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藝術不是語詞的拼湊,不是文字的編織,它的本質特點是語言美的創造。語言藝術包括修辭的技巧,作詩的規則,遣詞造句安章謀篇的方法,以及賓主、反正、虛實、起伏之類語言辯證法式,包括形式美的法則,包括語體、風格、氣勢等等。語言藝術就是隨情應境地進行語言美的創造的技巧,是自然而又多彩地施展語辭魅力的才能。本書考察了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以來,迄至明末清初我國文化思想轉變之際,語言藝術發展演變的歷程。探索古代語言藝術的種種,永遠處在不斷的推陳出新的過程中。作者抱著“溫故而知新”的態度,以時代為經、文學樣式為緯,以探索語言美的創造為主線,去展示我國古代語言藝術演進的歷程。作者對劉勰、杜甫、韓愈、金聖嘆、李漁等我國古代語言藝術大家之語言美做了深入研究,在發現美、欣賞美、借鑒美的過程中,每每讓我們有會心一笑、豁然開朗之感。
胡奇光,1935年生,浙江溫州人。1962年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同年考入該系研究生,重點研究中國傳統語言學(舊稱“小學”)。1965年畢業留校任教。1993年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專著有《中國小學史》、《文筆鳴鳳——歷代作家風格章法研究》、《中國文禍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