會問︰“這本書是談人生,還是事業?”那時,我總會大笑著提醒他們,別掉進文字陷阱里。然後,我會告訴他們︰“這本書寫的就是那些勇于面對真實自已的人們。”
本書內容正是關于這樣的彷徨與渴望的。
寫這樣一本書是因為我也遇到了同樣的人生關口。過去我一直在為電視節目做策劃,節目卻突然停播了;我為雜志撰稿,雜志卻減版了;與我合作很久的圖書編輯競也辭職,跑去搞影視了。我失去了工作,可我的第一個孩子才剛剛出生。我很擔憂︰自己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爸爸,如何才能賺錢養家,如何繼續我的寫作生涯。也許,我也可以努力接一個文案策劃的活兒,但我卻不清楚自己是否應該這麼做(當一個自由作家,也就等于是到了“該乖乖找個工作”的時候了)。我覺得那些故事似乎也都變得蒼白無力,無法準確描繪我所經歷的世態炎涼了。
站在尋找人生方向和勇氣的十字路口,我對那些探索人生意義的人,或者那些至少在試著探索的人充滿了好奇。他們與金錢、刺激、新奇所產生的誘惑進行斗爭,並取得最終勝利;他們在世俗喧囂中試著傾听自己的心聲。在我看來,真正需要勇氣的事情就是︰能夠拋開別人對自己的固有看法,面對真實的自我。
我們將從那些勇于直面人生的人身上學到些什麼呢?
我決定采取盡可能簡單的方法︰將我的好奇講給任何樂意傾听的人,相信這樣也能夠有所收獲,讓我有動力走遍各地,去追尋那些願意講述自己經歷的人。沒想到,這個簡單的想法竟能很快讓我到達很多從沒去過的地方,並且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這是身為作家的我從未做過的。
我撥動了人們內心深處的真誠心弦。素昧平生的人向我打開家門,並敞開心扉,講述連他們最親近的朋友可能都不曾知曉的情感和經歷。這些故事大都發生在生活的特殊時期,比如︰我們逐漸對企業領導失去敬意;不再相信新科技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因為個人自由受到沖擊,感到生活變得步履維艱。人們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真諦和信仰所在。
我收集了大約900個故事,將大量時間用在書信往來和電話溝通上,並近距離地接觸了約70個人。我花費很多時間與他們相處,因為這是絕對必要的(其中有56個故事收錄在本書中)。“采訪”一詞已不足以形容我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從剛開始的彼此不相識,到最後與大部分人成了好朋友,這就是所謂的心有靈犀!在很短時間內敞開心扉、無話不談,就像在大學新生宿舍里的情誼一樣,多年難忘。我讓他們在我懷中哭泣,我也在他們的沙發上過夜,或是坐在他們有霉味的閣樓里翻閱舊相冊。我們一起跑步,互相交換內心的秘密,與他們的父母見面,擁抱他們的孩子,或是參加某人的婚禮,成為他們人生轉折點的一個見證人。很多人都表示我的傾听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通過訴說,他們也更了解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及其發生的原因了。
本書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是指他們並沒有特殊的資源或天賦,能夠讓他們在追求美好生活時,具備一般人沒有的特殊優勢。其中一些人是成功的,另一些則不然。他們都不是名人,超過半數已為人父母,而且是虔誠的教徒。他們分屬不同的年齡段,也來自不同的行業。絕大部分(並非全部)受過教育,但他們都在後來的生活中學到更多,跨出了人生轉變的一步。在有些故事里,他們雖然多年拿著高薪,但此前卻從未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所在。其中少數人是有積蓄的,大多數人則把賺到的錢都花光了,以至于在遭遇生活變故時失去了保障。只有兩個人要求我在書中不使用他們的真名。我希望這些故事能鼓勵人們反思並提供安慰,而不僅僅是飯後的談資。 最重要的是,當我說他們都是普通人時,是因為他們真實,但他們也需要面對生活的紛亂和復雜。你手上的這本書,正是那些所謂提供人生萬用公式的書籍的對立面,那些公式總離不開美好且皆大歡喜的好萊塢式結局。而我就像是一名編年史學家︰本書(原本)是人們生活的社會紀錄;而我在此番生活觀察的過程中,卻收獲頗多。其中的成果,並不能成為療愈人生的靈丹妙藥,卻能引發我們對人生意義的熱切渴求。(你想跨出向上提升的腳步嗎?第一步︰停止奢望,我們大家身處同一階梯上。)這個主題反復出現並貫穿本書︰這是不容易的/這不應該是容易的/大多數人都犯錯/大多數人都必須多次接受最嚴厲的教訓。如果你也有過類似的遭遇,你就會從本書的人物故事中獲得安慰,就像我體會到的一樣。僅憑這一點,閱讀這本書就是物有所值的。
我不是專家,也並沒有參事顧問或學者的證書。我是以“其中一員”的身份去接觸普通人的。我自己的人生經歷,已經打破了過去解答“這輩子,你該做什麼”的一切理論,原本就應該謙恭承認自己的一無所知;而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更是對某些人的經歷和他們所展現的智慧,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通過啟迪和學習,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我也從故事中有所收獲——通過比較各種人的語言和表達,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出現了,我才可能借此從更高層面去解讀這些人的故事。
我發現人們在處于逆境時,常常選擇改變現狀;在一帆風順時,則只會紙上談兵。逆境會促使他們戰勝疑慮,平淡的生活則只能讓人停步不前。人非得等到走投無路時才會去改變,這真讓我感到驚訝。本書收錄的人物經歷包括遭遇裁員、破產、離婚、被驅逐、生病、愛人逝去。他們曾努力去追求美好生活,結果卻狼狽不堪,在沒有找到正確道路前就出了差錯。他們經歷的人生路途偏離了他們年輕時的方向,幸好這些人後來都認識到了自身所具有的天賦。
他們注重的是成就感,而非快樂。他們通常在履行社會責任時找到成就感——他們覺得自己在幫助他人,或者至少是在真誠地對待他人。如此看來,他們是在追尋個人的成就感,但並非那麼自私。他們努力實現理想,努力學習珍惜所有。他們就算遇到阻礙,也會樂天知命。他們知道,責任並非實現人生目標的障礙,因為責任就是人生目標的一部分(而且有時候是最重要的部分)。他們並不指望能找到一勞永逸的終極答案;他們對自己的選擇問心無愧,並竭盡全力讓他們的目標得以實現。無論怎樣,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也就是說他們發現了自己性格中積極的一面。即使他們沒有功成名就,但他們也的確尋找到了自身個性中曾經被忽視的東西。他們也許沒有實現人生目標,卻發現了真我。
我所寫的並非全是成功的故事,其中有一些人正處在轉折時期,尋尋覓覓並充滿希望。在迷惑時,他們常會征求我的意見。這不是個輕松的任務,我通常會給他們講別人的故事︰“有個人曾踫到過這種類似的情形,他發現……”在一小部分故事里,當我意識到自己的被動,我便不再選擇被動的做法——扮演傾听的角色,因為這會被認為是不恰當的隨聲附和。我不希望將他們引入歧途,所以我會用他們的分析和邏輯來提醒並引導他們。任何人都曾經歷過那種情況,在給處于困境的朋友提出建議時,既想鼓勵他們,又想面對現實。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情況我都能很好地加以處理。我會在書中寫到這樣的場面,真實展現我自己也曾出過的差錯。
人們問了我很多問題,這有助于我明確研究的方向。雖然其中不少問題是屬于世智辯聰、嘩眾取寵一類的,但更多的則是在困境中掙扎的人們發自內心的疑問。為他們找到真正的答案,的確是很困難的任務。這些內心的困惑包括︰
我是否應該將信念歸于神秘莫測的命運,或是將這種信念,歸于由自己根據邏輯創造出來的“人生意義”?
我該接受自己的命運,放棄自己的雄心壯志,讓自己不再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嗎?
為什麼我想這個問題時,總會產生罪惡感?
我是否應該先想辦法賺錢,以便自己今後有資本去追求夢想?
怎樣分辨一時的好奇心和真正持久的熱情呢?
如何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而不僅僅是追求外在成就?
該怎麼掌握分寸,權衡輕重?
什麼時候我必須改變外在環境,什麼時候則只需要改變自己呢?
父母總是擔心我,我該對他們說些什麼好呢?
如果有個孩子,工作上的挫折感是不是就會消失?
等我到了那種境界,會是什麼感覺?(我怎麼知道自己已達劍那個境界?)
這些都是身邊常遇見的問題,然而,好像也正是因為它們太過明顯,我們才沒有大張旗鼓地去找尋答案。表面上看,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是顯而易見的,其實則不然。通常我們對這些問題只是保持緘默,仿佛討論這些事情不僅不會有什麼結果,而且還能引發焦慮,並讓我們遠離那些相對可以控制、或至少能夠有所改變的事情。話雖如此,但思考這些問題卻能增強我們對人生選擇的決心,讓我們不再無所適從。我發現尋找這些答案的最大障礙,就是人們根本不容許自己認真地思考人生問題。雖然這些討論可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我仍然希望本書能成為一個討論人生問題的最佳場所。
本書對人生問題不作歷史性的討論,雖然我采訪了一些專家,但並不打算引述他們的言論,除非故事中的人物引用了他們的話。我決定不把時間花在圖書館里,因為那些聰明的觀點太過抽象,遠不如進行采訪來得踏實。這些采訪真實記錄了許多人以行動改變人生境遇的故事。
與這些人在一起,無形中對我也產生了影響。我因此不斷調整自己與家人的關系,調整對一些作家的成見,調整我所參加的足球隊的活動安排。也深深認識到對我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又是短期內闖入我生活的雜音。這種改變讓我擺脫了過去一些原本扭曲的生活方式,昨日種種遭遇僅僅在夢中重現。我變得對人更誠懇,對寫作不再那麼急功近利。可以說這些人幫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們總是想知道我是怎樣成為作家,最近又是怎樣成為丈夫(第二次結婚)和父親(第一次生子)的。過去我從沒寫過自己的經歷,也從沒想到這些有什麼價值,可是听了他們的故事之後,卻幫我找到了更為有趣的方式來述說自己的故事。有些人听了覺得受到激勵,有些人還與我產生了共鳴。他們會說︰“不錯,他真的懂了。”
我最大的驚奇是如何將我第一次當爸爸的感觸融入本書,以及既然有了家庭,我該怎麼面對寫作。寫作對我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必須小心保持我對寫作的熱情。我曾經非常害怕做父親會與寫作產生沖突,因為我需要經常旅行,工作也需要非常專注。多年來這種恐懼一直阻止我把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然而,這一年,我的兒子盧克出生了。我太太米歇爾——一位分子免疫學家——也把她研究的一種藥物向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提出申請核準,我終于有時間和心情進行這個龐大的寫作計劃了。在旅行時我盡可能帶著家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相守在一起。因此在盧克出生的第一年,我們總共旅行了17次,每次大概長達十天左右,其中包括在倫敦和香港各待了好幾個星期。盧克很喜歡香港,喜歡溫暖的氣候。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簡直就是個奇跡。
這本書和我最初設想的完全不同,書中充滿了新的人生體悟,而這些都是我事先未曾預料到的。我是在采訪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之後,才開始動筆的,甚至直到那時,這些故事的意義也才剛開始慢慢浮現出來。本書篇章並非按故事主人公的職業或性格類別進行劃分,而且也不是我這些采訪活動的見聞紀事。既然我采取的方法揭示出我對人生問題的看法——想出這種方法並不容易,所以略作解釋,我想是十分必要的。
現實中有許多障礙,阻止我們去思考“錢永遠不夠花,時間永遠不夠用”這類問題。我們都能有這樣的認識,懂得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無法超越的東西。但我們時常也會遇到心理關卡,將自己卡在尋找自我的路途中。其中有些是來自糾纏不清的誤解,有些則是來自根深蒂固的恐懼。上述兩者,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偏見和誤解,它們常常來自恐懼。這些心理關卡通常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真切。在它們面前,我們開始把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障礙拿出來檢視,也包括那些看起來無法跨越的。處理好這些障礙,你才能真實面對生活,開創人生的新局面。
本書的寫作目的,正是要讓那些纏擾我們的心魔無處藏身,借由書中人物的故事,讓你看清這些誤解和偏見,進而獲得如何面對並跨越它們的真知灼見。
這些故事共分八個章節。第一章里我所采訪的人物,都是急于求成者。在尚未累積足夠經驗之前,期待作出“正確”的決定,並因此備受壓力;在第二章中,人們致力于克服自己所屬階層中的傳統觀念;第三章中,人們努力去戰勝那些一度被誤導的誘惑。人本來就需要安穩的生活,但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人生卻成了一顆燙手山芋,並落入了塵世喧囂;第四章里的人物,則致力于處理那些已經冰凍三尺的難題;在第五章,人們試著首先把自己當做人,然後再思考職業生涯的意義;第六章里的人物找到了正確的立足之處,人生豁然開朗;第七章是本書中最長的一章,其中指出了選擇之道在于心靈的歸屬;最後一章中,人們展現出堅毅的美德。把這些故事編入本書,用意不在于警示年輕人,而是著眼于“宏大的願景”。我們大多需要踏上人生漫漫長路,捷徑並不存在。
除了上述的結構之外,你會發現本書是由許多分支題目和漫談紀錄所組成的。雖然讀者大可隨意選擇閱讀順序,但其中的編排次序並不是隨機的,這些故事所傳達的訊息是彼此呼應的。前一個故事引出的想法和關鍵詞,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再度出現,目的是為這些討論制造滾雪球般的效應,而不只是重復話題。
很多人听到這個書名的時候,經常會問︰“這本書是談人生,還是事業?”那時,我總會大笑著提醒他們,別掉進文字陷阱里。然後,我會告訴他們︰“這本書寫的就是那些勇于面對真實自已的人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