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信仰穿透現實、追尋一種永恆的生命與精神價值觀的眼光,書寫自己的生命感受。許多電影,因為他的評論而有了更為敞亮和寬廣的闡釋空間,這是中國電影的大幸,也是我作為一個熱愛電影和音樂的普通觀眾的大幸。他用抽絲剝繭的手法,細細地為我們剖析每一部電影深藏的微言大義與生命哲理,讓一些導演都驚呼自己拍攝時候忽略的問題;他真正做到了導演和觀眾的最佳向導。——李廣平音樂人、曲作家
《電影之于人生二集》一書特地選取貼近于我們現實生活的作品進行分析,恰恰體現了作者是從生活的眼光去看電影。作者用他研究宗教的觀點和豐厚的生活閱歷幫我們解讀隱藏在電影骨架下那些豐厚的內涵。
石衡潭,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美國伯克利大學訪問學者,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基督教研究。曾經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學門》,《文化中國》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譯文五十多萬字。著有《電影之于人生》、《東風破——《論語》之另類解讀》(山東畫報出版社),譯著有《城邦︰從古希臘到當代》(山東畫報出版社)、《自由精神哲學》(上海三聯書店)。此外。在《書城》、《文景》、《藝術廣角》、《科學時報》、《二十一世紀》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影評三十余篇。
目錄
序一 與高尚的靈魂相遇
序二 鹽有多重
一 我的青春誰做主
為藝術,為愛情,還為什麼——顧長衛電影《立春》
心歸何處——劉雅妮電影《剪不斷》
誠者,天之道也——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
海角︰心靈中最遙遠與最柔軟的地方——魏德聖電影《海角七號》
尋找,就尋見——丹尼‧博伊爾電影《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
二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理性與良知的雙重迷誤——史蒂芬.戴德利《生死朗讀》
輕智謀而重情義——吳宇森電影《赤壁》(上)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王競電影《無形殺》
愛恨之上,生死之外——陸川電影《南京!南京!》
誰之罪,如何贖——喬‧懷特電影《贖罪》觀後
三 你的心到底被什麼蠱惑
愛靠什麼,妖在何處——陳嘉上電影《畫皮》
生活︰復雜而又簡單——楊德昌電影《一一》
今生的驕傲——李滄東電影《密陽》
梅蘭芳︰一場醒不了的夢——陳凱歌電影《梅蘭芳》
我是誰——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孫海英、呂麗萍主演易卜生詩劇《培爾‧金特》
四 誰是我的兄弟
回家的感覺真好——王競電影《一年到頭》
誰是我的兄弟——陳可辛電影《投名狀》
穿越戰火的大愛——羅杰‧斯波蒂伍德電影《黃石的孩子》
為明天的事兒,值嗎——陳德森電影《十月圍城》
新造的人——詹姆斯‧卡梅隆電影《阿凡達》
五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阿波(Paul)進人中國的真正目標與使命——約翰‧史蒂文森電影《功夫熊貓》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馬楚成電影《花木蘭》
為和平而戰——吳宇森電影《赤壁》(下)
愛是永不止息——張之亮電影《車票》
成功是什麼——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孔子——胡玫電影《孔子》
六 永遠有多遠
誰來確認我身份——馮小剛電影《集結號》
死是一道門——瀧田洋二郎奧斯卡獲獎電影《入殮師》
誰陪伴又記得你到永遠——大衛‧芬奇奧斯卡獲獎電影《返老還童》
我的位置在哪里——吉賽貝‧托納多雷電影《海上鋼琴師》
拿什麼拯救你——羅蘭德‧艾默里克電影《2012》
附錄
中國當代電影的神聖之維
《中國教育報》訪談錄
在湖南農業大學第235期“人文講壇”上的報告
後記 我的文如漂流瓶
序二 鹽有多重
一 我的青春誰做主
為藝術,為愛情,還為什麼——顧長衛電影《立春》
心歸何處——劉雅妮電影《剪不斷》
誠者,天之道也——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
海角︰心靈中最遙遠與最柔軟的地方——魏德聖電影《海角七號》
尋找,就尋見——丹尼‧博伊爾電影《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
二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理性與良知的雙重迷誤——史蒂芬.戴德利《生死朗讀》
輕智謀而重情義——吳宇森電影《赤壁》(上)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王競電影《無形殺》
愛恨之上,生死之外——陸川電影《南京!南京!》
誰之罪,如何贖——喬‧懷特電影《贖罪》觀後
三 你的心到底被什麼蠱惑
愛靠什麼,妖在何處——陳嘉上電影《畫皮》
生活︰復雜而又簡單——楊德昌電影《一一》
今生的驕傲——李滄東電影《密陽》
梅蘭芳︰一場醒不了的夢——陳凱歌電影《梅蘭芳》
我是誰——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孫海英、呂麗萍主演易卜生詩劇《培爾‧金特》
四 誰是我的兄弟
回家的感覺真好——王競電影《一年到頭》
誰是我的兄弟——陳可辛電影《投名狀》
穿越戰火的大愛——羅杰‧斯波蒂伍德電影《黃石的孩子》
為明天的事兒,值嗎——陳德森電影《十月圍城》
新造的人——詹姆斯‧卡梅隆電影《阿凡達》
五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阿波(Paul)進人中國的真正目標與使命——約翰‧史蒂文森電影《功夫熊貓》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馬楚成電影《花木蘭》
為和平而戰——吳宇森電影《赤壁》(下)
愛是永不止息——張之亮電影《車票》
成功是什麼——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孔子——胡玫電影《孔子》
六 永遠有多遠
誰來確認我身份——馮小剛電影《集結號》
死是一道門——瀧田洋二郎奧斯卡獲獎電影《入殮師》
誰陪伴又記得你到永遠——大衛‧芬奇奧斯卡獲獎電影《返老還童》
我的位置在哪里——吉賽貝‧托納多雷電影《海上鋼琴師》
拿什麼拯救你——羅蘭德‧艾默里克電影《2012》
附錄
中國當代電影的神聖之維
《中國教育報》訪談錄
在湖南農業大學第235期“人文講壇”上的報告
後記 我的文如漂流瓶
序
與高尚的靈魂相遇——石衡潭博士《電影之于人生》二集 李廣平
我是在一個講座上與石衡潭博士不期而遇的︰那天石博士用電影講述現代人的孤獨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平實幽默的言語風格、謙卑寬容的學術風度,都讓我當時就和他有心靈相通的感受。後來,他邀請我們一家舉行小型的音樂會,並和我在網上用郵件細細討論音樂會的程序、海報設計方案、選擇的歌曲等等,都讓我充分感受他的謙遜與細致、柔和與殷勤;真讓我慶幸︰又交了一個可以親熱交通的好弟兄!
《電影之于人生》二集里面的文章,我大部分在網上已經讀過,很為石博士被恩賜的才華所折服︰他用基督教充沛而堅韌的信仰力量,來作為捍衛自己精神自由和人格尊嚴的資源內核;並以此作為磐石與基礎,展開自己借助電影媒介的信仰之旅、心靈之旅、精神之旅,他用慈悲溫柔的心腸,去細細地慢慢地品嘗電影里面的每一個畫面每一句台詞,“與哀哭的人同哭,與喜樂的人同樂”,去俯就那些和自己一樣卑微的芸芸眾生,用心靈體驗心靈,與高貴的靈魂相遇;他用信仰穿透現實、追尋一種永恆的生命與精神價值觀的眼光,書寫自己的生命感受。許多電影,因為他的評論而有了更為敞亮和寬廣的闡釋空間,這是中國電影的大幸,也是我作為一個熱愛電影和音樂的普通觀眾的大幸。
我注意到,石衡潭博士的影評文章,最關注的依然是國產影片。在第一集中,他評論了32部國產電影;在第二集中,國產電影或者說華語電影依然多達21部,這說明他最關懷的是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與故事、家園與情懷、生命與生存、歷史與未來;他關注我們這片土地的變遷中人的精神失據與生命失常的現實境況,來突顯何為生命的幸福次序和何為理想的道德生活。他用抽絲剝繭的手法,細細地為我們剖析每一部電影深藏的微言大義與生命哲理,讓一些導演都驚呼自己拍攝時候所忽略的問題;他真正做到了導演和觀眾的最佳向導。比如他在評論《立舂》的時候就是這樣︰他幾乎為每一個人物寫了一部精神分析小傳,從他們的藝術、愛情,到他們的夢想追求,他們每個人的自尊與驕傲、自私與孤獨都給以溫潤的深刻關照;我特別喜歡石博士一些平和中不乏詩意的總結性語言;如他談到《立舂》中幾個人的藝術觀念的偏差時最後說︰“其實,重要的不是最後的成功與否,而是在追求奮斗的過程中,我們表現出了何種品行?呈現為什麼樣的人?人生中最動人的也許不是舉世的矚目,萬眾的喝彩,而是那一聲聲發自肺腑的溫柔傾訴,那一滴滴落在深夜雪地上的眼淚。藝術很崇高,愛情很美好,但生活更重要。”這是無數追尋藝術空中樓閣的人最溫柔的知心話!回頭來讀這篇文章開始引用的《聖經》話語,我們不難看到石博士的良苦用心︰“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對藝術、對人生、對愛情,我們難道不該擁有一顆公義、憐憫、謙卑的心嗎?
……
我是在一個講座上與石衡潭博士不期而遇的︰那天石博士用電影講述現代人的孤獨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平實幽默的言語風格、謙卑寬容的學術風度,都讓我當時就和他有心靈相通的感受。後來,他邀請我們一家舉行小型的音樂會,並和我在網上用郵件細細討論音樂會的程序、海報設計方案、選擇的歌曲等等,都讓我充分感受他的謙遜與細致、柔和與殷勤;真讓我慶幸︰又交了一個可以親熱交通的好弟兄!
《電影之于人生》二集里面的文章,我大部分在網上已經讀過,很為石博士被恩賜的才華所折服︰他用基督教充沛而堅韌的信仰力量,來作為捍衛自己精神自由和人格尊嚴的資源內核;並以此作為磐石與基礎,展開自己借助電影媒介的信仰之旅、心靈之旅、精神之旅,他用慈悲溫柔的心腸,去細細地慢慢地品嘗電影里面的每一個畫面每一句台詞,“與哀哭的人同哭,與喜樂的人同樂”,去俯就那些和自己一樣卑微的芸芸眾生,用心靈體驗心靈,與高貴的靈魂相遇;他用信仰穿透現實、追尋一種永恆的生命與精神價值觀的眼光,書寫自己的生命感受。許多電影,因為他的評論而有了更為敞亮和寬廣的闡釋空間,這是中國電影的大幸,也是我作為一個熱愛電影和音樂的普通觀眾的大幸。
我注意到,石衡潭博士的影評文章,最關注的依然是國產影片。在第一集中,他評論了32部國產電影;在第二集中,國產電影或者說華語電影依然多達21部,這說明他最關懷的是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與故事、家園與情懷、生命與生存、歷史與未來;他關注我們這片土地的變遷中人的精神失據與生命失常的現實境況,來突顯何為生命的幸福次序和何為理想的道德生活。他用抽絲剝繭的手法,細細地為我們剖析每一部電影深藏的微言大義與生命哲理,讓一些導演都驚呼自己拍攝時候所忽略的問題;他真正做到了導演和觀眾的最佳向導。比如他在評論《立舂》的時候就是這樣︰他幾乎為每一個人物寫了一部精神分析小傳,從他們的藝術、愛情,到他們的夢想追求,他們每個人的自尊與驕傲、自私與孤獨都給以溫潤的深刻關照;我特別喜歡石博士一些平和中不乏詩意的總結性語言;如他談到《立舂》中幾個人的藝術觀念的偏差時最後說︰“其實,重要的不是最後的成功與否,而是在追求奮斗的過程中,我們表現出了何種品行?呈現為什麼樣的人?人生中最動人的也許不是舉世的矚目,萬眾的喝彩,而是那一聲聲發自肺腑的溫柔傾訴,那一滴滴落在深夜雪地上的眼淚。藝術很崇高,愛情很美好,但生活更重要。”這是無數追尋藝術空中樓閣的人最溫柔的知心話!回頭來讀這篇文章開始引用的《聖經》話語,我們不難看到石博士的良苦用心︰“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對藝術、對人生、對愛情,我們難道不該擁有一顆公義、憐憫、謙卑的心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