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洛‧梅把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思想介紹到美國,開創了以探討人的存在價值和生存意義為主題的美國存在心理學及人本主義心理學中主張自我選擇的研究取向。他的20余中專著以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帶給現代人深刻的精神啟示。
本書中的文章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這個主題一方面源自人生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另一方面又源自人性的單調性與貧乏性。這一主題還原自人類的寬容大度與我們同樣表現出的殘酷無情之間所形成的鮮明對照。
羅洛•梅(1909-1994),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1930年獲得奧柏林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得紐約聯合神學院神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懷特研究院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工作。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杰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等獎勵。出版了《咨詢的藝術》、《焦慮的意義》、《人的自我尋求》、《存在》、《愛與意志》、《權力與無知》、《創造的勇氣》、《自由與命運》、《存在之發現》和《祈望神話》等20多部著作。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人類的困境是什麼
第一部分 我們當代的情勢
第二章 現代人意義的喪失
第三章 無個性世界中的個體認同
第二部分 焦慮的根源
第四章 現代焦慮理論的歷史根源
第五章 焦慮與價值觀
第三部分 心理治療
第六章 心理治療的背景
第七章 心理治療的現象學取向
第八章 存在治療與美國社會
第九章 讓-保羅‧薩特與精神分析
第十章 將存在主義與心理治療聯系在一起會出現的危險
第四部分 自由與責任
第十一章 被關在籠子之中的人
第十二章 被重新審視的自由與責任
第十三章 關于人的科學的問題
第十四章 心理學家的社會責任
譯後記
第一章 人類的困境是什麼
第一部分 我們當代的情勢
第二章 現代人意義的喪失
第三章 無個性世界中的個體認同
第二部分 焦慮的根源
第四章 現代焦慮理論的歷史根源
第五章 焦慮與價值觀
第三部分 心理治療
第六章 心理治療的背景
第七章 心理治療的現象學取向
第八章 存在治療與美國社會
第九章 讓-保羅‧薩特與精神分析
第十章 將存在主義與心理治療聯系在一起會出現的危險
第四部分 自由與責任
第十一章 被關在籠子之中的人
第十二章 被重新審視的自由與責任
第十三章 關于人的科學的問題
第十四章 心理學家的社會責任
譯後記
序
羅洛‧梅(Rollo May,1909-1994)被稱做“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也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杰出代表。20世紀中葉,他把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思想介紹到美國,開創了美國的存在分析學和存在心理治療,他著述頗豐,其思想內涵帶給現代人深刻的精神啟示。
一、羅洛‧梅的學術生平
羅洛‧梅于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俄亥俄州的艾達鎮。此後不久,他隨全家遷至密歇根州的麥里恩市。羅洛‧梅幼時的家庭生活很不幸,父母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關系不和,經常爭吵,兩人後來分居,最終離婚。他的母親經常離家出走,不照顧孩子,根據羅洛‧梅的回憶,母親是“到處咬人的瘋狗”。他的父親同樣忽視子女的成長,甚至將女兒患心理疾病的原因歸于受教育太多。由于父親是基督教青年會的秘書,因而全家總是搬來搬去,羅洛‧梅稱自已總是“圈子中的新成員”。作為家中的長子,羅洛‧梅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他幼年時最美好的記憶是離家不遠的聖克萊爾河,他稱這條河是自己“純潔的、深切的、超凡的和美麗的朋友”。在這里,他夏天游泳,冬天滑冰,或是坐在岸邊,看順流而下運礦石的大船。不幸的早年生活激發了羅洛‧梅日後對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興趣。
羅洛‧梅很早就對文學和藝術產生了興趣。他在密歇根州立學院讀書時,最感興趣的是英美文學,由于他主編的一份激進的文學刊物惹惱了校方,轉學到俄亥俄州的奧柏林學院。在此他投身于藝術課程,學習繪畫,深受古希臘藝術和文學的影響。1930年獲得該校文學學士學位後,他隨一個藝術團體到歐洲游歷,學習各國的繪畫和藝術。他在由美國人在希臘開辦的阿納托利亞學院教了三年英文,這期間他對古希臘文明有了更深刻的體認。羅洛‧梅終生保持著對文學和藝術的興趣,這在他的著作中也充分體現出來。
1932年夏,羅洛‧梅參加了阿德勒(Alfred Adler)在維也納山區一個避璁勝地舉辦的璁期研討班,有幸結識了這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弟子,但與弗洛伊德強調性本能的作用不同,阿德勒強調人的社會性。羅洛‧梅在研討班中與阿德勒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探討。他非常贊賞阿德勒的觀點,並從阿德勒那里接受了許多關于人的本性和行為等方面的心理學思想。可以說,阿德勒為羅洛‧梅開啟了心理學的大門。
1933年,羅洛‧梅回到美國。1934—1936年,他在密歇根州立學院擔任學生心理咨詢員,並編輯一本學生雜志。但他不安心于這份工作,希望得到進一步的深造。羅洛‧梅原本希望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心理學,但他發現那里所講授的全是行為主義的觀點,與自己的興趣不合。最終,他進入紐約聯合神學院學習神學,並于1938年獲得神學學士學位。羅洛‧梅在這里做了一個迂回。他先學習神學,之後又轉回心理學。這個迂回對羅洛‧梅至關重要。他在這里學習到有關人的存在的知識,接觸到焦慮、愛、恨、悲劇等主題,這些主題在他日後的著作中都得到了闡釋。
……
一、羅洛‧梅的學術生平
羅洛‧梅于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俄亥俄州的艾達鎮。此後不久,他隨全家遷至密歇根州的麥里恩市。羅洛‧梅幼時的家庭生活很不幸,父母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關系不和,經常爭吵,兩人後來分居,最終離婚。他的母親經常離家出走,不照顧孩子,根據羅洛‧梅的回憶,母親是“到處咬人的瘋狗”。他的父親同樣忽視子女的成長,甚至將女兒患心理疾病的原因歸于受教育太多。由于父親是基督教青年會的秘書,因而全家總是搬來搬去,羅洛‧梅稱自已總是“圈子中的新成員”。作為家中的長子,羅洛‧梅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他幼年時最美好的記憶是離家不遠的聖克萊爾河,他稱這條河是自己“純潔的、深切的、超凡的和美麗的朋友”。在這里,他夏天游泳,冬天滑冰,或是坐在岸邊,看順流而下運礦石的大船。不幸的早年生活激發了羅洛‧梅日後對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興趣。
羅洛‧梅很早就對文學和藝術產生了興趣。他在密歇根州立學院讀書時,最感興趣的是英美文學,由于他主編的一份激進的文學刊物惹惱了校方,轉學到俄亥俄州的奧柏林學院。在此他投身于藝術課程,學習繪畫,深受古希臘藝術和文學的影響。1930年獲得該校文學學士學位後,他隨一個藝術團體到歐洲游歷,學習各國的繪畫和藝術。他在由美國人在希臘開辦的阿納托利亞學院教了三年英文,這期間他對古希臘文明有了更深刻的體認。羅洛‧梅終生保持著對文學和藝術的興趣,這在他的著作中也充分體現出來。
1932年夏,羅洛‧梅參加了阿德勒(Alfred Adler)在維也納山區一個避璁勝地舉辦的璁期研討班,有幸結識了這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弟子,但與弗洛伊德強調性本能的作用不同,阿德勒強調人的社會性。羅洛‧梅在研討班中與阿德勒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探討。他非常贊賞阿德勒的觀點,並從阿德勒那里接受了許多關于人的本性和行為等方面的心理學思想。可以說,阿德勒為羅洛‧梅開啟了心理學的大門。
1933年,羅洛‧梅回到美國。1934—1936年,他在密歇根州立學院擔任學生心理咨詢員,並編輯一本學生雜志。但他不安心于這份工作,希望得到進一步的深造。羅洛‧梅原本希望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心理學,但他發現那里所講授的全是行為主義的觀點,與自己的興趣不合。最終,他進入紐約聯合神學院學習神學,並于1938年獲得神學學士學位。羅洛‧梅在這里做了一個迂回。他先學習神學,之後又轉回心理學。這個迂回對羅洛‧梅至關重要。他在這里學習到有關人的存在的知識,接觸到焦慮、愛、恨、悲劇等主題,這些主題在他日後的著作中都得到了闡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