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68輯)》主要介紹了佘戈松︰山戰役影像志、崔澤春︰“父親眼中的賽珍珠”、杜應國的︰一位“五四”老人的影存、孫健三︰時吉山的攝影人生、徐家寧︰晚清天津租界紀事、王天增︰影集里的回憶、趙海成︰五十多年前的車模……等作家的優秀文章。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向盤踞怒江以西的滇西的日軍發起戰略反攻,在嵩山、騰沖、龍陵等地集中殲滅了逾萬名日軍,其中松山攻堅戰和騰沖攻城戰,更是創造了成建制全殲日軍步兵聯隊的先例。在最後關頭,日軍在松山、騰沖分別被迫焚毀了兩面軍旗,日本工刊戰史上稱之為二戰亞洲戰場上僅有的兩次“玉碎”作戰。
2009年8月份,隨著拙作《1944︰總善戰役筆記》出版並在網上連載,這段長期不為國人所熟悉的抗戰秘史再次進入公眾視野。雖然,追求實證精神以“微觀戰史”再現松山戰役細節,是拙作的一大特點,但一些讀者仍指出書中所附歷史圖片偏少,不太過癮。曾看到網友在網上如此宣言︰“沒有PP(網上俗語,指圖片)恩就沒有真相”,筆者深以為然。事實上,有關松山戰役,留下的歷史照片並不算少,主要來源為日軍和美軍方面。日軍的照片,主要記載了我軍大反攻前兩年,日軍盤踞松山的情景,在日本戰後編撰的戰史上,稱那是一段“玉碎前的好日子”。好就好在,他們從緬甸一路打到怒江邊,侵佔了美麗富饒的滇西壩子和高黎貢山系,把別人的日子當成自己的日子過了。而美軍的照片,則主要拍攝與遠征軍圍攻松山戰役前後,特別是當日軍已近全員覆沒時,在相對安全的條件下,美軍官兵月鏡頭記錄下了鬼子失敗的慘狀。(P1)