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善唐卡:唐卡大師西合道口述史

美善唐卡:唐卡大師西合道口述史
定價:2388
NT $ 2,078
  • 作者:王文章/主/編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1700349
  • ISBN13:9787511700346
  • 裝訂:246頁 / 30 x 2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唐卡」是藏傳佛教特有的代表性藝術形式,是修行和學習的工具,相傳起源於七八世紀的印度,是為方便宣傳佛法和講述佛經故事而制作的一種能夠卷起來的可以懸掛的掛圖。它通過圖像,將佛家的教義、修行的次序和方法變為表意的語言,輔佐修行者達到成佛的至高境界。這種「卷軸畫」的制作從人物、色彩到卷掛收放都有特殊的要求和規定。

一般由在家信徒自行繪制,也有的由生活在寺廟的畫師專門繪制。「唐卡」以佛像畫為主,全面反映藏族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其主題包括了佛祖、大法師畫傳、肖像畫、本尊畫、歷史畫、民俗畫、建築畫、宗教活動、器物、醫藥等等。它記載和保存了藏族的宗教、哲學、歷史、科學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百科全書式地反映藏族民眾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繪畫藝術形式。

本書通過對「唐卡」藝術家西合道等人的講述內容的記述,佐以照片和插圖,全面地反映「唐卡」藝術家的生活、學藝經歷、傳承關系、「唐卡」作品的內容、有關的禁忌和習俗、生活中的相關故事等等,使讀者對神秘的「唐卡」及其傳承人有個全面的了解。

用書寫的方式復原口述經驗,將原生態的民間藝術技藝流程提煉為學術意義的個案描述,這是目前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尤其是民間藝術保護工作中值得提倡和深入探討的課題。

青海是民族民間文化的富礦區,邊緣性地域特點使得青海的民族民間文化多呈現出封閉性特點,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和原生態性。相信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民間藝人的積極配合和專家學者的不懈努力下,青海民族民間文化的開發、保護、利用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王文章,1951年3月生,山東壽光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文化部副部長,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曾發表60余萬字藝術理論、評論文章,主編《中國學者眼中的科學與人文》、《京劇大師程硯秋》、《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中國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發展史》等。曾獲全國文化新聞一等獎,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國家圖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等。兼任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名譽會長。

呂霞,土族。1966年10月生於青海省民和縣。1986年7月畢業於青海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曾榮獲青海民族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獎、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獎、青海省高校教師小島獎勵金、青海民族學院優秀教學成果獎、優質教案獎、青海省三育人先進個人、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傑出獎、青海省三八紅旗手等獎項。2007年光榮出席中國青年群英會。出版合著《西部審美文化尋蹤》、「神秘的熱貢文化》、「青海土族文化藝術研究》等,2004年出版研究西部民族藝術的專著《西陲藝韻》。現主持國家社科規划辦項目《青藏高原熱貢藝術的開發、保護、利用》課題。現任青海民族學院藝術系黨總支書記、系主任、教授。
 

目錄

總序
序言
口述人西合道簡介
第一章 熱貢印象
第二章 學藝歷程
第三章 唐卡的畫具
第四章 唐卡的繪制過程及相關理論
第五章 唐卡的顏料制作與上色技藝
第六章 唐卡的種類、裝裱及造像特點
第七章 西合道與熱貢藝術
第八章 人在吾屯
西合道年表
後記
漢藏詞匯對照表
參考文獻
 

唐卡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青藏高原藏族、土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進程中所創造的藝術奇葩。據藏族文獻記載,早在松贊干布時代,藏區就有了關於唐卡藝術創作的記錄。隨著藏傳佛教的不斷流布,這一來自域外的宗教文化也在傳播中不斷本土化,其傳播者選擇了藏民族傳統的繪畫藝術形式進行佛像造型,並且在題材、技法、色彩、工藝、風格等方面劉其進行了探索與創新。自公元15世紀以來,在廣大藏區逐步形成了曼唐、欽孜、噶赤三大畫派,涌現出曼拉頓珠、欽孜欽莫、南卡扎西等著名畫師,他們不斷結合自己豐富的繪畫創作經驗著書立說,規范和探討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的技法和理論,《如來佛身量明析寶論》等著作也成為後世藏畫創作的經典。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經過無數代藝人的不懈努力,最終發展成為技法精湛、用色考究、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的藝術形式,不但在藏區廣為傳承,而且,隨著藏傳佛教傳播足跡的不斷延伸,進人了祖國內地,成為各民族人民所喜愛的民族民間藝術。

唐卡藝術的勃興之地——青海熱貢在歷史上是一個包容地域較廣的地理概念,它包括了今青海省同仁、尖扎、澤庫、循化等縣,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區,是一個多民族小聚集、大散居的區域,各民族文化、藝術交流的空間十分廣闊。據文獻記載,在公元7世紀,這里就有戍邊的吐蕃軍隊駐守。自公元10世紀以來,熱貢地區就成為藏傳佛教後弘期下路弘法的主要發祥地,藏傳佛教各教派在此留下了眾多的寺院廟宇。公元14世紀,熱貢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隆務寺建成。此後,在隆務河流域形成了環隆務寺的一系列子寺,熱貢地區出現了「頭人一廟堂、一家一佛殿」的盛況。熱貢唐卡藝術就是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下逐漸勃興起來的。熱貢地方也出現了一支在藏區影響重大的佛像繪塑藝術傳承隊伍,這支隊伍的足跡曾到過西藏、北京、四川、內蒙古、山西、甘肅等地的藏傳佛教寺院及信徒家中,其中部分藝人甚至跋山涉水到了印度、尼泊爾等國,在異域的寺廟里留下了精美絕倫的藏畫藝術作品,而那些來自神秘熱貢的藝人則被人們譽為「熱貢拉索」。到20世紀80年代,隆務河流域以有名的熱貢四寨子為中心形成了「家家從藝、人人作畫」的格局,人們稱其為「民間美院」。近年來,熱貢藝術創作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民間藝術家的積極努力之下,呈現出藝人隊伍不斷壯大、藝術精品不斷涌現、藝術生產與文化產業緊密結合的良好態勢,其所蘊涵的宗教文化價值、民族民俗文化價值、藝術審美價值等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世紀80年代以來,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之後又產生了西合道、斗尕、啟加、更登達吉、宗者拉傑等工藝美術大師。他們的唐卡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藝術院校及收藏家們收藏。在熱貢,以唐卡為代表的藏族繪塑藝術已經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門徑。2005年,熱貢藝術被列入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但是,在近幾年的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在這種轟轟烈烈的發展形勢下,熱貢唐卡藝術也遭遇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與文化多樣性發展需求的深刻矛盾。熱貢唐卡藝術也和其他民族民間文化一樣,面臨著文化生態惡化、文化淵源斷裂、文化傳承方式和傳承內容簡化、工藝技法趨向速成、創作意識受市場影響等宏觀問題,同時也面臨著優秀藝人斷層、藝術精品匱乏、絕活技藝瀕臨失傳、礦物質顏料及其調配技藝僅有幾人掌握、傳承人隊伍結構不盡合理等微觀問題,這直接影響到唐卡這門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在新時期的良性傳承和發展。在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實條件下,如何遵循文化多樣性法則搶救保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如何使這些在民間傳承了近千年的民間文化藝術綻放出絢麗的光華,這正是我們當下所要思考及盡快去做的重要工作。

青海民族學院長期致力於青海本土民間文化藝術的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從2001年創辦唐卡藝術本科專業至今,歷時近七年,為唐卡藝術的傳承、學術研究及技藝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青海民族學院藝術系和黃南州政府又率先召開首屆唐卡藝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從事唐卡藝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共聚西寧,探討中國唐卡及熱貢藝術的歷史文化淵源、藝術特征、工藝技法、風格特點、市場運作及其在當下的開發、保護、利用等問題。與會專家學者還親赴熱貢藝術的故鄉——青海同仁地區各寺院及村庄進行學術考察,與地方政府共謀唐卡等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保護、發展等現實問題,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智力支持。呂霞教授作為民族學院培養的少數民族青年教授,在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教學、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近年來,她帶領青海民族學院藝術系全體教師在熱貢藝術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在全國率先創辦了唐卡藝術本科專業,進行了民間藝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把「熱貢藝術」移入高校課堂進行系統化的保護和傳承做出了重要努力;成功申報了「青藏高原熱貢藝術的開發、保護、利用」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對熱貢藝術及其主要品類——唐卡、泥塑、堆綉、石刻等民族民間藝術門類的創作現狀及流布狀況進行了較系統的考察,尤其對各門類藝術的文化淵源、歷史成因、類別特點、藝術價值等進行了文化學、人類學、宗教學、藝術學意義上的闡釋;期間又承擔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口述史系列叢書之《美善唐卡》一書的撰寫任務。她進行了兩年多的田野作業,走訪了幾十位熱貢藝人,較系統地記錄了熱貢唐卡藝術在民間傳承的真實情狀。此書是以熱貢吾電著名唐卡藝人西合道為主要訪談對象,以西合道的學藝經歷為線索,對熱貢唐卡制作技藝的全過程進行了全面詳盡的記述。在復原口述資料使之文本化的過程中,此書做到了以下三點的有機結合:一是把西合道私人化的敘述過程和熱貢吾電獨具特質的民族文化語境進行了恰當的餃接。西合道所代言的熱貢吾電唐卡藝術,是吾電民間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吾電民間藝術家們共同擁有的、代代傳承的繪畫經驗。西合道的個體經驗的敘述語境展開在吾電所特有的民族、宗教文化語境當中,個體經驗和藝術傳統才具有了相通的意義。二是把西合道的個人學藝記憶和熱貢吾電唐卡藝術傳承的脈絡進行了深入對接。較之其他民族民間藝術創作,唐卡藝術創作有它的特殊性,即它的創作是建立在藏傳佛教的不斷傳播這一歷史性話語系統的前提下,帶有神秘、深刻的宗教規定性和規范性,嚴格的量度標准和造像儀軌,使藏畫藝術具有了明顯的程式化特點,把握這樣一種特殊的藝術創作活動在民間的展演方式和傳承狀態是一項具有重要搶救保護意義的事業。三是把西合道的民間藝術知識和學者的學術觀點進行了深度鏈接。民間藝人是民間藝術的創造者,掌握著大量的民間藝術知識,這些知識在民間藝人這里保持著個體經驗意義上的原生態特征,這也是民間藝術獨特魅力所在。本書從西合道這位民間藝人的個體精神世界進入到對熱貢吾電唐卡藝術的宗教、歷史及文化的追思,這正是本書的又一學術價值所在。

對熱貢藝人的生活史的關注,使本書具有了比以往同類研究更高的起點和更獨特的視角。用書寫的方式復原口述經驗,將原生態的民間藝術技藝流程提煉為學術意義的個案描述,這是目前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尤其是民間藝術保護工作中值得提倡和深入探討的課題。青海是民族民間文化的富礦區,邊緣性地域特點使得青海的民族民間文化多呈現出封閉性特點,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和原生態性。相信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民間藝人的積極配合和專家學者的不懈努力下,青海民族民間文化的開發、保護、利用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