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心理治療領域興起一種新的趨勢,治療焦點逐漸從來訪者的病理和缺陷,轉移到其優勢、能力和資源;治療方向也從試圖解釋問題的成因、找尋真正的問題,轉變成尋求對來訪者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本書簡要而清晰地介紹了心理治療的新療法——解決導向療法,並輔以相關的實踐與案例故事來證明其此療法的觀點與療效。
 

目錄

自序 心理治療的新趨勢
第1章 心理治療的演變:從解釋、問題到解決的方法
解決導向心理療法的演變
短期家庭治療中心:讓密爾沃基出名的團隊
第2章 挑戰假設:解決導向療法的前提
當代多數治療模式的共同假設
從病理到健康:解決導向療法的假設
第3章 治療中的不確定原則:合作創造可以解決的問題
合作創造的現實
協商的指導原則
第4章 小心使用語言:促成改變的對話
配合來訪者的語言
配合來訪者的感官語態
引導來訪者的語言
第5章 會談即介入:解決導向會談的要素
評估即介入
具有假設前提的提問
第一次會談
接下來呢
案例研究:學校里的一天
第6章 改變的要素:改變對問題的做法與看法
模式干預:蝴蝶效應
解決的處方:引發改變的公式
驚喜作業——用於婚姻或家庭治療
解決導向的催眠
第7章 增強及持續必變:讓變化繼續
回應來訪者的回應:第二次和後續的會談
安全例研究:心的問題
案例研究:安妮的明天
第8章 不該走的路:治療時應該避免的路
不知道要去哪里,或者到了沒有:走馬觀花
重復過去無效的做法
不理會來訪者的回應
強化來訪者的病理
運用想象力
第9章 准備、發射、命中目標:實地運用解決導向療法
附錄 比爾與米歇爾的對話
參考書目
 

本書提供的是思考與進行心理治療的新方法。這種方法聚焦個人的能力,而非缺陷;注重個人的優勢,而非弱點;著重個人的能力,而非限制。

這項方法的先驅之一是已故的精神科醫師米爾頓·埃里克森(Milton Erickson),他的一個來訪者就是使用解決導向療法(so-lution-oriented therapy)的絕佳例子。

埃里克森的這位女性來訪者在書中簡稱為「孩子的媽」(Rossi,1980,Vol.1),她一直想學會讀書寫字,卻始終無法克服障礙,達成目標。她小時候沒機會讀書,但16歲時決心從頭學起。20歲時,她想到一個方法,讓老師在她家搭伙住宿,請他們教她讀寫。接下來許多年里,她的房客與她的孩子都孜孜不倦地教導她,卻都徒勞無功。每次只要有人試著教她閱讀或寫字,她就會感到害怕,腦中一片空白。

她70歲時還是無法閱讀。此時她與埃里克森接觸,他承諾她可以在三星期內學會讀寫,並保證不會要求她做本來不會的事。她心存懷疑,但很想試一試。首先他請她拿起一支鉛筆,讓她像小朋友一樣,隨便用什麽方式拿都可以。接著請她在一張紙上隨便塗鴉,畫出任何隨意的記號,就像不會寫字的小孩一樣。然後他請她畫一些直線,就像鋸一塊板子,或在花園里筆直地種一排植物時畫的直線。她可以直著畫、橫著畫或沿著紙張的對角線畫。而後要她畫出幾個甜甜圈中央的洞,再畫出甜甜圈分成兩半的樣子,接著畫出一個山形屋頂的兩側。他持續引導她畫這些圖案,並請她多加練習。她照做,但不了解這有什麽意義。

再次會談時,埃里克森告訴她,一堆木頭和一間房屋的差別,只在於後者把木頭組合在一起。她同意這種說法,但仍舊看不出來這跟她有什麽關系。在埃里克森的指導下,她把這些圖案組合成所有的英文字母。寫完後,埃里克森告訴她,她剛學會寫所有的字母,還說拼字不過是把字母組合在一起而已。他請她把字母放在一起,並說她現在已經知道怎麽寫字了。埃里克森教了她幾個字的名字,因為每個字都有名字,就像農場上每只動物都有名字一樣。他慢慢引導她寫下一個句子,讓她說出其中每個字的名字。這句話是:「孩子的媽,趕快弄點東西來吃。」當她念出這句話時,終於明白這就跟說話一樣(她過世的先生過去經常說這句話)。後來,她在三星期內就以同樣的過程輕松學會了閱讀。

比爾清楚地記得他(有些出乎意料)第一次運用解決導向療法的來訪者。

當時,他在一家心理健康中心剛開始工作不久,接到另一位治療師先前的來訪者在緊急狀況下的求助。這位女性來訪者的治療師去度假了,而比爾正好看時間,因此同意見她。他不想跟那位治療師回來後可能會采取的做法相抵觸,所以格外謹慎。他詢問她為什麽挑那天來,是否與先前的治療師有關。她說因為抑郁症而接受治療已將近一年,但前些時間停止治療,因為她已經康復。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