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三十年前,這部選集出版。現在看來,那個時代相當遙遠,而又迥然有別。那時,經濟大蕭條、哈佛三百周年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短暫而輝煌的軍人法案還都記憶猶新。盡管有朝鮮沖突和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的滑稽行徑,但美國大學已經步入正軌,學生也是如此。雖然拉德克利夫的女生已經分享了哈佛課堂,但是她們還沒有入往哈佛宿舍。哈佛學院仍然是男性一統天下,白人佔主導地位。最高法院還沒有對“布朗對教育委員會”一案進行裁決,對大批少數族裔的美國學生來說,上哈佛尚須時日。不過,哈佛學院已對全國開放,而在研究生院和職業學院,各國的新生則紛至沓來。
三十年只佔哈佛史的十分之一。在這個動蕩的時代,美國和哈佛都經歷了知識、社會和經濟方面的變革,而這本書醞釀于另一個時代,卻能流傳下來,真是個奇跡。本書不脛而走,頗受歡迎,得力于哈佛各校友俱樂部的一貫支持,這是實際原因。每年,他們一如既往把本書作為獲獎圖書之一,獎給全國各中學的三年級尖子生——不管這些學生報考什麼大學。在過去三百五十年里,哈佛人和少數觀察家對哈佛多有談論,本書運用個案法,精選一二。它對哈佛史鉤陳探幽,令人解頤。這是本書繼續吸引讀者的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